劉明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林場,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輪伐期和森林資源的年消耗量是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合理時間序列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是如何確定森林資源的經營利用輪伐期問題。
森林輪伐期,是指林木資源生產周期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表示林木經過正常的生長發育到達可以采伐利用為止所需的時間,表示一個經營單位的林分經過采伐后,通過更新一直培育到可以再次主伐的年限。
森林經營輪伐期是按經營單位確定的。由于各經營單位內經營林種、主要樹種及各樹種的比例,以及經營過程中經濟目標和效益的不同,輪伐期的確定不可能只考慮林木或林分的成熟齡,而必須結合經營單位內部及外部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綜合考慮。
林分成熟齡是確定輪伐期的基礎,除此之外,林木的生產率(生長量)、病蟲害及森林調整等各營林條件的差異對經營輪伐期同樣有著不同的影響。
用材林的輪伐期不能低于林分材積平均生長量達到最高數值時的林分年齡(即數量成熟年),因為低于林分的這一年齡時,林分的生長量尚未達到生長高峰,可以提供高產出的林地生產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數量成熟是林分生產力達到最高的標志,是確定輪伐期的最為直接的數量指標,一般作為確定輪伐期的最低數量界限。
林分成熟齡與林分樹種及組成,林地生產力狀況,以及營林措施等的影響有一定關系,因而在確定輪伐期時,還必須考慮到經營單位林地生產力狀況及可能進行的改造和增肥措施。當林分內幾個樹種或整個林分內各樹種林分面積大小不同時,林分成熟齡可由以下兩種方法確定,一是該片林分的優勢樹種或經營目的樹種的成熟齡為準,另一種方法就是求平均成熟齡的辦法。
經營單位內各林分狀況對輪伐期的確定也有重要影響。當林況不好,如成過熟林較多,且有病蟲害危及的可能時,從調整森林資源結構,避免可利用資源損失的角度出發,應考慮將輪伐期適當確定得較短一些。
輪伐期不僅是森林資源合理采伐的期限,同時也是包含著更新在內的整個森林再造培育周期。如果把經營單位內森林合理采伐的年限,定義為對經營單位內所有林分可以正常進行主伐的最低年齡,即主伐年齡或采伐年齡的話,則輪伐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u=a±v
式中:u----輪伐期
a----主伐年齡或采伐年齡
v----更新期
公式中正負號的含義是:當采用伐后更新時,輪伐期等于森林主伐年齡加上更新期;當采用伐前更新時,輪伐期等于森林主伐年齡減去更新期。更新方式的不同,直接影響著輪伐期的確定。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經營單位的森林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主要作用,即林種問題。由于經營單位的林種不同,因而在確定輪伐期所依據的森林成熟種類和重點也不相同。自然成熟反映的是林木的自然壽命,更新成熟說明了林木自然增殖的最佳有利時期,工藝成熟體現了經營的主要目的,即在最短時期內培育出量多質優的符合需求的木材;數量成熟以充分利用林地生產力為宗旨;防護成熟表明森林有益效能發揮作用的最適宜時期;經濟成熟是從經濟收益的角度去考慮,經濟林及特用經濟林成熟是除木材、竹材以外的其他林副產品收益最大為目標考慮的。因此,在確定森林輪伐期時,首先要從經營單位的主要經營目的和任務出發。
例如:如果經營單位是從事用材林生產的森工企業,則首先應根據數量成熟、工藝成熟和經濟成熟,其次也要考慮更新成熟和自然成熟。如果經營對象是防護林,應以防護成熟和自然成熟為主,適當考慮更新成熟。如果經營對象是薪炭林,則應以數量成熟為主。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國民經濟發展對所經營的森林資源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需求的變化方向。例如用材林輪伐期的確定,應以工藝成熟為主,但國民經濟發展對木材產品的需求類型卻是不容忽視的。如國家建設需要大徑材,輪伐期就相應地應確定得長一些;如需要中小徑材,則輪伐期就應短一些。由于輪伐期一經確定之后,就應按其組織經營,因而必須對未來國民經濟對材種的需求結構進行預測,以便確定目的材種和材類,使輪伐期確定得更合理。
⑴、平均年生長量。
平均生長量標準是確定輪伐期的重要的第一近似值。
⑵、貨幣收獲量。
⑶、土地期望值。
⑷、凈現值。
⑸、內部收益率。
總之,確定輪伐期是一項重要的經營決策,只有認真考慮森林經營內部、外部經濟技術條件和自然條件,加以綜合研究,才能確定出較為理想的森林輪伐期,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發展。
[1]蔣敏元.《森林資源經濟學》.
[2]胡海清.《林火生態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