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
(農安縣電視臺,吉林 長春 1300000)
時下,怎樣通過先進文傳的傳播和引導,來提高全民素質和文明程度?怎樣才能更好統一農安縣人民的思想和步調,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怎樣才能盡快實現由農業大縣向新型工業強縣、現代農牧大縣、特色文化名縣的歷史性跨越?這是我們作為新聞傳媒人正在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作為傳播的載體和工具,傳媒的形式在日常所見主要有四種類型:
一、紙媒,其中包括:報紙、雜志和書等,其傳播方式是在紙上傳播文字和圖片;
二、廣播,電視,可以傳播圖、文、聲音和影像;
三、是互聯網,它是個綜合性的多媒體平臺,用它來傳播文、圖、聲音和影像效果都不錯,是傳媒領域一支崛起的新軍,而且能量和效果已不容小視。
四、戶外媒體,是指在露天或公共場所通過標語、路牌、廣告表現形式,向受眾進行宣傳。本文將著重從這四個方面來談起。
首先,說說廣電傳媒。
在此我舉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足見電視傳媒的效果和力量:2009年,我們利用近一年的時間精心策劃拍攝了一部反映農安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電視專題片:《走近波羅湖》,對波羅湖的自然風光、生態作用以及黃龍府的歷史傳說,進行了藝術的展現,這部15分20秒的片子曾通過吉林衛視面向全國播出。我的好朋友,吉盛偉邦集團的老總鄒文龍在電視上看到之后,興奮的從上海打電話給我說:"農安的片子我看到了,沒想到我的老家附近的波羅湖有這么美,我一定要帶全國各地的朋友們包括外國朋友回農安去,讓他們看看我們的家鄉!"。2010年10月,我在上海參加全省電視新聞工作年會時,遇到了吉林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的一位科長,這位上海老太太一聽說我來自吉林農安,馬上就興奮的說:"農安我知道,就是黃龍府嘛!還有個波羅湖,很美呀,我在電視上見過!將來一定要去'白相白相'!"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部片子只是一部精心制作的高品質電視作品,可就是這部僅僅15分鐘的電視專題片,卻得到了遠隔千萬里如此熱情的回應,這說明了什么?我想這足以說明高品質的文化投入能帶來更深遠的傳播效果,能更好的打造、宣傳和推介黃龍府的人文形象。
為了打造和傳播黃龍文化品牌,我們農安電視臺專門策劃設計了一個文化品牌欄目:《我的家園》,讓觀眾通過電視畫面,領略古老黃龍大地的人文掌故,風土人情;走進琴棋書畫、詩詞美文的藝術空間,聆聽心靈的傾訴與放歌,感悟黃龍府文化藝術的底蘊與精髓。
我們謀劃以電視媒介為載體,掀起新的一輪黃龍文化考察熱潮,吸引更多域外人士關注農安、走進農安、了解農安,從而打造出燦爛的黃龍府經濟文化品牌。
城市形象電視廣告是打造城市品牌的一部分,是對城市的綜合實力、人文風貌和獨特個性的展示宣傳與傳播推廣。
1 994 年,由威海市在央視開創先河,播出了威海的城市形象廣告片,從而催生了中國城市廣告的誕生。
目前在各家電視臺播放的城市形象宣傳片,一般在10秒鐘左右。城市形象廣告以宣傳整個城市為目標,客觀上引導了城市的定位、發展戰略。它的定位是綜合了這座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內涵而制定的,不僅以城市風光做主打,還將城市的人文風情、歷史積淀、地理風貌、發展前景恰當地融入其中。
城市廣告可以展示一座城市的三個形象:第一是旅游形象,第二是打造經貿形象,第三是打造人文形象。
因此我建議縣委、縣政府,把制作農安城市形象廣告片納入議事日程,組建一個專業化的團隊,推出一部具有濃郁黃龍府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廣告片,拿到省市電視臺乃至央視播出,提高農安的知名度,吸引住人們的注意力,從而獲得在旅游、投資等方面的巨大回報。
第二個方面話題:開辦報紙。
作為傳統且重要的平面媒體,報紙的傳播作用雖然傳統但不可忽視。
雖然在2003年,中央決定撤銷分布全國的300余家縣級黨報。而據我的調查,截止到2009年7月,全國縣市級報紙又發展到近百家,這些報紙能得以成功保留或發展,是由于他們靈活掌握政策,把原來的縣級黨報性質變為"區域性綜合報紙",有的辦成法制報,有的變成經濟報,有辦成了晚報。
而像農安這樣120萬人口的大縣,目前卻沒有如同黨和政府喉舌一樣的官方平面媒體。因此,建議應該由縣委宣傳部牽頭,辦一張在黨的領導下的正規晚報。只要我們把這張報紙辦成傳達縣委、縣政府的政令,傳播經濟文化信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活躍市民文化生活,發揮新聞監督職能的官方權威平面媒體,就能給農安經濟社會的發展,黃龍府文化傳媒文化的提升、打造農安全新人文形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淺談新興傳媒---"網絡"。
二十一世紀是網絡的世紀。在現在以及可期的未來,網絡將深刻的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文化品牌能更廣泛地傳播和更迅捷、有效地產生影響提供了優質的平臺。
網絡相對于傳統的媒體具有更快,更便捷和更高效等特點。一個新聞事件通過網絡,可以在瞬間被全世界的人們知道。網絡輿論形成的巨大社會輿論力量,對政府決策和管理運作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關注這一重要的信息平臺,中央政治局會議曾兩次專題學習研究"網絡文化"。
我曾在廣東遇到一位新聞界的朋友,他居然對農安的歷史和現狀非常熟悉,像歷史傳說啦、黃龍戲啦,聊起天來居然都能娓娓道來。我好奇的問他:"你什么時候到過我們農安啊?"他告訴我,他雖然沒有來過農安,但他曾經聽一位農安籍的同事講過農安古塔的傳說等等,后來他專門點擊了我們的政府網站,才通過網絡對農安有了進一步更深的了解。
因此,如何才能進一步的提升網絡傳媒的文化品質,如何才能通過網絡更全面深刻的展示我縣的人文形象,是我縣的廣大網絡工作者和文化傳播者應該認真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第四:戶外傳媒。
戶外這個特殊的傳媒可分為平面和立體兩大類:
平面戶外傳媒的有路牌、標語、海報、條幅等。
立體戶外傳媒分為霓虹燈、樓體亮化、燈箱廣告等。
可以說,設計制作精美的戶外傳媒,不但可以起到美化市容的作用,而且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經濟與文化發達程度的縮影和象征。但目前,我縣的戶外傳媒整體文化含量很低,存在問題更是很多,尤其是路牌和商戶廣告在尺度、色彩、質量、形式上參差不齊,與城市街道、城市建筑、城市色彩的協調性不好,缺乏整體美感,文化底蘊展示和傳播文化的作用更是難以談起。南方發達城市暫且不提,但就我們身邊來說,當人們驅車行駛在長春的外環公路,尤其是去龍嘉機場的路邊,隨處可見宣傳長白山、三角龍灣等等的路牌。他們留給人們,尤其是外地人是多么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建議,把民族英雄岳飛和革命先驅李大釗的詩句在農安境內樹立起來。可以在長春和農安交界處,豎起一塊:"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巨型牌匾,下面在標上一行小字:"農安歡迎您,此處距離古黃龍府還有50公里。"在入城處,再立起一塊"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舟風雨樓"的牌樓。
憑借黃龍府歷史與文化的魅力,我們一定能夠打造出"南觀岳王廟,北看黃龍府"的旅游業品牌,讓人們從東北特色文化名縣的角度來重新認識農安、認可農安、旅游農安、投資農安!
綜上所述,可見傳媒與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只有提升了傳媒的文化品質,打造農安全新的人文品牌形象,才能使黃龍文化成為我們古老農安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1]武磊,黨安榮,史慧珍.基于WebGIS的城市規劃公眾參與研究[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