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悅鋒王敦森
(1浙江中藝建設有限公司;2慶元縣松源鎮南方建筑有限公司)
關于建筑管理體制的創新研究
朱悅鋒1王敦森2
(1浙江中藝建設有限公司;2慶元縣松源鎮南方建筑有限公司)
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建筑業管理體制創新的現狀,有成績也有不足,然后介紹了我國建筑業管理體制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是由于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決定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經濟形態與經濟結構轉型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建筑管理體制,最后本文介紹了創新我國建筑管理體制的措施。
建筑;管理體制;創新
隨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為了適應經濟的這種發展,就必須要不斷創新管理體制,建筑管理體制也不例外,只有建立高效、競爭、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場運行機制,才能夠不斷地提升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建筑管理體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我國加入了WTO之后,建筑業的信息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比如建筑業工程硬項目投資和建設方式多元化,外資、企業出資和私人投資等等項目逐漸增多,而政府直接投資的項目則不斷地減少,而且建設組織模式國際化,在國內的建筑業上將會更多采用國際上的組織模式。建筑法體系化和建設管理不斷信息化也是建筑業的發展成就,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但是應該看到我國傳統的建筑管理體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建筑業的發展,所以為了滿足建筑業的發展,就應該及時地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雖然我國的建筑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應該看到建筑業中存在的問題,地方保護、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職責不明等等,這些都是不利于建筑業發展和建筑市場規范的,法制建設和建筑人員的法律意識有待加強,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合同管理制度和招標投標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場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不顧客觀實際違背經濟的行政命令和長官意志會對建筑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干擾。
從建筑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上來看,建筑管理業對國民經濟整體績效有著重要的影響。建筑業在資源配置中起著一種確定、優化、成型的樞紐作用,建筑業對高敏經濟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方式的變革也有著重大的作用,建筑業是我國我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筑業的主要作用就是配合投資建設完成國家規定的建筑任務,建筑業只是一種配屬隊伍。隨著市場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業已經改變了原來的特性,不再是政府或者某個行業的配屬隊伍,而是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特有的管理、專門技能等,與投資商之間建立和一種非常廣泛靈活的伙伴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建筑業不僅僅提高了建筑質量,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縮短了投資周期,服務也在不斷地深化。我們知道,建筑業是把固定資產轉變為生產能力的重要環節,而且建筑業服務業、制造業、資本領域等的參與能力也越來越強。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方式是市場經濟追求的目標,建筑業可以稱得上是整合資源形成生產能力的關鍵環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業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體現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著國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對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有直接的影響。
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管理體制轉型越來越快,由前工業經濟向后工業經濟轉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由速度規模向質量效益轉型,由傳統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由能源資源投入粗放型向資源集約型轉變,社會生活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必然要求政府有相應的經濟體制與之相適應。建筑業作為生產要素資源配置的重要環節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要適應經濟轉型的變化,就必須對建筑業的經濟管理體制進行創新。
1、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管理體制完善政府管理體制,就應該完善政府的市場監管、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職能,建筑管理體制創新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轉變政府職能,積極為建筑業服務。政府應該進一步放松多建筑行業干預的普遍性,把建筑行業所從事的建筑活動作為管理對象,而不是以企業為管理對象,向真正的市場監管轉變。加強對公共利益的市場監管,加強對不正當競爭和不公平交易的監管,強化對建筑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程質量等等設計公民財產和生命的監管。
其次,政府應該積極規范市場機制。主要是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場推出機制,要求政府必須重視傳統行業的退出機制,保證機制行業發展的穩定。政府的主要任務就是培育和加強行業協會的自律建設,完善建筑企業的市場體系,逐步打破政府設置的市場準入,轉變為行業準入,依法加強政府監管,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比如可以設置專門的行業協會,對于擾亂社會秩序和惡意競爭的企業取消會員資格。依照法律法規約束建筑市場主體的行為,嚴格監管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使建筑市場的公平有序。不斷以市場為主導進行建筑業的企業結構調整,提高建筑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再次,政府應該積極為建筑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除了采用投資等對生產力進行整體布局,更重要是為建筑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導、規范、管理、服務"等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為結構調整創造條件。放松規制,適合建筑業服務方式的柔性化、多樣化、個性化趨勢要求。通過放松規制保證企業自身管理的有效性和適應性,不斷地激發建筑企業市場主體自身的創造性,強化市場主體的責任,市場權利回歸到企業手中。
2、政府通過對建筑業的體制改革,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必須通過自身的結構調整來適應市場經濟的競爭,通過提高自身競爭力,來求的生存與發展。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可以創新企業的服務模式,大力發展工程咨詢服務業。這是為了適應市場化的進程,對投個資方式和項目管理方式進行改革,鼓勵資本技術密集型的工程項目,實現工程總承包和設計施工一體化,國內建筑業如果想要進軍國際化市場,實現產業升級,就必須完善服務業的資質管理方式,創新建筑業的服務模式。
其次是積極引導建筑業的信息化和產業化。社會的發展,建筑業工程項目日趨復雜化、多樣化,醒目管理精益求精,傳統的管理手段很難實現高效和精確,所以建筑業應該通過信息化技術來提升企業的經真理,盡快提高信息化的應用水平,滿足經濟發展要求。政府應該積極支持建筑企業的信息化。
再次是支持建筑業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要求企業必須適應全球資源的配置,通過開拓國際市場,讓建筑業走出國門,不能只看到企業國內自身的規模和發展水平。國家應該按照市場發展規律,對建筑業進行戰略重組,對有管理、技術和資本的工程公司進行扶持,完善相關的金融服務體系,實現股權多元化,建立建設多變的服務體系,政府在建設方面,在國際上積極地進行磋商和多邊談判,加強國內參與海外承包監管,從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支持企業發展海外工程承包業務,政府為之提供信息服務,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
[1]徐波.建筑管理體制創新的前景分析【J】建筑經濟,2003年第4期
[2]溫偉健.淺議建筑管理的體制創新【J】.科技咨詢,2008年第13期
[3]徐 波.加入WTO后建筑管理體制創新的展望【J】. 建筑,2003 年第 4 期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