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偉
(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會計的國際化,是指采用國際上公認的會計原則和方法來處理和報告本國的經濟業務,其實質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在會計國際化的進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會計國家化和國際化的辯證關系:先是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準則,即會計國家化,然后達到國際慣例,即會計國際化。一個國家為了本國的利益,不能不加區分地照搬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應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和一些先進國家的有益經驗,制定規范的會計制度和準則,也就是實現會計國家化。
會計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必然要求。在這個過程中,跨國公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資本市場的國際化與跨國公司的發展互為作用,從而為會計國際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1.1 跨國公司的發展與會計的國際協調。20世紀60年代,跨國公司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得到了迅速發展。當代跨國公司的最基本特征是在國外擁有對企業資產的控制權和企業經營的決策權。會計國際協調的初衷就是規范跨國公司的會計與財務報告,這是東道國乃至居住國政府對跨國公司實施監管的必然要求,也是跨國公司內部提高經濟和財務決策、管理成本與效率、業績評價等方面的工作水平的需要。因此,跨國公司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會計的國際協調。
1.2 資本市場國際化與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的相關努力。近年來,跨國上市和發行證券等國際性籌資活動日益增多,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程度正在不斷提高,使得證券監管面臨更多的問題,特別是會計與財務報告問題。
1.3 國際會計準則的認可程度。近年來,國際會計準則得到了來自國際資本市場的強有力的支持,從而獲得日益廣泛的認可。會計國際協調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增強本國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跨國上市和發行證券的公司降低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籌資成本和提高籌資效率的重要考慮,也成為各國之間加強會計的理解、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方面。
會計國際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會計準則國際化。目前,世界各主要證券交易所已擁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上市公司,由于會計準則的差異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這些差距首先表現在會計準則的數量上。目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已制定了41項具體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已經比較完備。美國的會計準則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項。而我國目前只有十幾項具體會計準則。相比之下,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現在會計準則的功能上。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會計準則的功能應該是讓投資者通過閱讀企業的財務報告,明白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效果。但我國由于證券市場不夠發達,上市公司的面比較窄,以致會計準則的實施受到了限制。客觀地講,我國在會計準則的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自1992年以來,已陸續修訂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及十多項具體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確認、計量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核心準則所規定的已基本相同。如國際會計準則要求期末存貨按照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也要求企業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我國還將根據經濟發展的實踐出臺企業外幣折算、企業合并等新的準則,這些都將逐步縮小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距。
要加快中國會計制度改革和會計國際化的進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隊伍十分重要,而這必須仰仗于會計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一,會計教育的國際化導向。要求會計教材、教育組織形式等應當面向國際化。在過去的20年中,一些高校已經在這方面有了很好的嘗試,已經開始采用英文教材進行教學等,這一工作應當繼續加強。隨著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們應當把國際會計準則當成教學和研究的重要參考藍本。當然會計教學的國際化,并不是簡單地重述會計準則條文,而應當主要分析國際會計準則背后所包含的原理和理念,這些原理和理念應當成為今天會計學教學的基礎和重要內容,而不應當局限于特定條文的含義。
第二,會計教育的導向。改組后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面臨著一個重大選擇,即如何堅持以前一直認定的原則,避免一些國家如美國越來越體現出的規則導向。
第三,會計教育中的案例導向。當前我國會計隊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便是職業判斷問題。為此,我們在提倡會計教育的原則導向的同時,應當加強案例教育,以提高會計人員發現問題、分析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加強簿記教育。突出簿記教育是我國會計教育的特點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會計人員的簿記知識和技能就十分過硬了。
第五,處理好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的關系。對于會計教育中的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要避免陷入一種誤區。在會計繼續教育方面,我們不應當僅僅滿足于對新會計準則的宣講,應當同時補充以現代會計理念和知識的教育,補上市場經濟會計這一課。
當前要加快推進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特別要服從財務報告的基本目標,重視投資人和債權人的信息需要;擺正會計準則和傳統會計制度的關系,避免準則與制度關系的混亂;同時還應加快準則的制定速度,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拓展準則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其可操作性;爭取財務信息主要相關者積極參與準則的制定,調動全社會力量,廣泛開展準則的制訂、培訓、宣傳、研究工作,使準則盡快深入人心。
完善公司治理機制,規范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為,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公司管理層及時、充分、如實披露財務信息的意識,促使管理層在真正提高公司質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賴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關聯交易等操縱利潤。
全面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業務素質和執行水平,推動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聯合。要努力提高國內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技術與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其獨立、客觀、公正執業的自覺性,使其盡快向國際水準靠攏。
會計準則是在特定環境中產生的,中國的國情比西方國家更為獨特,這決定了中國的會計不能一味地強調國際化而忽視本國的特色。但也不能過分強調本國的特色,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國際化。而過分強調國際化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國的特色,我們必須認真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1]黃冰.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研究[J].湘潭大學,200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