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潔 靳濤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傅村鎮張莊小學,山東 微山 277600)
對于農村的小學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而已。但是隨著教育的改革,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在我校也開始得到廣泛運用。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化了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也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簡潔明快,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更重視多媒體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作用,為優化語文課堂學創造了條件,它的獨特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只是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手段單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然而,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創設了逼真的教學情境,渲染了活潑的教學氣氛,令學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生動高效。例如,在教學《南轅北轍》一則寓言故事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南轅北轍》的動畫,動畫還配有那個人和朋友的對話的聲音。屏幕上顯示出有一個坐車去楚國,楚國明明是在南邊,而那個人卻往北走,朋友勸他方向錯了,那個人根本不聽朋友的話。最后,那個人永遠到不了楚國。播放完后,學生很想知道那個人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但他卻往北走的原因。學生都接二連三地舉手來問我問題,我發現學生有了學習課文的興趣,我就趁機繼續問:“課文寫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那個人會到楚國嗎?從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問題,學生很快就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想象是思維的基礎,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使人們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而知識是無限的,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利用多媒體課件動靜結合,聲圖合并,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例如,在教學《荷花》第二自然段時,用課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以及動聽的韻律,把學生“帶入”公園的荷花池邊,使他們“置身”于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在音樂的旋律中感受到那全開的、半開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說一段贊美荷花的話。這時學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中,想象一下子活躍起來,似乎與作者一起在荷花池邊散步賞花。這樣,有效地誘發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如在教學《長城》時,先利用課件顯示長城的資料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提出觀察的重點讓學生邊思考邊觀察:一是長城的位置;長城遠看及近看的樣子,觀察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分別進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的,體會作者對事物觀察的準確、描述的恰當、傳神。最后指導學生分別談談自己的觀察后的感受。通過教學活動,訓練了學生觀察能力。
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薄弱環節,一寫作文,好多學生只能搜腸刮肚,東拼西湊。再讀上交的作文,不是內容空洞,毫無新意,便是弄虛作假,言之無物,以致于有些同學是“望作文生畏”。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生動鮮活的畫面,繽紛的色彩,悅耳的聲音來展現作文教學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要求學生寫山水游記、狀物繪景類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題目、寫作要求及相關的提示性文字。這樣,教師按投影字幕依次講解,既節省了板書時間,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與此同時,播放供學生進行觀察寫作的自然山水風光錄像片,并指導學生逐一觀察,對所要表現的客觀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學生有了生動可感的寫作材料,下筆成文也就比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師重播被觀察過的錄像,并打開配樂及解說音響,讓學生用自己的作文與片中的解說詞進行比較,找出觀察寫作中的疏漏和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不足,再進行補充修改。例如我讓學生寫《美麗的校園》時,他們在一陣高興之后,一張張小臉都充滿了疑惑。是啊,每天都生活、學習在熟悉的校園中,寫的多著呢,所以他們高興。可是怎樣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校園之美呢?我先教給孩子們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的方法,接著我放映了配有輕音樂的“校園的錄像”,讓學生思索可以抓住哪些景物描寫,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孩子們隨著悠揚的音樂,眼前出現了寬闊的操場、蔥籠的樹林,栩栩如生的少先隊員雕像,,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綠絨絨大傘似的榕樹。趁勢打鐵,經過指導后,再第二次放映錄像,要求孩子們抓住自己喜歡的景物仔細觀察,然后他們發言時,個個都爭先恐后,有說不完的話,表不盡的情。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不要以靜止去看待事物,否則會壞事的道理。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設置船動、劍不動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先觀察然后再問學生:“古人到了岸邊會找到劍嗎?”由于觀察了直觀、動畫的圖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然,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并不僅僅只是以上幾種,但是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會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運用,以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1]王梅菊.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要求[J].文教資料,2006年9月中旬刊.
[2]李飛,邢曉怡,龔正良編著.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3]郭寧寧編著.多媒體實用技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4]鐘玉琢等編著.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