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利
(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山東 青島 266071)
1.1 車輛行駛速度快是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汽車行駛時,駕駛員同車一起按一定的速度前進,隨著車速的提高,駕駛員視察物體運動的動視力明顯下降。車速60公里/小時,駕駛員能看清前方240米的標志;80公里/小時,則下降到160米。另外,隨著車輛速度的提高,水平視野就會逐漸變窄。人的靜視野為180°;40公里/小時,視野變為100°;100 公里/小時,視野變為 40°。同時,隨著高速行駛時間的增長,尤其是車輛很少時,駕駛員的信息刺激量減少,就會造成駕駛員的意識下降,產生高速催眠現象,一旦遇有緊急情況就難以及時處置,從而造成事故的發生。
1.2 機械故障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頭號殺手”。據統計,高速公路上因車輛爆胎而造成的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23%-34%。1997年、1998年滬寧高速鎮江段因車輛爆胎而造成事故95起和107起,分別占當年事故總數的34.5%和26.7%。另因油路、電路、發動機部件等發生故障,起火燃燒的事故也時有發生。1998年1月19日,滬寧高速219公里處,上海的一輛林肯牌轎車就因油路故障起火燃燒。
1.3 駕駛員疲勞駕駛和違章操作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重大隱患。1999年11月14日,滬寧高速184公里處,浙江的一輛寶馬轎車就是由于駕駛員的操作不當,撞上了防護欄,從而引發火災。
1.4 雨霧冰雪和大風等惡劣天氣也極易造成多點、多車相撞事故。2001年3月18日,滬寧高速鎮江段因局部團霧,駕駛員視距不清,部分路段發生多點、多車相撞事故,損失慘重。
2.1 易造成交通中斷。由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分隔行駛以及全封閉性的特點,一旦有事故發生,其它車輛繼續駛入就難以掉頭、分流和疏散,從而造成高速公路堵塞,導致交通中斷。2001年5月3日下午,滬寧高速鎮江段一客車發生火災,就曾迫使趕赴現場的消防車被擋在2公里外的車流中。
2.2 人員傷亡重、損失大。高速公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數十輛甚至上百輛汽車首尾相撞,極易導致汽車內的駕駛員、乘客傷亡;汽車失控墜入落差較大的路溝、江河或側翻等,造成群死群傷的可能性較大。2001年2月10日,滬寧高速公路鎮江段由于局部大霧,在214公里處發生39輛車追尾相撞事故,造成死4人(其中2人被燒死)、傷20多人的慘劇。
2.3 易引發火災、次生災害和“二次事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能直接引發火災,即使事故后沒有發生火災,但燃油四處流淌,起火燃燒的危險性較大;裝載化學危險物品的車輛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可能導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并嚴重污染生態環境;事故發生后,如警示標志設置不及時、不規范,極易造成后續車輛避讓不及,很可能引發二次交通事故。
2.4 救援難度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導致數輛、數十輛、甚至上百輛汽車相撞,且隨時可能發生起火燃燒或爆炸;車輛毀壞變形或墜入路溝,眾多司機和乘客被困在受損車輛內無法逃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多車多點相撞時,救援點多,線路長,事故造成道路堵塞,救援裝備和人員難以接近事故現場,疏散人員極其困難,種種不利因素都給救援工作增大了難度。
2.5 水源缺乏,取水困難。由于高速公路全線是全封閉的,且沒有設置消防水源,因此滅火救援時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車的自備水;即使事故地點附近有水源,但高速公路的路基一般要高于周圍環境,且有路溝和隔離網等阻礙,所以取水非常困難。
鑒于高速公路以及高速公路滅火救援工作的特點,消防部隊在參與處置時,應做到行動迅速、措施得力、確保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各類災害事故的損失。
3.1 問清事故地點,指明行車路線。接警出動是消防部隊參加滅火救援的第一個環節,而相對于高速公路的滅火救援來講尤為重要。高速公路報警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受災人員利用手機、車載電話等通訊工具直接報警。二是受災群眾利用高速公路旁的“SOS”緊急救助電話間接報警(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速公路的SOS電話是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門直接受理)。三是由到場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或交通警察報警。第一種報警形式,由于受災人員對路線不是十分了解,加之驚惶失措,準確性較低。因此,消防部隊在受理報警時應主動同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或高速公路交警部門取得聯系,確定事故的準確地點及上、下行駛方向,并根據就近收費站出入口和與事故車輛同方向行駛的原則,合理調集消防力量,向帶隊干部交待清楚車輛的行駛路線。
3.2 選擇停車位置,設立警示標志,注意自身安全。接警出動時,要通知高速公路交警部門和路政管理部門趕赴現場維護交通秩序,實施交通管制,協同作戰。消防部隊到達現場選擇停車位置時,不僅要有利于滅火作戰和搶險救援的展開,而且要考慮到高速公路的通行,特別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發生“次生事故”。一般來說,應停靠在事故車輛的同一車道,距事故現場30-100米左右。如果事故位置在消防車輛行駛的另一側車道上,消防部隊必須在嚴格交通管制的情況下,強行從緊急疏散口進入另一側車道,接近事故現場。在道路交通沒有封閉或實行交通管制的情況下,嚴禁鋪設水帶穿過中央隔離帶進行隔道滅火行動,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在消防隊到場而路政、交警部門未到場時,為了避免“次生事故”,滅火救援時,應在離事故現場后方1公里處設立慢速行車標志,提醒駕駛員車輛已進入減速“緩沖區”,并留有專人看管,向過往車輛發出信號;在200米處設立警示標志,提醒駕駛員繞道或慢速行駛。滅火救援行動中,要嚴密組織,嚴格紀律,參戰人員必須穿戴有熒光標志的服裝,行動時應“左顧右盼”,不要隨意走動;沒有作戰任務的人員應登車待命或站到護攔的外則,避免被行駛車輛撞傷。
3.3 積極搶救人命,迅速撲滅火災,及時主動報告。“救人第一”是消防部隊滅火救援的指導思想,根據災情迅速成立救生小組,分批分組同時開展人命救助;使用液壓切割、擴張等一切可利用的破拆工具,破拆變形的車廂外殼,積極營救破損車廂內的被困人員。
3.4 組織開展演練,配備專勤器材,提高救援效能。從歷次高速公路滅火救援情況來看,消防隊員對高速公路特點和有關安全常識掌握不夠。因此,各級消防部隊應高度重視滅火救援工作,要全面掌握轄區路段高速公路的基本情況,組織學習高速公路有關知識;認真分析高速公路滅火救援工作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配足配齊各類專勤器材裝備和高速公路專用警示標志、熒光背心等;經常與高速公路交警和路政管理部門協同,加強對高速公路的滅火救援演練,全力提高消防部隊的搶險救援能力。
[1]張賀新.淺談高速公路滅火救援工作[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