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冬
(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3)
軟土是指濱海、湖沼、谷地、河灘沉積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的細粒土。軟土的成分變化很大,它們不僅含有碎屑物質,而且還含有大量的化學成因物質(碳酸鹽、蒸發鹽等)和生物成因物質(腐殖泥等),其物質來源與周圍巖性基本一致,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境中沉積面成,沉積物常帶有粉砂顆粒,呈現明顯的層理。因此,軟土的地區差異性很大。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表明,軟土具有以下共性:
1.1 含水量較高、孔隙比較大。其原因是軟土的成分主要由粘土粒組和粉土粒組組成,并含少量的有機質。
1.2 具有觸變特征。當原狀軟土受到擾動(攪拌、擠壓等)以后,結構連接受到破壞,土的強度顯著降低。其靈敏度一般在3-4之間,個別高達8-9。
1.3 具有明顯的流變性。在荷載的作用下,軟土承受剪應力的作用產生緩慢的剪切變形,并可能導致抗剪強度的衰減,并在主固結沉降完畢之后還可能產生可觀的次固結沉降。
1.4 高壓縮性。軟土的壓縮模量Es<4MPa,大部分壓縮變形發生在垂直壓力為100kPa左右,作為地基時的沉降量很大。
1.5 低強度。軟土多屬近代水下細顆粒沉積土,其天然排水抗剪強度一般小于20kPa,有效內摩擦角僅為幾度甚至接近于零。軟土抗剪強度試驗值與試驗方法、排水條件等密切相關,如采用固結快剪,則粘聚力和內摩擦角將比快剪指標大。
1.6 滲透性小。一般豎向滲透系數在(10-6~10-8cm/s)之間,但其水平向的滲透系數較大,特別當含有水平夾砂層時更為顯著。
1.7 不均勻性。由于沉積環境的變化,粘性上層中常局部夾有厚薄不等的粉土(砂),使水平和豎向分布有所差異,作為地基則易產生不容許的差異沉降。
2.1 換填土層法
換填土層法,即采用相應的處理方法,將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圍內的軟土層挖去或擠去,換以強度較大的砂、碎(礫石)、灰土或素土,以及其他性能穩定、無侵蝕性的土類,并予以壓實。
2.1.1 開挖換土法
當采用挖掘機械,鏟除軟土層厚后換填好土,分層壓實的方法稱為開挖換土法。
根據換土范圍大小可分為全部挖除換土法和局部挖除換土法。前者把軟土層全部鏟除換以好土,適用于軟土層厚度小于2m的地基;后者適用于軟弱層較厚,特別是上部軟土層較下部軟土層強度低得多,有可能發生滑動破壞或沉降量過大等情況的地基。
其施工要點:選擇良好的填料:應選擇強度較大、性能穩定的填料。當軟土地基中地下水位較高時,應選擇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砂、砂礫等粗粒料作為填料,以便處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仍能保持有足夠的承載力。
2.1.2 強制換土法
該法是指把好土直接鋪撒在軟土地基表層,靠土的自重將軟土擠向周圍,從而換上好土的施工方法,也叫擠出換土法。這種方法對于薄軟土層特別有效,對于厚軟土層,視工程種類及加固目的,有時也仍然是一種有效、經濟的方法。
施工時,應從路中線逐漸向兩側填筑。當軟士的擠出受阻時,應及時除去路堤兩側隆起的土,同時在路堤上面加載超壓。應當注意:對于寬路堤,由于軟土厚度不一致,若在路堤下面殘留部分軟土,完工后會產生不利的不均勻沉降。
2.1.3 爆破換土法
爆破換土法是把炸藥裝入軟土層,通過爆破作用將軟土擠出的方法。
2.2 擠密法
擠密法以增大密實度為目的。對軟土地基加固處理方法可分為三類:一是在地基表面預施靜載壓力,加速地基(包括路基)完成沉降,達到趨于穩定,這類方法有反壓護道法和堆土預壓法。二是在地基表面預施沖擊動壓力,同樣達到完成沉降變形,增大地基土密實度,這類方法稱重錘窮實法。三是深入地基內鉆擠成樁孔,灌以固化劑與軟土混合,組成復合地基,此類方法稱深層拌和法。
2.2.1 反壓護道法和堆土預壓法
反壓護道法主要指路堤在施工中達不到要求的滑動破壞安全系數時,反壓主路堤兩側,以期達到路堤穩定的一種處理方法。堆土預壓法是指在正式施工前或施工工期內允許的前提下,在軟土地基表面預先堆土加壓,加速地基的下沉和軟土固結,通過擠密增大土體密實度,提高土的抗剪強度。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注意:避免一次性高堆填,應分層填筑、分層碾壓至規定的密實度。每層鋪筑要有一定的向外傾斜坡度,以利排水。
2.2.2 重錘夯實法
重錘夯實法,一般是以錘底直徑為1~1.5m,質量為1.5t或稍重的重錘,從落高為2.5~4.5m處落下,夯實地基。重錘夯實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表層土的強度,降低地表的濕陷性并減少表層土強度的不均勻性。重錘夯實法適用于地下水位0.8m以下稍濕的一般粘性土、砂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等。
2.2.3 深層拌和法
在地基的成孔樁中,將石灰或水泥等固化劑與土基軟土攪拌、混合處理的方法稱為拌和法。它可分為表層土拌和法和深層 (深度超過20m)拌和法。
在施工前,要確定固化劑的種類,(水泥、石灰、水泥漿及其他復合材料);根據設計強度的要求,選取施工地段有代表性的土進行固化劑配合比試驗,確定施工時固化劑的摻配量;檢查施工機械運轉是否正常,特別是固化劑的排送量,以保證固化劑配比正確。
2.3 化學加固法
利用化學溶液或膠結劑,采用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使土顆粒膠結起來,達到對軟土地基加固的目的,稱為化學加固法,又稱膠結法。
化學加固法所采用的化學溶液主要有:以水玻璃溶液為主的漿液;以丙烯氨為主的漿液;以紙漿溶液為主的漿液以及水泥漿液。目前以水泥漿液使用較多。化學加固法的施工工藝主要有高壓噴射注漿法和深層攪拌法兩種。
2.3.1 高壓噴射注漿法
所謂高壓噴射注漿,就是利用鉆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鉆進至土層的預定位置后,以高壓設備使漿液或水成為20Mpa左右的高壓流從噴嘴中噴射出來,沖擊破壞土體。使土粒在噴射流的沖擊力、離心力和重力等作用下,與漿液攪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漿土比例和質量大小有規律重新排列。漿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一個固結體。
2.3.2 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為固化劑,通過深層攪拌機將軟土和固化劑強制攪拌,利用固化劑和軟土之間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軟土凝結成具有整體性、水穩性和一定強度的優質地基。
2.4 排水固結法
飽和軟土在荷載作用下,排水固結,抗剪強度可得到提高,以達到加固的目的。此法常用于加固濕軟地基,包括天然沉積層和人工沖填的土層,如沼澤土、淤泥及淤泥質土、水力沖積土等。排水固結法中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有砂墊層法、砂井排水法和塑料板排水法。
2.4.1 砂墊層法
砂墊層是指作為濕軟土層地基固結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層,同時又是路堤內土體含水增多的排水層。砂墊層的作用是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從而可提高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同時可防止凍脹,消除膨脹土的脹縮作用,也可處理暗穴。砂墊層厚度,一般在0.5~1.0m之間,太厚施工困難,太薄效果較差。砂料以中粗砂為宜,要求級配良好,顆粒的不均勻系數不大于5,含泥量不超過3%~5%。
2.4.2 砂井排水法
砂井排水法是在濕軟地基中人為地設置垂直排水砂井,縮短排水距離,減少固結時間,以達到提高地基抗剪強度的一種方法。砂井的布置要根據對地基的固結率和固結度的要求,確定砂井的直徑、間距、深度,并布置砂溝或砂墊層。砂井排水法的施工:在砂井施工前先在地表均勻地鋪設一層約0.5~1.2m的砂墊層。砂井的布置可分為梅花形和正方形兩種。砂井位置確定后要做好標記。施打砂井施打方法有打入式、射水式、螺鉆式和袋裝式。
[1]魏雪巍.丹莊高速公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遼寧交通科技,2004,(7).
[2]唐華,錢立新.軟土路基處理方法綜述.北方交通,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