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肖青林
(安徽省淮北市岱河煤礦技術科,安徽 淮北 235037)
岱河礦Ⅲ2運輸石門是軟巖巷道,確定合理的支護形式是解決支護的難題。經過多次修護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采用U型支架噴射纖維混凝土組合支護形式,這種支架在原金屬支架的基礎上,增加了外包纖維增強混凝土(ECC),大幅度提高了原U型金屬支架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好的解決軟巖巷道支護問題,可以推廣應用。
岱河礦Ⅲ2采區位于岱河煤礦東北部官莊向斜-325和-335m以下,最低標高-435m。其東北部為Ⅱ8采區;南部及西部為Ⅱ4、Ⅱ6采區;深部為Ⅲ2擴采區。南北長約1200m,東西長約800m,面積為96萬平方米,標高+32.0~33.9m。Ⅲ2采區中央布置三條下山,兩翼開采,三條下山在五煤層底板12~40m的巖石里,五煤底板砂巖含水豐富,對施工支護不影響。三條下山為軌道下山及石門,運輸下山及石門和人行下山及石門平行布置,運輸下山及石門在中間,距Ⅲ2軌道石門18m(平距),距Ⅲ2 人行石門 43m(平距)。
Ⅲ2運輸石門為砂質泥巖或泥巖,塊狀較破碎,在五二煤底板28-32m處,屬于軟巖巷道,原為錨噴支護,斷面形狀為3.2m寬,2.9m高半圓拱形,錨桿為覫16×1500金屬羅紋鋼,采用一卷水泥錨固劑端頭錨固。在上面工作面回采影響下都有不同程度損壞變形,經噴漿、掛網打錨桿、掛網和鋼帶打錨桿噴漿等一種或多種形式多次修護。Ⅲ2運輸下山及石門最近三次修護分別在2007.10月,2008.4月,2008.7月,采用掛網和鋼帶打錨桿噴漿,錨桿為覫18×2000金屬羅紋鋼,采用二卷Z2550#樹脂錨固劑端頭錨固,3.6m長的M型鋼帶配合金屬網,再噴砼。到2008年9月12日Ⅲ427工作面收縮后巷道斷面2.5m寬1.8m高,形狀不規則且損害嚴重,多處墜網,安全隱患大,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必須進行修護。
首先對巷道進行放炮刷大,炮眼角度、眼距及裝藥量要根據巷道圍巖狀況及時調整,防止超挖超寬。刷大到合格毛斷面后,按激光給定的中腰線架設“U”型鋼拱形可縮棚,使用新型限位卡纜進行卡固,棚與棚之間用拉桿在卡纜處用螺絲連接,形成連接棚,幫頂鋪設菱形金屬網。
在支架及金屬網的掩護下,用錨桿鉆機打眼注膠進行安裝錨帶。幫頂圍巖破碎超挖處可用鐵笆,水泥背板或矸石腰幫充填。
對已打上錨帶網護頂的“U”型鋼拱形可縮棚噴射已摻入聚炳稀纖維的混凝土進行全封閉加固。摻入的聚炳稀纖維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從而大大提高支護系統的整體剛度。
施工過程中,由于噴射混凝土無法到達U型支架后部的空間,擬用流動性好的水泥砂漿將U型支架的后部空間注滿填實,確保U型支架受力均勻,充分發揮其承載能力。在U型支架之間無受力混凝土的部位也應噴射100mm厚纖維混凝土,這樣可以將整個支護結構連成一個整體,并且可以防止巷道頂部和側幫巖石的風化和崩落。
Ⅲ2運輸石門,經過挑頂刷幫后采用U型支架噴射纖維混凝土組合支護形式,將纖維混凝土包裹在U型支架周圍,使得混凝土和金屬支架共同承受圍巖壓力。混凝土的約束可使組合結構的剛度大大增強,可保證U型支架充分發揮其優越的材料性能,防止過早因失穩而喪失承載能力。
Ⅲ2運輸石門噴射混凝土和U型支架復合支護后到2010年6月,巷道基本沒有變化,在未采用此種支護方式前一年至少修護2-3次,根據現在巷道的狀況最少3-5年不需要大修.纖維混凝土-鋼組合支架的承載力比沒有纖維混凝土約束的U型支架提高3.6倍,且施工工藝簡單,與傳統的噴射混凝土相比,纖維混凝土回彈量少,節約材料。由于纖維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變形能力大,不易開裂冒頂,耐久性好,施工工藝與金屬支架噴射普通混凝土沒有特別的區別,不需要新的施工設備、施工技術,因此不增加施工難度,具有較大的開發應用價值,纖維混凝土-鋼組合支架可應用于高壓軟巖巷道的支護。
Ⅲ2運輸石門巷道,經過挑頂刷幫后采用U型支架噴射纖維混凝土組合支護形式,結合錨網主動支撐圍巖的作用加強U支架的支護效果。一年巷道基本無變形。由于采用架設“U”型鋼拱形可縮棚配合錨帶網主動支護,并噴射摻入聚炳稀纖維的混凝土增強支護,發揮了各支護單元的支護特長,從而提高支護系統的整體抗壓強度。鄰近塊段雖有Ⅲ427工作面回采,但目前巷道狀況穩定,修復后的巷道斷面由原來的5.7平方米增大到8.8平方米以上,完全滿足了運輸、檢修、行人的需要,達到了設計要求。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按照一年至少修護三次,每百米巷道可以節省材料費約22萬元,人工12萬元,一年共節約34萬元,按照一年修復1000m巷道計算的話,一年節約340萬元以上,此巷道還需要服務10年,如果考慮影響出煤及安全效益,綜合效益將更加顯著。纖維混凝土-鋼組合支架可應用于高壓軟巖巷道的支護。其產生的良好安全、經濟及社會效益將在淮北礦業集團乃至全國起到推廣作用。
[1]錢鳴高,劉聽成,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
[2]蔣金泉,韓繼勝,石永奎,巷道圍巖結構穩定性與控制設計[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8.
[3]徐永析,采礦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