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清 鄭理明 施俊雅
(杭州安道建筑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居住區植物造景設計已成為園林設計的一個重要類型,國內的園林設計思想也進入了新的活躍期,并隨著國外景觀設計思想的進入、中西方園林設計思想的交融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因此,深入探討有關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的一些設計理念、內容和手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在居住區營造生態園林景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2.1 尊重自然。按科學性的要求在適當的位置和種植植物,使植物能展現其旺盛的生命力。如垂柳好水濕,有下垂的枝條、嫩綠的葉色、修長的葉形,適宜栽植在水邊;臘梅較耐蔭而有花香,可種植在居住區北向的窗下,既能適宜其生長環境,又能濃香入室;紅楓弱陽性、耐半陰,枝條婆要,陽光下紅葉似火,但是夏季孤植于陽光直射處易遭日灼之害,故易植于高大喬木的林緣區域。
2.2 維系生物多樣性。單一結構的植物形成的生態群落結構很脆弱,極容易向逆行方向演替,其結果是草坪退化,樹木病蟲害增加,提高居住區植物的養護成本,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必須保證配置樹種的多樣性,同時要按照植物群落的構成規律,構建豐富的復層植物群落結構。比如喬木能為群落內的中、下層植物的生長創造較好的陰涼、弱光照的小生境條件,同時,喬木的對整個居住區的生態效益顯而易見;小喬木或者大灌木等中層樹可以充當居住區外部空間的低層屏障,形成封閉的小空間,達到既可擋風,又能增添視覺景觀的效果;下層灌木或地被可以豐富林下景致,保持水土,彌補地形不足。
2.3 創造生態保健型植物群落。如銀杏的果、葉都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和揮發油成分,在銀杏樹林中,會感到陣陣清香,有益心斂肺、化濕止瀉的作用,長期在銀杏林中鍛煉,對緩解胸悶心痛、痰喘咳嗽均有益處。面對松樹類呼吸鍛煉,會有祛風燥濕、舒筋通絡的作用,對于關節痛、轉筋痙攣等病有一定助益。而柏科及羅漢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在居住區的小型活動場所周圍最適宜設置芳香類植物群落為居民提供一個健康而又美觀的自然環境。香樟、廣玉蘭、白玉蘭、桂花、臘梅、丁香、含笑等都可以作為嗅覺類芳香保健群落的可選樹種。形式上可采用單一品種片植或幾種植物成叢種植,叢植上層可選香樟、白玉蘭、廣玉蘭等高大健壯的植物,也是叢植的主景樹;中木可選桂花、柑橘、臘梅、丁香、月桂等;下面配置小型灌木如含笑、桅子、月季、山茶等;醉漿草、薄荷、月見草、香葉天竺、活血丹等可以配在最下層或林緣。
3.1 立面空間——順應地勢,割劃空間植物空間的合理劃分,應順應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變化,依空間的大小等各種立地的現實自然條件和欣賞要求而定,欲“抑”則抑,欲“揚”先揚。居住社區綠地除了中心綠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綠地,狹長空間的感覺非常強烈,因此,植物與植物配搭時,不僅要有上層,中層,下層植物,而且要有地被植物,使之形成一個飽滿的植物群落。而這一群落的每一種植物,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形成一個塊面效果。這樣,利用植物的不同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間,形成活潑、和諧的空間效果。
3.2 平面空間——線形變化。由于居住社區綠地內平行的直線條較多,如道路、圍墻、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時可以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線條融進曲線。突出林緣曲線變化的手法有:其一,灌木邊緣栽植,利用枝干矮小、枝密葉茂植物(如郁李、金鐘花、火棘、棣棠、木瓜海棠、貼梗海棠等)的密栽,使之形成一條曲折變化的曲線。其二,孤植球類栽植,在綠地邊緣挑出幾個孤植球可增加邊緣線的曲折變化。另外在栽植排列上運用節奏,韻律等原理漸遠漸近的栽植也是構成線形變化的一個重要方式。
3.3 時間變化突出植物景觀季相變化。植物配置應該有四季的季相變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規律同步。為此一個居住區內之美應該注意一年四季季相變化,使之產生春則繁花似錦,夏則綠蔭暗香,秋則霜葉似火,冬則翠綠常延。在居住社區植物季相的設計中,講究春花、夏葉、秋實、冬干,通過合理的配置,達到四季有景。
4.1 植物色彩的運用
植物色彩通過樹干、枝條、樹皮、葉、花、果等呈現,顏色深淺變化,給人以不同的感受。例如深綠色給人以堅實凝重的感覺,使空間顯得恬靜安詳,但深色植物過多會產生沉悶陰森感。相反,淺綠色植物能使空間產生明亮、輕快感,給人以歡欣和興奮。植物配置時,常作深淺搭配,深色植物作為背景襯托淺色植物。
植物的葉、花、果的形態和色澤更有戲劇性的效果,紅色、橙色、黃色、紫色、粉色和白色都能為植物群體增添活力和興奮感。植物的配色一般可分為單色系、近色系、對比色系等三類。在浙江地區,因植物種類較為豐富,植物的季相特征較明顯,植物色彩的變化還是時間和季節變化的反應,在居住區中應重視色彩的變化,使人在城市的生活環境中還能對四季的變化通過景觀的變化而有強烈的視覺感受,讓人產生與自然同生同息的感受。
4.2 植物造型的運用
園林植物具種類繁多,姿、形、色、味各異,各具有獨特的生態特性。優美的枝態、豐富的樹形、絢麗的色彩、芳香的氣味為園林增添了美,給人以美的物質感受,讓不同審美經驗的人產生不同的聯想,使園林意境更為豐富。許多植物以獨特的外形來吸引人們的視線,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如:垂柳好水濕,適應性強,以其下垂而柔軟的枝條、嫩綠的葉色、修長的葉形、栽植于水邊,就可形成“楊柳依依,柔條拂水,弄綠黃,小鳥依人”般的風韻。一些落葉喬木在秋天葉落后,其枝干也極具觀賞性,有入畫之感,如柿樹、馬褂木等。
4.3 植物文化含意的運用
千百年來,人們出于對自身情感的宣泄,在某些植物身上寄托了一定的情感,使某些植物具有比較固定的文化特征。如合歡是合家歡樂的寓意,萬年青象征青春永駐、友誼長存,石榴寓意子孫滿堂,歲寒三友的“松、竹、梅”,象征富貴的桂花等。窗外種植芭蕉,有“雨打芭蕉”的聽覺效果。而竹類由于根部易擴散,不易管理,且容易郁閉,僅用在特殊場所。
4.4 植物配置方式的運用
植物配置方式有上述的草坪、孤植樹、小樹林、林帶、花壇和樹壇、花境、綠籬和綠墻、攀援植物外,還有喬灌木的對植、以藤本植物為主的花架、地被植物等,都可以靈活動用,形成多樣的配置效果。如孤植種植點要求空間開闊,有夠的觀賞視距,因受居住區空間的限制,宜布置在水邊,從水的對岸欣賞或布置道路的轉折點處;對植宜布置在入口處;叢植的樹叢可布置在草坪的邊緣或水島上;在處理人地關系的矛盾上,可采用成組的樹池布置,形成林帶,林下有較寬裕的使用空間;疏林布置在房前屋后,或建筑物的山墻一側,使建筑物能掩映在林中。窗下或一層的陽臺下可種植花灌木,便于從室內觀賞。
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首先應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尊重植物的地域特征,運用生物演替的觀點,體現植物的多樣性和綠色文化觀;空間營造要為居民提供多樣的戶外休閑、交往和運動的植物空間,充分地挖掘植物各種配置方式在居住區的適用性、植物自身的觀賞特性及文化內涵,充分發揮植物各方面的造景效果。
[1]佟躍,王殊.城市居住區中的植物景觀設計[J].現代農業科技,2010.6
[2]毛嘉穎.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園藝,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