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宇
(大慶油田電力集團供電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453)
1.1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對現代企業成熟與發展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管理系統,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一種重要方法。全面預算管理起源于上個世紀20年代,最初在美國的通用電氣、杜邦等公司應用,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業的標準作業程序。從最初的計劃、協調,發展到現在的兼具控制、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的一種綜合貫徹企業經營戰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日益發揮核心作用。
1.2 全面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業務預算、資本預算(投資性預算)、籌資預算和財務預算,企業在對自身業務情況進行充分調查與評估的基礎上編列業務預算,以業務預算為起點,編列相應的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并最終形成財務預算,用以指導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這樣就把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標和規劃予以量化,將企業有限的資源圍繞企業業務發展這條主線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投放,從而避免以往盲目追求高、新、尖,盲目擴大建設規模的錯誤傾向,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
2.1 必須明確企業發展目標,制訂中長期發展規劃
預算管理是在企業發展目標和中長期規劃的指導下,將年度計劃和業務指標進行量化分解,據以執行、考核的管理方法,在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規劃下去執行預算管理,其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企業應當在對市場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后,確定企業發展目標,這些目標包括業務發展、研究發展、企業形象等。明確企業發展目標后,企業應當制訂切實可行的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通常是三年、五年規劃),通過中長期規劃來逐步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2.2 要有完善高效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
企業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離不開制度保障,而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更需要一套完整的、高效的自上而下的組織架構。預算工作組織通常由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執行與控制部門和各責任中心構成。企業成立預算管理委員會,統一組織、管理、協調全面預算工作。由于全面預算管理是以財務預算為核心,因此預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財務部(科),負責預算管理的具體事宜。企業各相關職能部門對預算實行歸口管理,各責任中心負責預算的實施。組織體系是否健全、在企業管理中是否具有實質性作用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能否成功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2.3 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預算制度
為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企業在廣泛聽取內部各部門、下屬單位意見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訂了《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及相關細則,在制度中詳細規定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基本任務、基本原則、組織體系、編制流程與方法、預算內容與編制依據、預算的執行與控制、預算的調整、預算執行的分析考核和激勵等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 編制預算要保證較高的準確性
預算的準確性(相對準確)是預算管理中的關鍵問題。預算在管理中的主要職能有四個方面:優化資源配置、協調整體行動、控制企業經營、考核部門業績,準確的預算為完成這些任務提供了參照尺度,一旦喪失準確性,上述職能的發揮都將受到極大的限制。出現偏差的原因主要有市場因素的不確定性、管理者的素質、預算組織和方法、激勵方案等。
3.1 提升戰略管理能力
戰略目標通過全面預算加以固化與量化,預算的執行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成為同一過程;對預算的有效監控,將確保最大程度地實現企業戰略目標。通過預算監控可以發現未能預知的機遇和挑戰,這些信息通過預算匯報體系反映到決策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動態地調整戰略規劃,提升企業戰略管理的應變能力。
3.2 有效的監控與考核
預算的編制過程向集團企業和子公司雙方提供了設定合理業績指標的全面信息,同時預算執行結果是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將預算與執行情況進行對比和分析,為經營者提供了有效的監控手段。
3.3 高效使用企業資源
預算計劃過程和預算指標數據直接體現了(集團公司)各子公司和各部門使用資源的效率以及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因此是調度與分配企業資源的起點。 通過全面預算的編制和平衡,企業可以對有限的資源進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資源浪費和低效使用。
3.4 有效管理經營風險
全面預算可以初步揭示企業下一年度的經營情況,使可能的問題提前暴露。參照預算結果,公司高級管理層可以發現潛在的風險所在,并預先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達到規避與化解風險的目的。
3.5 收入提升及成本節約
全面預算管理和考核、獎懲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勵并約束相關主體追求盡量高的收入增長和盡量低的成本費用。編制全面預算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對企業環境變化做出的理性分析,從而保證企業的收入增長和成本節約計劃切實可行。
預算執行的監控過程關注收入和成本這兩個關鍵指標的實現和變化趨勢,這迫使預算執行主體對市場變化和成本節約造成的影響作出迅速有效的反應,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國商業出版社.1999.
[2]溫亞麗.會計主管操作實務.建制、建賬、核算、管理,企業管理出版社2008.
[3]黃學才等.企業稅務風險及其防范措施淺談.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9).
[4]李萍.論會計舞弊及其治理.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