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楠 裴盈盈
(1、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4007;2、長春市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生物分院,吉林 長春 130033)
信息技術條件下利用多媒體網絡與各種現代化電子設備組織教學有著重要的實踐與理論意義:1)改變傳統英語教與學的觀念和方式。探索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新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包括高職英語各課型)。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老師從單一的知識傳授的角度,向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過程的支持者等角色轉變。學生也將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中解脫出來,強調主動參與、采用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2)探索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對于英語學科教學和學生英語學習環境的拓展有重要意義。3)讓學生在協作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方法與技能,發展信息素養能力。
很多教師已經能夠掌握制作與課程相關的PPT多媒體演示軟件,并已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平臺在英語課堂中經長遇到這樣的場景:針對模寫語言規則,盡管教師反復強調,考試也常考,但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經常犯錯.原因之一就是教師過分注重了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其實,計算機互聯網上的大量語言資源為語言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以前國際病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病逝的消息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下的教學活動: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搜索相關的英語網站,搜集關于薩馬蘭奇的信息,至少10條。 教師可以提醒學生運用Google等搜索引擎搜集信息,并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和任務,給學生提供思路.例如:"Where and when was he born?How old was he when he died?What did he do?Did he have a happy family?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s childhood?What made him so famous?Did he come to China?"等等。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搜集一些薩馬蘭奇不為人知的信息,便于大家相互交流。 學生在搜索信息的過程中,必然要進行大兩的閱讀,然后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挑選關鍵的句子和表達進行改寫,并將不同的信息編輯合成,使得這些信息能夠在課堂上交流。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在閱讀中,學生通過上下文加深了對詞匯的理解。詞匯學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到了提高。 在編輯和改寫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將信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和邏輯順序組合起來,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鍛煉。該活動將計算機輔助教學與主題性教學、語法教學結合起來,并且通過任務型教學、自主性學習、合作行學習等形式,幫助學生在搜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語言的運用,更新并發展認知能力。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教";而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教學則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中在培養學習這的學習風格,發展他們的學習策略。 計算機及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則是用來創設情境、提供寫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渠道,是學生主動學習、寫做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在使用計算機、DVD播放機播放外語教學影片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聲音+圖像"的組合創造歌中語言訓練活動。通過消除聲音或遮住圖像的方式,可以組合出多種課堂語言訓練活動:1.消除聲音,光看圖像,然后讓學生設計出對話的語言。2.遮住圖像,只聽聲音,讓學生說出電影中的演員做了什么?請同學上臺表演。3.在電影高潮出現時,教師突然暫停影片播放,要求學生討論會發生什么事情,角色可能說出什么話?設計事件的結局。4.教授影視節目中的臺詞,然后關掉聲音。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數碼相機小巧輕便,功能多樣,教師可以使用數碼攝像機錄下學生的課堂活動情況,刻錄成光盤,作為教學資源,便于季后的教學和科研。 學生們也可以就錄下來的片段進行課堂討論,提高英語的鑒賞力。學生可以自己使用攝像機,錄制自己的新聞報道、采訪、紀錄片和戲劇小品等,自編自導。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掌握了大量的英語用法,提高了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網絡信息時代,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擺脫了以前空洞乏味的授課。 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及技術使今天的英語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了。圖片和電影可以網上下載,但當過多的媒體充斥課堂時,對學生的視覺刺激加強了,但語言刺激卻相對減少了;技術進步了,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更加單一了;課堂內容豐富了,但留給學生思考的實間和空間反而少了。盡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功能強大,但教師切忌不考慮實際的課堂需要而盲目的使用電腦。 有的教師PPT頁面切換太快,學生幾乎沒有思考和反饋的實間,很難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有寫教師整天圍著電腦轉,過分注重技術和設備,而忽略了教學中人的因素以及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在國內,計算機輔助教學普遍存在中硬件,輕軟件;重機器,輕網絡;重電化設備,請教學內容等諸多問題。
縱觀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的發展,教育技術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在不斷上升。它優化了教學環境,通過聲音、文本、圖像、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為學習者營造出形象、逼真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增強了學習效果,并將培養和促進學習這的思維創造力;它擴大了教學規模,使教學走出校園,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他豐富了教學資源。但對各種先進的設備不能盲目崇拜,更不能濫用。任何一種教育技術,都必須有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和需求來決定。 教育技術必須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
[1]劉志棟.高職高專課堂教學技術路線應如何改變.南華工商學院.
[2]鄒為成編著.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3]肖德鈞.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研究開題報告.常州輕工業.技術學院.
[4]幸淑華.多媒體與網絡環境下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初探.廣州市番禺區北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