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嬌榮 趙京霞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黨和國家對民生的重視,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成為了高等教育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在創業教育方面,樹立了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適應中國經濟崛起、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業實用型人才的新觀念。學院逐步形成了以就業指導中心牽頭,以嶺南科技園、"嶺南后現代風情街"、"嶺南新文化創業廣場"以及嶺南創業網為平臺,以培養創業實用型人才為目的的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培育創業主體,拓展創業空間,加強創業服務,優化創業環境,鼓勵開展各種類型的創業活動,形成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局面。
為了"筑巢引鳳",嶺南學院利用地處廣州科學城內,西靠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廣州天河軟件園,坐擁4000多家企業和103家世界500強跨國企業資源這一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2008年,嶺南學院與政府合作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民辦高校科技園--嶺南科技園。嶺南科技園以創新為發展靈魂,以服務企業與企業深度融合無縫對接為出發點,搭建起了學生與企業的互動橋梁,引導學生從喜歡專業轉變為喜歡職業,由學校幫助學生就業轉變為幫助學生創業。目前已引進有實力、有影響力的廣州今明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移動等30余家知名企業進駐。作為校內生產實訓基地的嶺南科技園,目前已有300余名學生直接走進企業成為了企業的一員。嶺南科技園的未來必將成為我院大學生的創業園,成為企業的示范園,成為科技產業的孵化器與催化器。
2009年底,廣東省首個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訓基地落戶我院。就業創業基地的建立,是我院積極響應上級有關"加強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號召,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非常時期、非常責任、非常決心"所采取的有效的"非常措施"。
在省教育廳的直接領導下,嶺南就業創業基地以創業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為載體,注重做好創業知識的傳授,創業能力的錘煉,創業人格的塑造,通過創新基地建設、創業課程、創業大賽、創業組織、創業實踐及創新創業資金資助等多種途徑,為大學生搭建起了多層次、形式多樣的創業平臺。
為優化創業環境,學院特別設立、旨在支持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基金1000萬元,并下發了《學院創業基金管理辦法》,對自主創業學生進行1000元獎勵,對二級學院注冊新公司給予資金支持5000元。嶺南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大體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第一級集中在"嶺南新文化創業廣場",以學生自主創業項目為主;第二級集中在"嶺南后現代風情街",以學生參與策劃營銷等運作項目為主,以企業為依托,以與企業合作項目為主;第三級進駐嶺南科技園,以成功創業項目為主,以二級學院注冊公司或學生注冊公司的方式體現。
以學生自主創業項目為主的"嶺南新文化廣場",占地面積逾2000平方米,廣場運營循序商業模式,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以就業辦管理為輔,成立"廣場運營公司"。廣場項目主體大致由三部分組成:三分之一為各二級學院成立的"一院一公司";三分之一為學生自發進行的"跳蚤市場";三分之一由學生營銷團隊自主運營項目,其中包括美侖美奐的"格子鋪"、匠心獨具的學生創意空間區等。
以與企業合作項目為主,以創建學生優質的生活環境及創業氛圍為目的的"嶺南后現代風情街",占地面積逾2000平方米,目前已有商鋪24家,最高峰月銷售額預計可達200萬元,平均每月吸納及學生自主創業學生逾千人。"嶺南新文化廣場"、"嶺南后現代風情街"的建成,使嶺南學生感受到"學"和"習"的真實訓練,并將創業、就業實習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此外,在創業基地網絡環境建設方面,早在一年前,由學院品牌中心管理、學生自主參與運營的"嶺南創業網"即成功開通,目前已有注冊企業1450家,每天點擊率達2000余次,月成交額高達5萬元,真正成為"屬于嶺南學子自己的淘寶網"。
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與服務方面,我院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把創業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當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大就業觀。
一方面,學院大力加強了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開設《大學生創業過程管理》、《大學生創業應具備的素質》等創業教育課程,保證學生有以綜合性專業知識為基礎,用創業精神把這些知識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為大學生成功創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學院通過以"企業家與學生談創業"等系列講座為主的非課程創業教育,增長學生創業知識,引導學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要勇于成為崗位的創造者。
為加強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學院經過層層篩選組建了嶺南"金牌創業教育團隊",該團隊由成功企業家和商學院專職教師組成,通過創業教育指導課程、企業家講座、杰出校友座談、輔以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為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指導與培訓。
為進一步推動我院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辦出特色,學院即決定了各二級學院分別成立公司,即"一院一公司"。其運作初期采用模擬公司的方式,學院提供一定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其中包括:一是給二級學院企業編制,配置專職人員,除專職人員的薪酬由公司自行負擔外,對專職人員的其他管理均納入學院正常的人事管理范疇;二是給予公司5000元的啟動經費;三是在學院創業街為公司提供2間辦公室,免一年租金;四是模擬公司的運作費用由各二級學院的實習、實訓費用中列支。在實踐中,主要由指導老師和部分高年級學生負責公司的業務制度制定和具體組織,由學生擔任各崗位的員工,工作崗位按仿真公司的經營設置,實現了"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在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中,學院還通過成立創業協會、舉辦創業培訓班,注重多渠道、多層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意和創業策劃活動,并提供相應的活動啟動資金,指派創業指導老師,開展創業教育課題研究,豐富校園創業文化氛圍,錘煉學生創業能力,塑造學生創業人格。
1、大學生創業人格培養勢在必行。當代大學生群體以獨生子女見長,往往一定程度上缺乏創業需要和熱情、缺乏耐挫冒險的意志和性格、缺乏獨立創業的自信和勇氣、缺乏團結合作的品質和精神等創業人格所需要的基本內涵,而創業競爭可以說是一場人格的較量。大學生創業人格缺陷的存在對大學生創業人格提出了必然要求。通過創業教育引領、創業實踐磨煉、創業榜樣激勵和創業環境熏陶等有效途徑培養大學生的創業人格勢在必行。
2、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培養大學生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應該成為高等教育主動關心的問題,大學生越來越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現行的大學生專業教育培養的是"就業的一代",而非"創業的一代"。將創業知識、創業技能、創業環境探究等創業教育內容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應當成為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3、大學生創業教育缺乏有效的創業教育體系支持。現行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相對膚淺,缺乏系統育人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品質熏陶、職業生涯設計、創業能力鍛煉、創業方法指導、遵紀守法教育、拓展能力及團隊精神訓練、創業創新技能等系列教育內容應該成體系完成。
4、大學生創業教育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在創業法規政策、創業管理機構、創業項目審批、創業資金保障、創業教育研究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現行的創業貸款、場地扶持、稅費減免、科技創業等政策還不能真正落到大學生們頭上。
實踐證明,在高等學校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陳然.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綜述[J].中國校外教育,2010,10(1):19.
[2]李典芝.大學生創業問題初探[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廖仁文.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高校教學改革[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