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宋神宗熙寧七年的十月初,深秋的晨風(fēng)吹涼了餞別的醇酒。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的蘇軾,站在蓮葉凋殘的西子湖邊,早已不見了“荷花夜開風(fēng)露香”的景色。
蘇軾上路了,他是自己上書神宗請求調(diào)離杭州的。前不久他得知分別五年之久的胞弟蘇轍在齊州掌書記任上,便陳情朝廷,乞求準(zhǔn)予北遷外任。此時,宰臣王安石已罷相外放江寧,朝中沒有人肯出面替他說些好話了,皇上便就坡下驢,命他頂著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出任密州太守。
一路車行船載,走了近三十天,總算在十一月初三平安到達了。說是“平安”到達,可越往北走天氣越冷,特別是在瓜州渡過長江之后,冬月逼近,這讓蘇軾極為不安。十五歲的長子蘇邁一直在他身邊。蘇邁六歲慈母王弗早逝,三年后小姨——王弗的堂妹王潤成了他的繼母,一家和諧,沒受什么委屈。這一路邁兒跑前跑后,幫助小侍女王朝云,王朝云是繼母和父親離杭州前新收的。最讓蘇軾揪心的,是正在“呀呀”學(xué)語的幼子蘇過,孩子出生在江南,哪經(jīng)過北方的風(fēng)寒,可憐還在混沌中就跟著自己顛沛流離,真要有個好歹,怎么對得起賢惠的夫人啊!而今,上蒼眷顧,沒有刁難不幸之人。安頓下來的新太守開始料理州中軍政事務(wù)了……
蘇軾一向為官清廉,體恤百姓,同情弱者,在地方施治多行義舉善政。雖說他出仕近二十年,卻從不伸無道取財之手,因此家中沒什么積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日子雖苦,但夫人王潤也很贊佩丈夫這種尚清崇簡的品格。夫人很清楚丈夫的為人,甚至他性喜結(jié)交,樂聚好飲,出手十分大方;每遇親朋有求、百姓受難,總會傾囊相助。將其兄弟倆推上功業(yè)、仕途,于文壇確立“三蘇”名位的老父仙逝;還有他的長兄景先早殤,疼愛他的胞姐八娘不堪公婆作踐憂憤而亡,一次次的奔喪、守制,不僅俸銀耗盡,而且讓他感情頻遭創(chuàng)傷。正因如此,王潤才由衷地感受到丈夫?qū)Π芴K轍子由的親情,看得比自己還重。子由也有自己的事業(yè),而且官身不由人,故而人間總是離多聚少,只能心弦系之,常吟勞思傷曲罷了。
皇歷翻得快,轉(zhuǎn)眼進入了臘月,十九日就是蘇軾的四旬誕辰。王潤很理解此次丈夫決意離杭北遷,離開他心儀的“第二故鄉(xiāng)”,純粹是因為思念子由心切,為兄弟能以相聚而起;誰料,皇命所守乃是密州,距齊州尚有數(shù)百里之遙,兄弟相見之期一時難卜,故此壽宴上缺了子由,丈夫又會神傷。不過即便如此,夫人還是想辦法。在她看來,即使子由不到,這可是丈夫到密州后的第一個生日,而且又是個整壽,不辦心里總是不安。只是眼下生活拮據(jù)得很,日用都要掰著手指頭花,因此壽辰要大辦,還是簡辦,一直在猶豫。伴隨蘇家四十余年的乳娘任氏采蓮,看出了王潤的心事。老人告訴她:這事還是和先生商量一下好,只怕咱們乍來生地,沒有知近的人,大辦必然驚動地方。先生名聲大,到時送禮的少不了,傳出去,又給那些要害先生的人造出口實……王潤經(jīng)乳娘任氏點化,和丈夫一說,蘇軾捻須笑道:“就照乳娘說的辦吧,這次還是不要聲張。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全家聚在一起熱鬧一下,討個吉利吧。不過,魚肉一定要有,酒也要管夠。至于銀子么……”說到這兒,蘇軾轉(zhuǎn)身在書格子上取過一枚玉佩,交給夫人,“先典當(dāng)了它。北邊不比南方,地凍天寒的,你合計合計,上下都問問,御寒的衣物缺不缺,該添的添,該置的置……哦,對了,別忘了給子由置辦一件棉袍。”
轉(zhuǎn)眼間,蘇軾到密州已一年半多了。熙寧九年中秋月圓之時,吏治更新,獄訟也少了;尤其熙寧八年,蘇軾親率州民祈雨,并疏導(dǎo)濰河,引水抗旱,后又禱天滅除蝗蟲,使莊稼大豐收,百姓衣食無憂。
這天,蘇軾發(fā)現(xiàn)州衙后墻外不遠(yuǎn)處有一片荒廢的園林,聽下屬說,這里妖墟鬼壙,荒廢很多年了,到那里去恐怕不吉利。蘇軾卻不以為然,在征得許可后,便雇人清理修葺,危房拆除,亭榭加固。在閑暇時,他平整這里的土地,種樹栽花,植杞菊,種蔬菜,釀秫酒,既緩解了家中錢用不足,又豐富了自家廚房,而且還強健了體魄。
最讓蘇軾得意的是,園北有一座高臺,由于雜草叢生,塵垢障蔽,觀瞻極其不雅,有人勸他將臺子平掉。蘇軾經(jīng)理過杭州湖山勝景,有很高的園林審美修養(yǎng),他結(jié)合煥然一新的園貌稍加規(guī)整,修缺補漏,搭起涼棚,登臨臺上,四面放眼,城內(nèi)城外、南北東西的山水勝跡無不盡收眼底。蘇軾將自己在密州的怡情幽況寫信告訴子由,子由看了信后十分向往,回信提議兄長可將此臺命名為“超然臺”。
自打有了超然臺,州人見園子優(yōu)雅,蘇軾又待人和善,常來這里游走。蘇軾見人來超然臺從不攔阻,有時還請他們喝上幾杯,與百姓閑話龍門陣,熟悉民風(fēng)世情。這天晚上,蘇軾分外高興,因為他的好友、提點京東刑獄諸事的李邦直和同僚要來他家,與他一起慶賀中秋佳節(jié)。蘇軾早早就請夫人指揮家人將自釀的秫酒和新摘的瓜果搬上超然臺,擺好了家宴。此刻對著朗朗圓月,他們推杯換盞,聯(lián)詩對句,興意正酣,臺下游人中有人喊道:“蘇大人?。∧芍溃圻@兒的規(guī)矩,中秋賞月要到四更呀!”
“哦。”蘇軾起身離座向下一望,見是位老者,忙叫蘇邁下去將老人攙扶上來,宴前就座,親自酌酒奉上,“老人家,今晚是個好日子,難得大家有緣,我請您對明月,品品我家釀的老酒,道道您肚里的古。咱們今宵就鬧他個賞月到四更!”
“好呀!”老人接過酒,一飲而盡。蘇軾又給滿上。老人一捋須髯,滿面愜意,笑道:“既然蘇大人愛聽,老朽就說說……提起這話,可就很遠(yuǎn)很遠(yuǎn)了……”
……咱這密州,南北山勢對立,雖說不上高,卻能阻隔寒風(fēng);東西坦蕩,連通東海,不乏田產(chǎn)魚鹽之利,照說不該是個窮地界兒。蘇大人初來時也看到了,賦稅徭役,哪有個完呀!朝廷看不見,管不了,下邊苦的可就是百姓了。賣兒賣女、逼良為娼、驅(qū)民為盜,都成風(fēng)景了!唉,難得遇上像蘇大人這樣心里還裝著咱窮百姓的官呀,身清政廉,才讓州民過上這么個人樂月圓的中秋……
賞月到四更,是打老祖宗那兒就留下的話了。說的是密水邊有戶人家,男耕女織,養(yǎng)了一對龍鳳胎,長到七八歲了,姐姐小鳳娘、弟弟小龍哥,真是爹娘的開心果。盡管日子過得清苦,可是一家子勤儉和睦,總能聽到小姐弟脆嫩的笑聲。誰知,一年中秋之夜,三口人坐在籬門前,面對水中蕩漾的月影,男人喝著自家釀的水酒,女人在明亮的月光下?lián)u著紡車給姐弟倆講嫦娥仙子的故事。三更天過了,小姐弟困了,趴在了娘的腿上。多喝了幾杯的男人也犯了迷糊,女人就招呼男人抱孩子進屋先睡,又說難得中秋這般好月亮兒,紡?fù)赀@些線自己再睡……四更天,最后一個線頭繞到了穗子上,女人站起來,朗月下俊臉秀身分外清晰。突然,數(shù)聲馬嘶,轉(zhuǎn)眼間,四騎強人飛馬到了近前,狂呼著“月下看美人,越瞧越愛人”的淫詞,一個家伙探手就摸女人臉頰;女人大喊“救命”,被另一個強盜提起橫放在馬上。屋內(nèi)男人聞聲沖出來,還沒弄清咋回事,就被強盜砍翻在地……
當(dāng)左右村鄰聞變趕來時,強盜搶了女人已不知去向。兩天后,人們在密水尋到了女人的尸體。小姐弟倆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為了埋葬爹娘,養(yǎng)活弟弟,小鳳娘答應(yīng)賣給一家財主當(dāng)童養(yǎng)媳。財主的兒子是個大傻子,什么事都不知道,常常跑出大門,滿世界瘋撞。財主婆命小鳳娘把自家紡車搬來,一天到晚逼著她紡線,還要她看護傻子,害得小鳳娘三天兩頭顧不上弟弟。弟弟漸漸知道了姐姐的難處,小小年紀(jì)就四處討飯。
轉(zhuǎn)年又到了中秋節(jié),小鳳娘拿著兩塊月餅回家看弟弟,屋里哪有弟弟的影子?一問大叔大嬸們,才知道弟弟有十多天沒回家了。小鳳娘含淚回了婆家,不想一進門就挨了財主婆一巴掌,還氣急敗壞地吼她,說她男人又跑了,叫她快去找!可憐的小鳳娘找呀尋呀,直到四更天,才在財主家的魚塘發(fā)現(xiàn)了淹死的傻子。從此以后,小鳳娘再也沒有消停日子過了,財主婆咒她是喪門星,整日不是打就是罵,將她關(guān)在破棚子里紡線……
又一年的八月十五到了,圓圓的大月亮銀輝灑滿人間,家家都在過中秋,財主家更是熱鬧。只有小鳳娘被財主婆趕到月亮底下獨自紡線,身邊小山樣高的棉花三天三夜也紡不完呀!可財主婆非要她月落前紡?fù)?,紡不完就得死!紡車“吱吱”轉(zhuǎn)過了三更,財主一家子玩累了,都睡覺去了。棉山不見矮,小鳳娘絕望了,爹娘沒了,弟弟也杳無音信,自己只有到地下找他們相會去了……她搬起紡車,凄切地朝自家走去。月亮更圓更亮了,仿佛怕她跌倒似的,有意把路照得更亮更明……小鳳娘走進院門,正交四更,她放下紡車,剛想推屋門,突然一聲響,只見月宮銀門大開,一艘金船載著十多位仙人眨眼到了跟前。仙人紛紛下船,邀她歌舞,有只玉兔拿著玉杵敲她的紡車和一應(yīng)器具,然后告訴她,嫦娥仙子看到了她,不讓她難過,她會得到幸福的。她說她想弟弟,玉兔說,那就在這里等吧,再到中秋四更時,嫦娥仙子會傳佳音給你的……仙人走了,天也亮了,小鳳娘一瞅自家的紡車和器物,凡經(jīng)玉兔敲過的都變成了金的……
老人講到這兒,蘇軾急切地問道:“小鳳娘與弟弟小龍哥,可是團圓了?”
“這就是中秋賞月到四更,待嫦娥仙子賜福大貴之人吶!”老人端起酒杯。蘇軾也舉起酒杯,欣然道:“好個中秋賞月到四更!老人家,干!”
超然臺上的人都醉了。大醉的蘇軾揮毫立就千古賞月名詞《水調(diào)歌頭》,并于題下真情地寫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br/> 翌年春,蘇軾、蘇轍兄弟二人相會,共度百余日,賞月中秋后才依依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