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佳作1】
愛在屋檐下
石家莊市佳鑫諾學校高中作文班 黃恩斌
有錢能使鬼推磨,但唯有真愛是不會被金錢玷污的。
——題記
屋外風雨交加,陶煥知道這是最后的機會了。屋內彌漫著嗆人的中藥味,在彌留之際的陶煥始終盯著老伴兒,想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時間里再多看她幾眼。另一邊,兩個兒子正在為他走后老伴兒的贍養問題爭論不休。
老伴兒似乎看出了陶煥想要說話但又說不出。“說吧,他爹!”老伴兒溫柔地說。“讓他們都回去吧”。陶煥無力地向老伴兒說,同時望望那兩個穿著整齊(在陶煥被查出肝癌之前從沒有這樣穿過)而爭得喋喋不休的兒子。老伴兒用顫抖的聲音讓兩個兒子回自己家去了。
“說吧,有啥交代的?”老伴兒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陶煥那飽經風霜的臉,陶煥也慢慢地捋著老伴兒銀白色的頭發。老伴兒把耳朵輕輕靠向陶煥,五十年了,經過這五十年的磨礪,陶煥的每一個眼神她都能心領神會,都能一一讀懂。
陶煥漸漸把目光移向了那屋檐下的紙窗,窗上有一個大大的“喜”字,那是她在新婚的前一天親手剪好貼上去的,只是比當時多了一份灰暗。同往常一樣,老伴兒也讀懂了他的眼神,她慢慢起身,顫巍巍地走到窗前,踩著凳子,小心翼翼地取下那個喜字,用袖子輕輕拭去上面的灰塵,把它貼在兩人的胸前,好像在共同回憶那一幸福時刻。看著那褪了色的字,老伴兒也無法不感嘆時光的流逝。忽然,陶煥又指了指“喜”字,老伴兒感到疑惑不解,但還是仔細地看了看這個字,她果然有了驚奇的發現——“喜”字有一個角開了,竟是雙層的!她小心的撕開了剪紙,有一張紙片飄落下來,她撿起來,上面清楚的顯示著一組阿拉伯數字——一萬元。頓時,她呆住了,眼淚滾滾流下。
十年前,陶煥去縣城辦事,回來時不小心被車撞斷了左腿,車主賠給他一萬元。在回村的時候,他又遇上了搶匪,一萬元就這么被白白搶去了。回到家,早早就來到他家等著分錢的兒媳婦對著血流滿面的陶煥不光沒有問候,反而還大罵起來,原本就認為分房不公的兒媳婦毫不“吝嗇”地罵他天生窮命,賠了錢還讓人搶了去,來了他們家就沒過過好日子(其實這僅僅是因為陶煥讓兩個兒子共用一個廳堂,為了調解兩家矛盾,陶煥和老伴兒甚至被迫搬回了已四十六年“高齡”的舊瓦房中)。
“他娘,”陶煥又輕輕地說,“錢……沒丟,都靠不住的,這些錢啊,都交給你了,我……也放心了”。老伴兒又哭了,一向最了解丈夫的人,竟被他瞞了這么多年。
他又看了看“喜”字,放在胸口,老伴兒輕輕的靠著他。老伴兒忽然一回頭,陶煥已經閉上了雙眼,嘴角還掛著一絲淡淡的微笑……
屋外依舊風雨交加,只不過又夾雜著屋檐上瓦片摔碎的聲音。
【點評】
這是一篇讀后既讓人感動又讓人悲傷的故事。文章有如下特點:一是選材典型。作者取材于生活,提煉生活,把生活中的某類現象歸結到“屋檐下”,并提取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從而提煉出陶煥這個典型形象,歌頌了夫妻二人真摯的愛,并諷刺了現實生活中為錢而大鬧的丑陋現象。二是構思精巧。作者把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集中在陶煥一個典型人物身上,這本身就是構思精巧的具體體現。與此同時,作者在開始就設置懸念,并以兩個兒子的行為作為反襯,直到后面才給出答案,使得文章波瀾起伏,并有力地揭示出“愛在屋檐下”的主旨。
(曹保順點評)
【學生佳作2】
站在思念的門口
石家莊市佳鑫諾學校高中作文班朱文涵
有一種感情叫做思念,只因情如許。我又站在思念的門口,仿佛看見祖母從一縷炊煙中走出,用樹皮般粗糙的雙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塵,然后靜默在老屋門前的梨樹下,張望著村前的小路。
我的記憶中,童年的快樂都與祖母有關。那時候,父母在城里上班,我和祖母這一老一小便成了最好的伴。春天,柳哨清脆的長調,會率先打破季節的沉默。在桃花尚未紅,杏雨尚未飄的時候,祖母會帶我去野外放風箏。記憶中,天好藍,風好柔,我會一直玩到很累才回家;夏秋時節,祖母會帶我一起去離家不遠的菜園,摘些毛豆、玉米、茄子。我走一路會問一路,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祖母從來不嫌煩,總是極有耐心地一樣樣告訴我。回來后,祖母便早早生火,用我們摘來的東西做出各種好吃的飯菜。煙霧和著飯菜的香味四散開來,那種溫暖是任何一種星級服務無法媲美的。冬天,老屋的檐上結滿了冰凌,祖母便會把我攬在懷里,一遍遍講述古老的童話。如果我乖,她還會從燒得紅彤彤的爐膛里,給我掏出一個滾熱的紅薯。那真是一段快樂的時光,我真希望這種快樂一直持續下去。
那年冬天,天特別寒冷,大雪封堵了回家的路。忽然接到電話,說祖母病重。當我和父親頂著風雪趕到醫院時,祖母已經氣若游絲。她的眼睛已經睜不開,但她分明又看得見她的孩子頂著風雪從千里之外趕回來的身影。大伯小聲對父親說:“娘保留著一口氣,只等著看你們一眼。”
祖母走了,從此和我陰陽相隔。我哭成一個淚人,眼前一片模糊。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無論十指怎樣靠攏,怎樣小心翼翼,水還是會一點一滴地滲漏,這是擋不住的。生命如此的脆弱,作為兒女,抓緊為父母盡孝吧,趁父母健在的光陰。“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我站在思念的門口,綠色群山環抱的小山村中,一條小路綿延到遠方。老屋門前的那棵梨樹,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但卻少了樹下祖母向村前小路張望的身影。梨花的香味飄在院子里,傳進我的鼻子,照亮我的心扉。我尋覓到了那久違的感動。我站在那里,獨自微笑卻又不由自主地流下淚來,因為我知道,有些愛遠在天涯卻近在咫尺——那就是祖母的愛。
【點評】
這是一篇情感真摯、意境優美的抒情類散文。作者立足于“思念”的門口,追溯往事,回憶與祖母有關的人和事。整篇文章以“我”對祖母的情感為線索,前半部分為“樂”,寫了祖母帶我野外放風箏,帶我去菜園,給我講述童話等給我童年留下快樂的畫面;后半部分為“悲”,寫出了祖母走后“我”的悲傷和痛苦。文章結尾部分,作者緊扣題目,借助老屋門前的那棵梨樹再次呼應開頭,從而深深地抒發了對祖母的思念之情,有力地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文中作者對所寫的畫面信手拈來,縱情揮灑,感悟真切,議論生輝,顯示出作者較高的寫作能力。
(曹保順點評)
【學生佳作3】
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
石家莊市佳鑫諾學校高中作文班朱文涵
夜幕四合,漆黑的天空上又布滿了星星,時而昏暗時而明亮,像是在訴說著一部歷史。我向著歷史的天空望去,有無盡的遠方,有無數的人,無窮的事……
古代的中國無比昌盛,遙遙領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隋文帝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貞觀時期,更是星光燦爛。魏征、尉遲敬德、李世績……一個個激情張揚的人,他們思考、磋商、爭辯,挺直了脊梁做人做事。李世民勤政愛民,在他的治理下,國力鼎盛,又加上開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各族尊稱他為天可汗。柳宗元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文皇南面坐,夷狄千面趨。咸稱天子汗,往古不得俱。寫的就是北方各族參拜唐太宗的盛況。
我透過歷史的暮靄向更遠的地方望去,另一個強大的王朝閃現在我眼前,那就是漢朝。它不僅經濟上繁榮,而且軍力上也無比強大。這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典故“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元帝時期,盤踞在西域康居的匈奴單于無故殺害漢朝使節,漢朝副校尉陳湯和西域都護奔襲三千里,誅殺匈奴單于。勝利歸來后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承秦統一之勢,在積聚了六七十年的力量后,終于一雪前恥,將匈奴驅逐出去。匈奴在向西潰逃的過程中,仍然橫掃了大半個歐洲,極大的加速了羅馬帝國的覆滅。這就是漢朝,以它的名字命名了一個民族。
在古代,中國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可是歷史卻和中國開了一個玩笑,這個玩笑的后果就是導致了中國一百年的屈辱和血淚。在這一百年中,無數的中國人為了使國家重新崛起而浴血奮戰,中華民族終于重新走進了世界舞臺的中心。
我極力向無盡的遠方望去,桑海滄田,那里有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刀光劍影的征戰;長亭外折柳相送的別情,余暉中望盡千帆的思念;江南的杏花春雨,邊陲的大漠孤煙;慈母風中的白發,將軍圓睜的怒目……隨著一陣煙,又一陣煙飄散遠去。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你讓我明白,我們要記住的不僅是遠古的文明與輝煌,更需記住我們民族飽經的苦難,我們除了奮發圖強不能再等待什么!
我的視線又向未來望去,在無盡的遠方,正有壯麗日出升起,未來的藍圖正慢慢展開,等待我們自己來描畫。
歲月的沉淀,歷史的痕跡,夜空中的光芒,閃爍一千年,一萬年……
【點評】
“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是2011年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13所學校組織的大學自主招生作文題目。這篇文章緊緊扣著題目大做文章,文章開始即由天空的星星很自然地引出歷史的天空,并引出“無盡的遠方,有無數的人,無窮的事”,接著作者提出了“古代的中國無比昌盛,遙遙領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觀點,并選取了歷史中的隋唐和漢朝進行分析論證。然后作者筆鋒一轉,又轉到了近代一百年來的屈辱和血淚,并對此進行了議論升華,即“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你讓我明白,我們要記住的不僅是遠古的文明與輝煌,更需記住我們民族飽經的苦難,我們除了奮發圖強不能再等待什么”。文章結尾又緊扣題目和開頭,將視野轉向未來的天空。整篇文章結構嚴謹,視野開闊。另外文章也材料豐富,語言充滿文采。
(曹保順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