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為人不可平庸,平庸則無創造,無發展,無上進,處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則,有鑒識,有堅守。
請以“拒絕平庸“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詩歌外,文體自選。(70分)
【考題解析】
寫《拒絕平庸》,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平庸”。
平庸≤平凡。
平庸與平凡有許多“重疊”的地方:普通,尋常,有“俗”性。
平庸與平凡又有不同的地方:平凡的人實實在在地做好本職工作,并有某種心靈追求,主客觀條件成熟了可以升華為優秀和卓越;平庸的人,有兩種毛病,一是“混”,不求上進,二是“笨”,有所事卻總是干不好,它向上可融入平凡,向下可淪為庸俗、惡俗。
記住了“混” “笨”二字,就基本上把握住“平庸”的特性了。
以上鑒別,是寫好今年高考作文的重要環節,否則,就容易張冠李戴了。
以下推薦發表的幾篇優秀高考作文,均在審題、立意上處理得比較好,值得高中學生品鑒。高考作文是“戴著鐐銬跳舞”的,這“鐐銬”,便是命題的指向,誰都不能違背,否則就難以比較鑒別了,這是人才選拔的必然,誰也無法改變。所以,今后的考生一定要在審題、立意上慎之又慎,確保“切題”,拒絕“跑題”。
(何永康)
【考場佳作】
拒絕平庸
不由得想起早上過來趕考時瞅見的一家小餐館,名為“風沙渡”。獨這三字,意境全出,那雜亂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種粗獷渺遠的豪情在胸中激蕩了。
只是一個招牌,卻可以讓這一家平凡的餐館從一干“某氏餐館”“某某小吃”中脫穎而出,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們也曾坐在這考場,也曾為了理想而奮斗,而他們現在,叫做“蟻族”;他們的住所,叫“蝸居”。當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抹平了棱角,當學過的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在腦海盡頭,他們早忘卻了身為高學歷人才的驕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喪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讓順從。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但如果有一顆甘于平庸甘于卑賤的心,那唯一的歸宿就只是螻蟻。
要成為強者,必先有一顆強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眾生,先必有一股“登臨意”。對,登臨,是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臨。
是否有一顆強者之心,一顆超脫平庸的心,是平庸與出眾者的分水嶺。人只是會思想的葦草,最高貴的就是會思想。所以人的高貴來自靈魂,來自思想層面的高貴。有了一顆拒絕平庸的心,終有人會從你眼中的堅定,從你不俗的談吐與緊握的雙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即使會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詆毀,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仍會有“香如故”。
“蟻族”又如何?若心懷鴻鵠之志,俯視那有著優厚境況的燕雀,我堅信:終有一天,能“扶搖而上九萬里”,“朝游北海暮蒼梧”,攜長風,浩蕩而去。
相信“風沙渡”的主人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個來自黃土高原的漢子,也必是腹藏詩書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則,怎會有如此豪情,如此透著古韻氣息的招牌?
我必去“風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與老板相視而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拒絕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名師點評】
以“風沙渡”作引,一種即興的慧解與內在的積淀交相激蕩,上升到思想層面的高貴,鼓舞起粗獷渺遠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識流“式的自在順暢,又有哲思性的闊大視野和空靈想象。切己的感受,詩意的沉思,縈迴的暢想,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集聚為奔放的才華。
(駱冬青)
拒絕平庸
在我眼中,先生是個不平凡的人,他活在世俗中,卻是個有境界的人。
先生姓姚,教的是語文,在城里頗有名氣。杏壇幾十載,先生早已退休了。
閑來無事,先生應幾個親友的請求,開了個小小作文輔導班,本來先生只打算收幾個學生的,可不知誰走漏了風聲,這個好友那個親戚,一來便是一打。先生推辭不得,像退休前一樣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問先生:“您不累?”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這么多人。”轉而又一笑,“罷了,罷了,再為這些孩子燒燒我這老蠟燭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絲絲溫暖,本來可以釣魚打麻將的先生,不甘于碌碌無為的生活,用心在準備每一份材料。我脫口而出:“先生好偉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馬屁。”
先生除了這個累人的事,小日子過得還是挺瀟灑的。先生沒有家財萬貫,這個輔導班也是一概不收錢的,只有在拗不過學生家長時才勉強收下幾斤水果。
先生沒別的嗜好,只好幾口小酒。每餐一杯,絕無例外。記得在餐桌上吃飯時,先生看著酒杯里僅余的一小口,若有所思地說:“哎呀,就剩一小口了。喝還是不喝,這是個問題。”隨即先生又擺擺手:“罷了罷了,喝!”我轉而想說將來我孝敬您,又見先生喃喃自語道:“想下頓喝這頓的,日子才有盼頭嘛!”我大笑不止。
先生突然若有所思,對我說:“昨天作文里有句話很有意思,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我點點頭,說是引用來的。先生神秘道:“我有更好的版本!”我大奇,等待他的下文。先生卻不說話,舉起空空如也的酒杯又甩了一滴來,搖頭晃腦地說:“貓吃魚,狗吃肉,小老頭喝茅臺酒。”
我倆一齊大笑。先生活得自在,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有次我給先生捶背,笑問:“舒服吧?”先生長舒一口氣,哼道:“捶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見他提到古文,便靈機一動,考他一番:“小生問,‘世間欺我謗我惡我騙我賤我’,如何處治乎?”先生毫不停滯,對答如流:“老叟答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我追問先生:“你活得如此瀟灑,拒絕平庸有何妙法?”
先生舉起兩指,道:“兩個字,罷——了——”
先生至今仍那樣幸福地活著,他的境界讓周圍的人艷羨。在平凡中守住心的不凡,一切凡塵平庸都不會進入先生心中。
行文至此,罷了……
【名師點評】
幾個日常生活片斷,幾個耐人品味的細節,姚老先生平凡而不平庸的鮮活形象頓然躍乎紙上。作者洞悉人物,入乎其內有生氣,理解人生意義出乎其外有識見,堪稱大手筆。
(潘大春)
拒絕平庸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生于茅房的石頭老弟,人稱又臭又硬;也有生于青埂峰的石頭老兄,人家背后刻著一部什么《石頭記》,挺有名氣的。我是既沒臭氣,也無名氣,平平庸庸,風吹雨淋,真是石頭比石頭,氣死石頭。偶爾腦袋上落只鳥,留下一坨一坨的東西飛走了……
突然有一天,荒山里來了一位采石人,圍著我轉來轉去,像驢子拉磨,還摸著我的屁股贊嘆:“好石頭,好石頭!你是想平庸一生,還是愿隨我去人間?”我想生活就該多彩一點,于是跟著采石人,滾啊滾,來到了采石人家。一天采石人把一個大胡子領回家,采石人說:“跟他混吧,他可是雕塑家,能讓你不再平庸”。于是我又滾到了大胡子家的后院。
“啊!石頭,你想讓我把你雕成什么?”
“萬歲!我要變身成為秦皇漢武,也可以是成吉思汗”。
“不!不!不!”大胡子搖著頭說,“我可憐的石頭,那太平庸了。”
“好吧!那我要變成飛鳥游魚。”
“不!不!不!”大胡子更用力地搖頭,“我可憐的石頭,這個更是平庸。”
“好吧!好吧!那你把我雕刻成一塊墓碑好了。”
“不!不!不!”大胡子幾乎把胡子都搖了起來:“我可憐的石頭,這個比剛才的還要平庸,有辱我手藝。你就沒想過變成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比如我——”
什么?大胡子長得那么丑,我不同意。我出山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不再平庸嗎?我拒絕這個平庸的方案。拒絕無效!此后大胡子每天都拿著工具繞著我轉,像是驢子在拉磨。在他的雕刻下,我身上的石料一點點被刻掉,我變得越來越小了。慢慢地,我有了手腳,有了面孔……越來越像大胡子,我破相啦!
一天,大胡子用布把我蒙上,一連幾天都不見了他的影子。趁他不在,我撿起腳邊的工具,拒絕平庸,自我雕刻。當大胡子再次出現的時候,引來了許多人。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的作品。”說著拉下我身上的布。
“啊……石——猴!”大胡子張大了嘴巴。
“祖宗!”人群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名師點評】
一塊天外飛來的“奇石”,異想天開而又巧奪天工。從“雕刻”石頭構想,以“返祖歸宗”立意,自一個獨到的角度切入題旨,神思飛躍。文筆亦時見恣縱不儻,于調侃之中寓獨特之見。
(駱冬青)
拒絕平庸
奮筆疾書,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鐵的常:“我終于出事了!”一句話弄得哲學家愕然。日子平淡無奇是“讓人難以忍受”的,連車禍都當成了拒絕平庸的一種文化。
當然,這種想法太過極端,在日常生活中,“拒絕平庸”最常體現在穿著中。
紅衣服,綠褲子,黃頭發……每當在街上看到“奇裝異服”以標榜自己不平庸時,我總會不禁想到霍爾頓。
當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風靡美國之后,街上總能看見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紅色鴨舌帽裝扮的男孩子。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個性,彰顯與眾不同之處。可轉念一想,這種“拒絕平庸”的方式到底還是塞林格預設好的,扎堆的紅色鴨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了嗎?
拒絕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舉止“雷人”,行為出位。后一點我們從諸位網絡紅人的身上已經領教得夠多了。
你敢說博爾赫斯平庸嗎?你敢說熊十力平庸嗎?
不敢!
他們精神的獨特性和獨創性是其能夠拒絕平庸的根源所在。我們徘徊在博爾赫斯的“迷宮”之外,我們默念“十力要語”……
拒絕平庸還在于在獨立精神的指引下,勇于追求新的道路。哈佛大學教授喬治·桑塔亞在講授最后一課時,窗邊突然飛來一只知更鳥。喬治凝視著美麗的鳥,過了好一會兒,面向聽眾說:“對不起!我與春天有個約定。”說罷,疾步而去。這是真性情的流露!當我們的眼力能夠窺見大美之所在時,我們當勇于突破陳規陳說,迎著我們內心某個遙遠的呼喚,走向獨一無二的道路。
拒絕平庸,實質還是建立自己獨特的精神內核并勇敢地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走下去。
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上帝創造了我,然后將模子打破。我們切不可辜負造物主的一番美意啊!
【名師點評】
文章以“車禍”故事開頭,便不同凡響,奪人眼球。作者的觀點也新穎獨到、與眾不同:“拒絕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舉止‘雷人’,行為出位”;“拒絕平庸,實質還是建立自己獨特的精神內核并勇敢地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走下去”。文章先破后立,不落俗套。文章語言也清新活潑,頗具特色。
(張雨仁)(供稿老師:江雪松、趙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