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蘇小麥
昨天晚上我把去年他送的雀巢奶茶喝掉了。進入了十月,奶茶的保質期是十月十三號。小麥,這多像是短暫的情感保鮮期。
大概八點多才困難地從床上爬起來。拉開窗簾,充裕的陽光灑在書桌的習題本上,覺得上個月過得倉促無力。于是放任自己荒廢一整天。
臥室亂得像狗窩,用過的餐巾紙隨意丟在地上。《教材全解》《中華一題》以及《瘋狂英語》被堆在床上,重疊起來。被字典蓋住的手機不住顫抖,我卻躺在被書堆得只剩一點空間的床上不想動彈。
直到下午六點多才和朋友從街上回到家。昏昏沉沉地洗澡吃飯,濃重的黑眼圈警告我不能晚睡,可是邊寫作業邊發短信最耗時間,折騰到凌晨才被媽媽催著上床睡覺。
小麥,我的假期總是這樣渾渾噩噩地過掉,總是沒有了學習狀態的緊張,可是現實的逼迫是讓人情非得已的。
FROM:鄭裕文
TO:鄭裕文
我想所有人印象中的你,應該是一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人。曾對此半信半疑,現在發現那只是你學不會坦白,才裝作如此平易近人。文,其實人都處于不自知的情境中,包括你我。對別人總是可以下出結論,可事關自己,就開始徘徊猶豫。
記得初三有次和師姐奔跑——為了在兩分鐘內穿過文化廣場去400米足球場跑道兩側摘狗尾巴草。她緊握我的手飛快地向前跑,步態中原有的猶豫不決被加速度打破。氣喘吁吁地停下之后,師姐平靜地說,以前碰上不開心的事,我都會這樣奔跑。我只是笑笑,不知如何回答她。
其實,文,如果場景換成現在的話,我想我不會對對方笑,我會徑直走到草叢中,說這里有狗尾巴草呢。
我知道這會讓人覺得冷淡,可是我不知該如何表達,特別是當對方已經搶走了我的生活態度時。
文,我知道你是希望如此渾噩地度日如年,閑散的方式讓人排斥外在。
你可以想辦法到我這里來,如果你覺得難以忍受。
FROM:蘇小麥
TO:蘇小麥
三點二十五分的時候,關掉偶像劇鉆進房間給他們打電話。
小麥,我現在過的生活,已不像二月那時渾濁的天空。每天放學以及跑圈都和他們在一起,說說冷笑話或熱鬧熱鬧,有時會被老師請去辦公室喝茶。班主任提醒我最近學習有些手忙腳亂。
明顯感到力不從心,有種呼吸跟不上心跳的隱痛。那天看到你在努力地寫文字,卻又突然對著鍵盤亂敲。掂量掂量,還是理性戰勝了感性。
我是羨慕你的。
哪天我們會不會相互排斥?身體被思想一分為二,所有的也會橫七豎八地刺進皮膚呢。我一度想著每天背多少文言文,閱讀多少文字就可以積累力量去你身邊。現在只想說那是“幻想”。
我總是裝作傻乎乎地對每件事都十分感興趣的樣子,獨自一人的時候卻又無所事事。不,應該是不想去做。就像是無力地看著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
FROM:鄭裕文
TO:鄭裕文
我聽到磁帶中的女生唱道:窗外的星空像你嬉笑不眠。然后就想起你。
文,我無法像你一樣用學習麻醉自己,這讓我很容易會想起以前。這是好是壞呢?你說你想過我這種散漫的生活,我現在卻十分想像你一樣每天被作業壓得喘不過氣。呵,你說我們是不是矛盾體。
初中的尾巴,其實是不安穩的生活,可還是陪你努力登上了實驗班的錄取榜。看到你在錄取榜前歡呼雀躍,我一度思考你以后會不會就有了安定的生活。
你知道我和父母關系不好。文,現在我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在家做一切事情,是的,我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與父母的關系。我天真地認為暑假的離家出走會讓他們改變一下教育方式,到頭來卻是身上有更多明顯傷痕的事實。
可我還是愛他們的,一如他們愛我。我用美好的字眼描寫他們的養育之恩,就像曾用最美的詞語描繪曾有過的不堪一擊的友誼。
FROM:蘇小麥
TO:蘇小麥
下午和媽媽一起去喝喜酒。新郎有可愛的虎牙,眼里滿是對新娘的憐惜。我以為是看到了你們的影子。小麥,你難道真的無話可說了嗎?
小麥,如果你說安定的生活是指:學校、食、家的三點一線,那么我想告訴你我已經安定,只是眼球里布滿了血絲,還有那圍在眼睛四周厚重的黑眼圈。這已足以讓我淡忘自己曾經想要的生活。
貌似習慣了和周圍的同學打打鬧鬧,這會讓人錯以為這樣的生活很好。
每次的笑,都想把嘴巴張到最大。你猜對了,我怕下一秒心情會發生交錯,而再不能笑起來。
就這樣吧,還能怎么呢?
再壞也就這樣了,還能怎么樣呢?
那就這樣吧,你覺得呢?
FROM:鄭裕文
TO:鄭裕文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善罷甘休。曾以為會一直與他在一起,可現實是難以預料的。也許是他厭惡了動蕩不定的生活,而這時有位姑娘肯給他安定。
可惜,這姑娘不是我。
FROM:蘇小麥
TO:鄭裕文
我指的安定生活包括: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不過毫無節制的生活。
我都不習慣這樣的生活,更何況你呢?我親愛的文,我們始終是生命共同體啊。
在你發瘋寫作業的時候,我有想過你會不會排斥我;在你認真聽老師講課的間隙,我有想過你有沒有討厭我;在你大大咧咧對別人打招呼的分秒,我有想過你會不會看不起我。
這些都不是因為我對自己沒有信心而自嘲作出的感想,而是被現實逼迫。現實逼迫我被你徹底打敗。我不知道這時的心情是否處于百感交集的地步,只是再一次肯定——我們需要彼此。
那就這樣吧,文。讓我們交替著啃噬思想,永遠處于自我矛盾的狀態。
FROM:蘇小麥
(指導老師:陳金蘭)
領隊短評:兩地書地行駛,傾訴的卻是自我內心的“獨白”;看似無華的娓娓敘述中。卻讓人看到了青春少女那情感豐富卻又充滿迷惘的內心。作者雖然無著力于文字的精雕細琢,卻以明快簡單的語言帶給人返璞歸真的美感,只是,文中那種中學生本不該有的滄桑感讓人略感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