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正面臨著新媒體的一步步蠶食,鼎盛時代似乎難以延續(xù)!而以說故事方式制作的紀實故事類電視專題欄目,則在近些年以它獨特的魅力,在日益式微的電視專題節(jié)目中,令人眼前一亮。
【關鍵詞】說故事 故事類專題 現場 懸念
一、“說故事”為什么這么紅
在收視率依然如同達摩克里斯之劍一般在每個電視工作者頭頂懸著讓人焦慮的時代,我們不能不思考,故事類欄目令觀眾感興趣的,究竟是什么呢?
1、貼近民生的題材
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人們面臨著情感、物質、精神等多方面的矛盾糾葛,不少人內心動蕩不安,由此造就了聞所未聞的諸多“奇人異事”。由此,熟人陌生人身上發(fā)生的離奇故事,富翁或窮光蛋的起落人生,男人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親人朋友之間的反目成仇,當然也包括一些溫暖人心的愛心故事等等,都走進了熒屏。真實的人物,曲折的故事,離奇的情節(jié),令觀眾帶著極大的窺視欲,樂此不疲,其中有的故事,往往能夠讓觀眾看到自己或身邊朋友的影子,吸引了大批忠實粉絲。
2、貼近民心的表達方式
傳統(tǒng)新聞的表達方式,通常站在傳達客觀公正的立場,情緒內斂,不偏不倚。相比之下,故事類電視節(jié)目的表達則在“說新聞”的基礎之上,再往前大大地邁了一步。節(jié)目變得更加充滿人情味,或者犀利,或者溫柔,帶著喜怒哀樂的情緒色彩說故事,與觀眾同喜同悲。有的觀眾認為,故事類節(jié)目中,主持人或記者說的話,說到自己心坎里去了。由此,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觸摸和感知的,如同鄰家人。
3、貼近民情的豐富內容
當前,大多數的故事類欄目選擇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情感故事類:法制不健全,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百姓情感呈現出敏感化,偏激化,極端化的趨勢,這些導致了諸多的家庭糾紛和情感悲劇的產生,也讓不少人赤裸裸地面對鏡頭,將大量的隱私公之于眾。媒體在事件中不時發(fā)揮的推動性使得其示范效應大增,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敢于直面鏡頭,敢于找媒體宣揚自己的私事,而觀眾,依然樂于看著一幕幕“私生活”的曝光。
新聞故事類:新聞每天都在發(fā)生,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背包客式的非職業(yè)媒體人的驟增,以及媒體產業(yè)的激烈競爭,使得不少以往看似平常的事件,會在一夜之間轉變成全國性的重大新聞事件。而媒體為了獨家和真相而發(fā)揮到極致的鍥而不舍的圍追堵截精神,使得新聞事件的厚度和廣度有了增加,外延內延豐滿無比,足夠成就故事類欄目將其說叨一番。
法制故事類:新時代,新情況,新矛盾時有發(fā)生,顯示了新的權利意識和舊的管理思路之間的格格不入,也顯示了完善法制的緊迫性。在通往更加公平公正的大道上,一直擁有強大民意基礎的法制故事的空間也得以拓展,而講故事的方式,也將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法制節(jié)目顛覆。
4、靈活多變的節(jié)目架構
縱觀故事類電視欄目的形式構架,大都集中在以下三種:以演播室主持人講述為主的,如《王剛講故事》《傳奇故事》;以演播室主持人串詞為輔,以外采為主的,如深圳電視臺《鞠說好看》,長沙政法頻道《情動八點》;以演播室主持人講述,加主持人與嘉賓演播室訪談,再加記者現場采訪三種元素于一體的架構方式。三種形式,孰優(yōu)孰劣,不一而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能夠自由地運用主持人串詞,演播室訪談以及記者或主持人外景采訪三種元素,再加上模擬拍攝手段的運用,故事類欄目的形式表達上更加豐富,節(jié)奏控制更容易做到游刃有余。這種自由往來于過去現在,穿梭于外景內景的講述,將觀眾牢牢吸引。
5、深度、廣度與時效性空前提高
如今,比較強勢的故事類專題欄目,早已摒棄以往周播的習慣,而采取日播的方式,頻繁于觀眾約會。而且,優(yōu)質的故事類欄目,往往在將故事旁根錯節(jié)都講述清楚的同時,還能形散神不散地將其他一些相似的故事融合,加大故事的信息量,強化故事性、貼近性和時效性。而說到時效性,當下的媒體市場,故事類專題節(jié)目的時效性,已經不再像從前那般,與新聞相去甚遠。業(yè)內的優(yōu)秀代表,往往在新聞事件發(fā)生后便以毫不亞于新聞節(jié)目記者的行動速度,趕赴現場,并在幾天之內,加工出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還頗具時效性的故事片。無怪乎有的看膩了民生新聞的短平快式節(jié)目的觀眾,將目光瞄向故事類專題。
二、說故事的技巧與核心元素
1、主持人
主持人在故事類欄目中的地位毫無疑問。特色形象主持人在故事類節(jié)目中層出不窮。獨特形象,獨有氣質,特色化語言,這“三獨”引人注目。然而,光有“三獨”還不夠,好的故事類節(jié)目主持,除了具備講述故事的能力,還得擁有駕馭故事的能力,能將故事中的情感元素拿捏得當,與觀眾感同身受,無論是幽默也好,調侃也罷,或者犀利,或者平和,總之,嬉笑怒罵皆成節(jié)目者,是為大家,令觀眾流連忘返。
2、現場
現場往往是最具戲劇沖突性的地方,以現場來推進故事的講述和情緒的起伏,在故事類節(jié)目中效果顯著。當然,并非擁有現場就是贏得觀眾的保證,想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蒙太奇的神奇功效,使得現場發(fā)揮最大的效果,必須合理利用現場,有理有力有節(jié),不唯現場,要將現場的內容細化分解,然后逐步落實分配,而其分配原則,又于以下兩個元素密切相關。
3、懸念與節(jié)奏
故事類欄目最大的賣點之一在于懸念。如果沒有懸念,故事缺乏起伏,收視將難以保證。懸念可大可小,可以是一個全片的核心包袱貫穿始終,也可以是一個一個的細節(jié)層層分解。最好的懸念,莫過于站在觀眾的角度來看,他們對于什么最感興趣,最有想象力。此外,站在超越觀眾的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出一些他們所想象不到的問題,同樣可以令觀眾拍手稱快。
懸念制造得成功,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成片的節(jié)奏,節(jié)奏歡快活潑,張弛有道,觀眾看得跌宕起伏,收視率自然壞不到哪里去。當然,節(jié)目的節(jié)奏除了跟懸念有關,與音樂音效,主持人的抑揚頓挫,節(jié)目內容架構的合理,皆密切相關。特別是節(jié)目內容的架構,直接關系到全片的節(jié)奏,而要認識所創(chuàng)作節(jié)目的節(jié)奏,將每一部分內容如同珍珠般挑選出來,并且考量其在節(jié)目中所占據的時長,以及其表達的急緩,便不難窺見全篇節(jié)奏,也就不會出現冗長不堪的局面。
4、貼近性和相關性
故事類欄目的紅火與其題材的貼近性密不可分。然而目前故事類電視專欄,特別是日播類的,往往采取自制加購買加合作拍攝的方式。而購買的節(jié)目中,有的跟當地百姓生活幾乎沒什么關系,他們有什么理由要盯著看呢?這時,創(chuàng)造貼近性顯得格外重要。比如一個外地的情感故事,思考當地是否有發(fā)生過類似的,跟本地的有何關聯(lián)或差異。特別是,換位思考,將觀眾虛擬為故事中的當事人而進行設問或陳述時,觀眾很快會被調動起來,進而深度地融入故事。這一點,筆者稱之為讓觀眾實現“角色扮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溝通技巧。
此外,貼近性和相關性,還需要通過節(jié)目的人文關懷和理性思考進行加強。僅僅滿足窺視而制作的故事是膚淺的,生命力不可能長久。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夾敘夾議,能夠給觀眾帶來思考,甚至帶來醍醐灌頂般效果的,才具備持久的生命力。
三、故事熱能走多遠
看電視,講故事,這樣的熱鬧局面還能持續(xù)多久?在看到故事類欄目以較低成本的運作而收獲不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其中的問題。
1、低俗化的趨勢
血腥的鏡頭換取低廉收視率的情況依然持續(xù)存在,為了故事性而踐踏真實性,甚至不惜對真實的故事進行人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