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精英主導的媒介話語權,在新媒體語境下,開始向公共話語權轉變,弱勢群體也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本文從傳者與受者的角度分析弱勢群體的媒介話語權的變化,以及在變化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弱勢群體 媒介話語權 嬗變
話語權指的是公民運用媒體對其關心的國家事務與社會事務及各種社會現象提出建議和發表意見的權利。由于弱勢群體缺乏接近媒介的條件和能力,缺乏參與傳播活動的機會和手段,基本被排除在媒介表現內容之外,他們的媒介話語權被漠視和剝奪。媒介話語權的缺失,導致了弱勢群體利益表達受阻,不利于社會穩定與社會和諧。①
在傳統社會里,往往只有權勢階層和知識精英這些強勢群體擁有主導作用的話語權。而在網絡虛擬社會里,網絡傳播的雙向互動使話語的多元化和異位化得以實現,屏蔽了真實身份的“電子人”脫離了社會身份意識的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②他們能更自由、更自主、更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普通公眾包括弱勢群體也擁有了某種話語權。
一、媒體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話語空間
一個和諧民主的社會應該在它的公共領域——大眾媒體中聽到各個社會階層人群的聲音。但事實并非如此,弱勢群體在媒介話語權的爭奪中被邊緣化。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弱勢群體在網絡得到極大關注,大眾傳媒對于弱勢群體的話語權越來越重視,弱勢群體的媒介話語權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1、精英話語霸權有所弱化
“媒體的話語霸權是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憑借它自身的優勢而建立起來的自以為是的、無可置疑的、預期受眾不能拒絕和反對的信息霸權、知識霸權、輿論導向霸權等?!雹鄱胀ㄊ鼙?,更不要說經濟與文化水平較低的弱勢群體,判斷一個主題是否重要,主要看媒介對該主題的重視程度。但基于平等、開放的互聯網,各種各樣的信息、評論聚集,不再是一家之言。
從總體來說,傳統媒體與網絡互設議題,使之話語霸權現象有弱化傾向。在這個背景下,互聯網成為老百姓,尤其是弱勢群體最便捷的表達利益訴求和贏取公眾支持的通道。江西宜黃的拆遷自焚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事在網上引發輿論關注,進而主流媒體對此事件進行深度報道,使宜黃縣委書記、縣長被雙雙問責。
2、媒介社會責任意識的提高,更多關注弱勢群體
媒介的背后雖有經濟的、政治的等諸多力量的牽制和影響,但依然擁有著某種獨立性和話語生產的自主權。在大眾媒介無處不在的今天,媒介確實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權力和責任總是相對應的,作為社會公共空間的媒介必然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公平合理地反映社會各個群體的聲音,包括弱勢群體的聲音。很多時候,媒介成了包括農民在內的弱勢人群向社會發言的唯一途徑。在這種情況下,關注弱勢群體,反映他們的呼聲和愿望,成為媒介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例如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報》以《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為題,首次披露了孫慘死一個多月卻無人過問的前前后后。文章當天被各大網站轉載,立即引起強烈反響,點擊率僅次于SARS報道。④近年來,媒體對弱勢群體的報道越來越多,從對“孫志剛案”的報道,到對“女乞丐之死”的關注;從聚焦“重慶最牛釘子戶”,到“張海超開胸驗肺”,媒體大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了全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協調了社會利益,真正給弱勢群體“留出了版面”、“留出了鏡頭”、“留下了聲音”,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與發展。
3、精英視角向平民視角的轉變為弱勢群體提供了表達渠道
近幾年媒介提倡的“平民視角”與“人文關懷”也為弱勢群體提供了說話的渠道。當前越來越多的媒體舉起了“人文關懷”的旗幟,對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其目的就是要以平等的、貼近的視角,展現普通人的生活環境和生存質量,倡導社會的公正與平等,維護和保障每一個人的權利與尊嚴,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權利與尊嚴。
在上海世博會倒計時100天這一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媒體各顯其能,紛紛推出了專題??F渲?,上海《東方早報》推出的“干杯,世博建設者”,將報道主角設定在那群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世博建設者身上:《過年帶錢回家,兒子急等著做鼻竇炎手術!》、《小兒子叮囑爸爸:記得給我買上海最好的玩具》、《聽說孫孫春節后回家 病榻上的奶奶笑了》、《兒子天天想著看看爸爸 看看上?!贰ⅰ短接H僅逛過超市 妻子的上海印象:超市很大 南站更大》、《給丈夫的視頻中 妻子用口琴吹他最喜歡的歌》,這六篇文章組合成了“他們的家鄉”板塊,真實記錄了幾位世博建設者的生活。這些故事算不上曲折,但足夠真實,這一切,源自報道者的人文情懷和平民視角,正因為他們對“弱勢群體”、“小人物”給予應有的尊重,才使報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弱勢群體如何表達利益訴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弱勢群體對經濟資源、政治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占有程度有所提升,并且在受到網絡輿論的支持和影響下,弱勢群體有了主動爭取話語權的觀念和積極性。
1、弱勢群體接近媒介的條件與能力提高
隨著媒體的發展,弱勢群體與其他群體在擁有媒介上的差別在縮小,他們能夠較平等的接觸媒體,尤其是互聯網的興盛使弱勢群體得到并使用媒介的程度得到提高。互聯網進一步向低收入者覆蓋。與2009年相比,個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網民占比從18%上升到19.4%,月收入在5RIcbsVLFKzRa2kaYN8BGwA==01-2000元的網民群體占比也從41.7%上升至42.8%。無業\\下崗\\失業網民占比降低,因此無收入群體網民也從10%降低至4.6%。2010年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25億,占整體網民的27.3%,同比增長16.9%。農戶自發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明顯增強。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我國農村信息服務普及有了顯著的提升。⑤
弱勢群體不僅能夠通過媒介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并且能夠通過互聯網發出自己的聲音,引發網絡輿論的關注。因此網絡成為弱勢群體表達訴求最容易的方式。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機關都在持續探索通過互聯網有效聽取民意、匯集民智、排解民怨的方法和途徑。可以說,“網絡問政”開辟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更好交流的全新平臺。從2010年開始,微博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和突發事件當事人開始使用微博,微博話題也從日?,嵤罗D向社會事件,逐漸發展成為介入公共事務的新媒體,成為網絡輿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改變了傳統網絡輿論格局的力量對比。
2、弱勢群體主體意識的增強
近年來,農民群體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往往首先想到要找新聞單位曝光。媒介具有強大的話語形成能力,能夠造成輿論影響和社會聲勢,從而對當權者進行有效的監督,促使當權者因忌憚“民意”而不敢妄為。這種輿論監督己經成為媒介為農民代言的一種強大武器。改變了以往“農民即使被報道了也無法占據新聞報道的中心地位,很少能成為敘述的主體。他們無法說話,只能‘被說’的現象?!雹拊谛旅襟w的影響下,弱勢群體在被傳統媒體塑造的同時,也發出自己的聲音。例如江西宜黃的拆遷自焚案,自焚者家屬鐘如九姐妹運用微博進行事件發布引發輿論,他們的話語權和權益保護意識增強。
三、弱勢群體媒介話語權嬗變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大眾媒體對弱勢群體關注程度有所提高,關于弱勢群體的報道數量和內容也有所增加和擴展,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