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文化事業傳承創新、進入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時期,加快推進社區文化建設,既是急需探討的理論課題,也是迫切需要落實的實踐任務。筆者認為,文化事業的發展重在建設,建設的任務重在基層。而社區是承載城鎮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只有扎扎實實地抓好社區文化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服務體系建設和活動載體建設,才能把文化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讓文化建設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一、抓好陣地建設,夯實工作基礎
陣地建設是社區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有了陣地才能聚合隊伍、開展活動、推進工作。抓好陣地建設,就是要解決社區文化活動場所設施設備一無二少三差的問題。
首先要統籌規劃好社區文化基礎設施。社區文化設施是文化、藝術、科教、體育等多種活動的物質載體,其硬件需求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文藝排練的房舍和演出平臺;二是圖書報刊閱覽室、書畫創作展覽室;三是電影、錄像放映設施;四是老年和少兒特色文化活動室;五是運動場地和健身器材。建設這些社區文化設施,必須納入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做到規范標準、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彰顯風格。
其次要統一組織,強力推進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建設規劃、資金籌措、土地使用、方案設計、建筑施工、項目配套等方面,只有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搞好部門協調、社會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有力推動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可以把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列入年度目標考核,或者列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測評體系,進行綜合考核、檢查驗收。在建設重點部署上,堅持因地制宜,政策引導推動。把新興社區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與老舊社區布局調整、設施更新、設備配套等項目工程建設結合起來,把改善設施條件與優化配置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對已經形成的老社區和近期興建的廉租房、安置房形成的新社區,應當由政府財政投資建設完善文化設施;對房地產開發新建社區,以政策扶持的方式,引導開發企業配套建設文化設施。同時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資參與社區文化設施建設。
第三要加強管理,綜合利用社區文化設施。要管好用好社區文化設施設備,關鍵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社區文化設施屬于公共性設施,在管理使用上,要實行所有權和使用分離,明確管理職責。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托街道文化站或社區文化分站,負責管理利用轄區范圍內的文化體育及科普教育設施設備,充分發揮文化場所的多種功能作用,以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加強隊伍建設,打造特色團隊
做好社區文化工作,必須緊緊抓住文化骨干隊伍建設這個關鍵環節。社區文化骨干隊伍是社區文化組織的核心力量,在社區文化活動中起著重要的組織引導作用。
在文明程度較高的城鎮社區中,不乏各種文化藝術人才,如專業文藝團體的專家學者、文體社團的骨干分子、從事文體經營活動的職業者、文體活動的業余愛好者。社區文化組織要善于發現這些人才,將他們及時吸收到自己隊伍中來,組織壯大社區文化團隊。根據社區文化資源優勢和各類人才的特點,創立歌舞表演隊、戲曲表演隊、樂器演奏隊、書畫藝術協會、攝影協會和體育運動協會等組織,使之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文體團隊。
為了使社區文化骨干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需要下功夫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十分重視選拔社區文化隊伍的領軍人物。注意物色文藝團隊中具有威信的中青年藝術人才,使之在社區文化活動中擔綱領銜,以增強文化組織的生機活力。二是加強組織培訓、專業輔導、觀摩學習。開展文藝骨干的傳、幫、帶活動,不斷增進文藝隊伍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三是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與和諧氛圍。注意發揮文藝人才的長處和優勢,鼓勵創作,推進展演,調動積極因素,充分展示社區文藝人才的精神風貌和文藝創作成果。
三、完善體系建設,創新運行機制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由城鎮聚合各層次文化組織網絡構成的。體現著城鎮文化事業發展繁榮的總體水平。
隨著城鎮文化事業的發展演進,街道、社區文化組織形態的構建日趨突顯出來,業已成為延伸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連接點和著力點。然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一些城區僅有文化館這一級國辦文化組織“龍頭獨舞”,不少街道、社區沒有文化站、文化分站(室)的組織架構。在應對日益增加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只能臨時搭班子成立活動組織,或隨機指定分管領導、借人代辦,事完人散。由于缺乏長效的內在機制,致使城區文化組織網絡中間空虛、基礎薄弱。為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最佳效能,建立完善街道文化站和社區文化分站這一基層文化組織網絡體系,無疑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應當把街道文化站作為國辦文化組織的一個組成部分,參照鄉鎮文化站管理辦法建立體制機制,使之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發揮樞紐功能作用。社區文化分站則屬于社區管理的社會性文化組織,具有城區文化組織網絡格局的基礎地位。在組織創建過程中,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注重實效,逐步發展。在創建方法上,應先由上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社區文化組織的規范標準,然后在區級文化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由社區實施籌建。在組織管理上,由社區選聘1-2名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人才擔任分站領導和專職干事,負責日常工作,享受社區干部的待遇。這樣社區文化服務體系在基層才能生根。在建立完善社區基層文化組織網絡體系過程中,需要城區文化館這個龍頭加強對基層文化站、文化分站的業務指導和輔導,以鞏固組織,促進工作。
四、推進載體建設,豐富文化活動
社區文化活動是區域性、群眾性、多元化的文化娛樂活動。其活動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具有非職業性、自發自愿性和隨意性的特征。為了持續不斷、健康有序地開展社區文化活動,需要社區文化組織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推進載體建設。
一是以文化館、站(室)、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設施為載體,開展陣地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場所設施,經常開展圖書報刊借閱活動、書畫和影視觀賞活動、文化藝術知識培訓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陣地文化活動,積極影響群眾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引導社區群眾文化活動步入常態化的軌道,使之“長流水不斷線”。
二是以重要節日為載體,開展節日文化活動。巧妙利用民族傳統節日、現代政治節日、外來時尚節日和地域特色文化節日,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一般來說,節日性文化活動比較符合群眾的民族風尚和心理追求,因此,群眾喜聞樂見,有著濃厚的參與興趣。把節日文化活動作為重點文化工程,進行系列化開發、系統性組織,已經成為開展社會群眾文化活動的成功經驗,被廣泛推廣應用。
三是以文化交流、競技、比賽為載體,提升文化活動品質。社區文化活動有時受區域性、自娛自樂性的局限,演繹的作品往往比較粗糙,節目檔次偏低,活動品位不高。這就需要上級文化部門著力培育、輔導、推進、提高。可以搭建歌舞演出、書美影聯展和文體競技平臺,組織社區各藝術門類、各藝術社團和參與人員,在比賽競爭中推出精品,錘煉佳作,升華文化活動。還可以充分利用社區內外的文化資源,搭建文化藝術交流平臺。一方面,可以利用近鄰機關、企業和學校的文化力量,助推社區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城市專業文藝團體和專業藝術人才的優勢,組織藝術講座、專題筆會和示范表演,開展藝術交流與研討,把專家學者請進來傳經授道,提供藝術創作動力,這種做法對于提高社區文化活動質量,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馬鞍山市花山區文體局)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