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小學暑假作業曾出現過這道題:一杯牛奶,第一次喝1/6,用水兌滿;第二次喝1/3,用水兌滿;第三次喝1/2,再用水兌滿;第四次喝完。問:喝的奶多還是水多?曾有多個學生問過我。多年來,我曾多次問過五年級、六年級,甚至初中的學生,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問題,試圖了解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情況,實在說基本上沒有讓我滿意的回答,我曾多次與中小學老師交流溝通過,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我想,主要是學生缺少應有的分析判斷能力,解題思路狹窄。問題出現后,學生不知根據題目中提供的已知條件逐步推向未知(通常的分析法)。顯然題中告訴我們一共喝四次,兌水三次,四次喝的奶只是一杯,中間未曾兌過奶,三次一共兌水1/6+1/3+1/2=1,因此,喝牛奶和水一樣多。學生也不知從問題出發,逆向推出要解決問題必須具備什么條件(通常的綜合法),要知誰多誰少,必須知道喝多少牛奶、多少水,才能加以判斷。其實只需細加分析,不難解決。只要掌握異分母加減法和分數乘法的基本方法,就能解決問題。為什么有些初中生還不能正確作答?當前練習冊明目繁多,學生的習題量比過去多的多,為什么解題能力還如此低下,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去深思去探究。是不是應該從我們的教學上去反思,去尋找原因。學生的能力是先天固有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地耐心地堅持培養訓練。為此,我建議:
一、在教學中實行教學民主,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摒棄一講到底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
教學在例題、習題的講解中,甚至在錯誤作業的糾正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動腦動口,教師提出帶有思考性的問題,大膽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總結,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才是鞏固的,他們的學習才是主動的、自覺的。久而久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會更加高漲,學習信心也會倍增。教師決不能用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解題途徑
仍以上題為例,題中又是“喝”,又是“兌”,而且不止一次,學生容易迷失方向。教師可抓住題目的本質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一共喝幾次?兌幾次?一共喝多少?一共兌多少水?這時,我想學生會豁然開朗,逐漸明晰。1/6+1/3+1/2=1,奶只是一杯,從而得出一樣多的結論。還可以通過1/6+1/3+1/2+1=2,2—1=1,因此1=1。我在詢問學生時發現有的學生試圖先求出每一次喝多少奶、多少水,然后各自相加,再加以比較。因此還可以引導學生尋求第三種解題方法,雖然繁瑣,也不妨一試??梢龑W生思考回答,第一次喝多少奶?(1/6)多少水?(水為0),第二次呢?怎樣計算?(1—1/6)×1/3=5/18水為1/6×1/3=1/18;第三次呢?奶為(1-1/6-5/18)×1/2=5/18,水為(1/6-1/18+1/3)×1/2=4/
18;第四次呢?奶為1-1/6-5/18-5/18=5/18,
水為1/6+1/3+1/2-1/18-4/18=13/18,從而獲得問題的解決,1/6+5/18+5/18+5/18=1,1
/18+4/18+13/18=1 得出1=1。如果教師在例題、習題的講解中,多給學生這樣的訓練機會和思維空間,我想,學生的頭腦會越來越聰明,解題思路會更加寬闊。
三、歸納整理、總結規律、分析比較
在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要引導學生把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對比,尋找規律性的東西,從而讓學生掌握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分散零亂的,把一些規律揭示出來,這樣有利于提供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層次,例如,小學百分數的三種基本應用題,初中幾何中成比例線段的論證等。
四、加強練習,提高練習質量
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進而形成熟練技巧的重要手段。練習要注意層次,先練基本的,讓學生把基礎打牢。在練習引申變化的,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還要練提高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在整個練習中,教師應對諸多的練習冊中的習題進行分類,盡量選擇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充分練習,這樣也能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脫出來。學生練習后,教師應重點做講評,講評得好學生會收獲更豐,收益終身。長久堅持,必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了學生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
教師辛勤耕耘,必然是碩果累累、春色滿園。
?。ㄗ髡邌挝唬恒艨h三中)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