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家能說會道,在外卻內向退縮;他在家活潑開朗,在外卻酷得像個獨行俠……這究竟是為什么?
不會爭辯的受氣包
孩子在家里開朗活潑,能說會道。可是,一到了外面,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變得特別膽小內向,不愛說話。一發生爭執,就會忍讓退縮,像個小受氣包。
為什么?
一般來說,大多數孩子在5歲以后都非常愿意和其他同齡的孩子接觸、玩耍。為了保護這來之不易的友誼,哪怕是好朋友的要求無理,有的孩子也會選擇無條件退讓。這是由于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渴望同伴交往的時期。現如今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之間缺少同伴交往的機會,更缺乏在同伴交往中處理矛盾沖突的經驗。因此,當爭執產生,為了能夠繼續游戲,沒有策略的可憐寶貝,只好選擇了忍氣吞聲。
怎么辦?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和自理,會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有主見,會對自己更加自信。其次,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增加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還有,平時在家里,可以預先教孩子一些沖突來臨時的說辭。比如,別人搶自己的玩具時,大聲地說:“這是我的。”讓孩子明白,與同伴意見不一致時要說出來,大家一起來想辦法才會玩得更高興。
幼兒園里的獨行俠
孩子和家人、親戚的小孩都有玩有笑,可在幼兒園里卻沒有什么好朋友,總是獨來獨往,孤孤單單。當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他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
為什么?
喜歡一個人待著,當然可能是由于先天氣質的原因。有的孩子天生比較內斂,愛自省,他們享受獨處的時光。也有很多孩子是因為剛接觸一個新的環境,還沒有完全適應,對同伴還沒有熟悉起來。等到他們把小朋友也納入了自己熟人的范疇,他們就會開開心心地一起玩起來。還有一些孩子,還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當他們與小伙伴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常常比較強硬,堅持己見,這樣的表現,會讓他們失掉一些朋友。
怎么辦?
孩子在幼兒園獨來獨往,家長可以和老師常常溝通,請老師幫忙多讓活潑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交朋友,為孩子創造與別的小朋友玩游戲的機會。同時,家長也可以邀請一兩個同班的小朋友一起到家里來玩,讓孩子在放松的環境下感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同時,也要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技巧,比如主動去對其他小朋友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再比如,帶上一些愛看的書和玩具去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有了這些小道具,交朋友就會變得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