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黃頭發是苯丙酮尿癥嗎?
Q我的寶寶現在3個多月了,他出生的時候頭發很好,又長又黑。但是前幾天我發現他長了幾根金黃色的頭發,我們夫妻雙方的家族中都沒有苯丙酮尿癥的病人,孩子出生后有過缺氧情況,但除了長幾根黃頭發并沒有其他癥狀。請問孩子是不是苯丙酮尿癥?
A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傳染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雙方都帶有一個苯丙酮尿癥的遺傳因子,但本人并不發病。當各代有苯丙酮尿癥遺傳因子的男女雙方結婚生子,父母雙方各將一個致病遺傳因子傳遞給同一個子女時,孩子的體內就有了一對異常遺傳因子,因而造成孩子體內蛋白代謝障礙。這種病的主要癥狀是出生時孩子一切正常,到出生后3~6個月時,癥狀逐漸明顯,與同齡孩子相比對外界反應遲鈍,智力低下,常有嘔吐、易激惹、頭部發育較慢的表現,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小腦畸形。另外,絕大多數患病的孩子皮膚白且干燥,毛發由黑色變成黃色,眼球虹膜也變成黃色,汗液和尿液都會有老鼠尿樣臭味。但僅靠孩子的某一種癥狀表現不能確診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癥。早期檢查孩子的尿液可以確診,也可用化驗血液及基因診斷等方法來確定孩子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癥。
你的寶寶現在3個多月,偶爾發現幾根黃頭發,屬常見的正常發育現象。隨著孩子的成長,到2歲左右即可長出良好的頭發。孩子除了幾根黃頭發外沒有其他癥狀,患有苯丙酮尿癥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不放心,可以盡快帶孩子去醫院做一下化驗檢查。
嘴里長的小白點是什么?
Q我兒子2歲了。最近他發過一次燒,而且在接近喉嚨的部位長了口腔皰疹,牙齦也有些紅腫。現在他又發燒了,已經燒了3天,下嘴唇里面長了很多像潰瘍一樣的小白點。請問這些小白點是什么?怎么治療?
A孩子最近曾發過燒,在接近喉嚨處長有皰疹,這種病稱皰疹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奇A組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病,主要癥狀是發熱、咽喉部疼痛,檢查孩子的口腔時可在口腔后部發現有散在的1~2毫米大小的白色皰疹,水皰周圍有紅暈,充血,數目多少不等,少則3~5個,多則幾十個,水皰破裂后變成4~5毫米的淺潰瘍,一般在一周內康復。在發病期間,因吞咽食物時刺激咽部皰疹處產生疼痛,孩子常因此拒食、哭鬧。對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以抗病毒治療為主,目前常用的西藥有瑪琳呱、病毒唑、阿昔洛韋,中藥有板藍根等。
現在孩子又發燒了,在嘴唇里面長有很多像潰瘍一樣的小白點,這種病叫皰疹性口炎,也有的稱單純皰疹性口炎,是由I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口腔黏膜病,發病早期可有高熱并在口唇內側出現針頭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透明小水皰,水皰周圍紅腫,充血,但也有的孩子不發熱。這種皰疹多發生在口唇內側、頰部、舌面部或舌腹部,孩子口水增多,有的還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由于這種皰疹形成時間較短,當孩子哭鬧、拒食、發熱時才被發現,此時的口腔皰疹大部分已進入潰瘍期,所以觀察到的是表面覆有白色假膜的潰瘍點,因此對這種病也叫潰瘍性口炎。
目前治療皰疹性口炎的常用藥與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的藥物相同,當孩子持續發熱時可用退燒藥,伴有白細胞升高、淋巴結腫大時可用抗生素治療,局部治療可用金霉素魚肝油或冰硼散等。
耳朵邊長的小肉球要去除嗎?
Q我兒子出生時,在一側的耳朵前3毫米處長了一個綠豆大小的小肉球,現在孩子已經快半歲了,雖然這個肉球沒有變大,但我們擔心他長大了以后,會因為和別人不一樣而帶來心理陰影,所以我們想給他做手術把小肉球切掉。請問孩子多大做手術比較合適?手術復雜嗎?需不需要打麻藥?會留下傷疤嗎?
A孩子在一側耳朵前長的小肉球通常稱副耳,也有的地區民間稱“拴馬樁”,是在胚胎發育早期第一腮弓和第二腮弓發育障礙而導致的一種先天性畸形,一般都在耳廓前方形成形態不同、大小各異的肉贅,有的肉贅內含有骨質,有的只是一個肉囊。
副耳雖然也叫先天畸形,但孩子沒有任何不適,也不影響耳部功能,因此對小的副耳可以不用治療。如果副耳較大,影響美觀,甚至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可以手術切除。這種小手術只需要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切除,但切除時應根據副耳的大小設計切口,盡量避免留下過多的疤痕。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采用CO2激光治療。為防止孩子不配合,可在激光治療前1個小時按每千克體重5毫克的劑量注射鎮靜藥地西泮,術前局部注射麻醉劑利多卡因。一般切除時間在3歲之前最好,以免給孩子留下心理負擔。
為什么劃傷半年疤痕還不退?
Q我兒子1歲半時,胳膊被劃了一道約6厘米長的傷口,當時有些滲血,但不是很嚴重,就給他抹了些碘伏。過了幾天,我發現他受傷的地方留下了疤痕。現在孩子已經2歲了,當初受傷留下的疤痕不但沒有褪去,顏色比以前還深了一些,而且長度也增加了0.5厘米。請問為什么這道疤痕一直不退?以后還會越長越明顯嗎?應該怎么治療?
A孩子皮膚受傷后留下疤痕是常見現象,醫學上稱增生性瘢痕。這種瘢痕不會超過傷口范圍,而且在數月后能自然變平、消退。
你兒子的皮膚劃傷后留下的疤痕半年后不但不消退,而且還超出了傷口范圍,顏色由淺變深,這種現象稱為瘢痕疙瘩,以東方人多見,是由特異體質或稱瘢痕體質所致。這種體質的孩子皮膚受到損傷時,結締組織會過度增生,形成淡紅色或棕色的皮膚贅生物,有的不斷有毛細血管向外擴張,形成像蟹足樣的腫物,因此也稱蟹足腫。有的孩子注射卡介苗時的表皮損傷也會引發較大的瘢痕疙瘩。這種瘢痕平時有瘙癢感,受到刺激時會疼痛,空氣濕度較大時這種感覺會更明顯,所以有的孩子常不停地抓撓,越是刺激,疤痕處增生就越明顯。
治療瘢痕疙瘩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瘢痕的部位及瘢痕大小來決定。對面部及上肢較小的瘢痕可用局部去炎松混懸劑注射治療,對臀背部可用手術切除后X光照射治療,因X光可抑制纖維組織增生和新血管增生,對瘢痕治療也有效,但忌用單體手術切除,以防重生瘢痕。也可口服曲尼司特治療,曲尼司特屬抗過敏藥,可按每日每千克體重5毫克計算用量,分3次服用。你的孩子才2歲,而且瘢痕不在面部,可用局部去炎松混懸劑注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