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時代,信息量以成千上萬倍的速度增長,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多種信息資源的需求,然而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卻相對較少。檔案資源作為人們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是社會信息資源構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儲量大,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長期以來,廣大檔案工作者兢兢業業,勤奮工作,收集、整理、保管了大量的檔案資料,方方面面,內容豐富,其中不乏大量科技含量很高的社會經濟、科學文化信息。但受各種主客觀因素制約,這些寶貴的檔案資料長期閑置,成為“歷史資料”,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信息披露手段,相對社會發展而言,嚴重滯后,其內在價值被湮沒了,致使檔案資源的利用率很低。
很多有價值的檔案資料,如何開發、利用面臨著新的挑戰,也成為廣大檔案工作者亟待解決的當務之急。當今,網絡的方便性、快捷性已被社會公眾所認同,檔案網絡化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好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復合型人才建設,培養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檔案管理隊伍。
人才隊伍建設是各級檔案部門的當務之急,特別是搞好現階段的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工作,人才問題更為突出。因此,我們必須要把人才的培養和合理使用放在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首要位置。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這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建立一支適應現代檔案管理的專業隊伍,使他們更好地運用檔案專業知識,整理、編研有價值的檔案信息,并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提供給社會,服務于大眾。
二、實施部分紙質檔案資源數字化轉換工程。
幾十年來,各級檔案部門收集、整理、保管的檔案資料,大多是紙質的檔案信息,無法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只有實現檔案數字化建設,才能突破傳統檔案利用模式的種種局限,最大限度地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我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是,針對館藏現狀,優先考慮將具有較高價值的珍貴檔案、特色檔案和利用率高、需求大的常用檔案,進行數字化系統處理,以適應網絡環境下對檔案信息的存取方式,為實現網絡運行和數據共享準備條件。要大力倡導自動化信息管理,徹底改變以往的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加強對現行電子文件的收集歸檔管理,確保電子文件的歸檔率。
三、建立特色檔案數據庫。
針對館藏檔案資料的特點,或以地方、文化、人物為特色,或以民族、歷史事件、時代為特色,抓住檔案館本身占有某方面資料內容豐富的優勢,側重開發,深入挖掘,進而整理編研,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如建立地名數據庫、歷史人物數據庫、科技成果數據庫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專項數據庫,對于這些特色檔案資料,借助計算機形成數字化信息,借助網絡公布給社會,滿足社會對專業信息資料的需求,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館藏,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四、推進館藏檔案的網絡化發展。
檔案的網絡化具有方便性、快捷性、連續性和跨越時空的特點,突破了傳統檔案管理的限制,但檔案網絡化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首先根據用戶需求,構建資源豐富、功能齊全的檔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