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手機,從黑白屏、彩屏,從發(fā)短信到發(fā)彩信,從CDMA到天翼通、3G手機等,這些也都離不開信息工程技術。那么信息工程技術究竟是什么樣的技術呢?這就是信息工程專業(yè)的研究對象,它能揭示出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事物的奧秘。
信息時代的排頭兵
說到中國移動的手機錢包和手機購電業(yè)務,中國電信的“平安e家”業(yè)務,以及中國聯通的“無線環(huán)保檢測平臺”業(yè)務,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這些都是信息工程專業(yè)的學習內容。信息工程專業(yè)是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厚基礎、寬口徑專業(yè)。厚基礎是指它的基礎課(數學、物理和英語)扎實;寬口徑是指它覆蓋了原電子信息類多數專業(yè)的內容。
總體來說,信息工程專業(yè)主要分兩個大方向:大型數據庫開發(fā)和嵌入式技術。數據庫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無論是一個小企業(yè)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還是中國移動的運營系統,都離不開數據庫的應用。我們都使用的彩信手機,能夠傳輸圖片、甚至錄音,這就是信息工程專業(yè)在數據庫上的一個應用。針對數據庫的開發(fā)已經成為軟件開發(fā)的一種必備技能。如果說過去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么,對于今天的軟件開發(fā)者而言就是“學好數據庫,走到哪兒都不怵!” 嵌入式技術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在某一程序里插入另一種專用程序,是針對特定任務而定制的。如手機可以用漢字手寫寫入、短消息語音發(fā)布,大家去圖書館借書、去超市買東西時所進行的條碼掃描、最有趣的是智能家居系統,你可以用手的模型開門、用聲音打開暖氣等,都是一種嵌入式技術。
信息工程專業(yè)實際上覆蓋了好幾個專業(yè),如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這些專業(yè)基本都是交叉的,學習的課程和內容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這些專業(yè)只是更加細化了信息工程專業(yè)。電子科學與技術著重點在于“電子”,它的學習范圍是物理電子、光電子和微電子學。如電腦和手機的芯片設計,還有各種多媒體功能,視頻下載、在線娛樂、數據共享、視頻電話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更偏重于“信息”工程,主要是信號的處理以及電子設備的集成與開發(fā)。通信工程專業(yè)則是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通訊領域,它不僅僅是手機、電話的芯片問題,還要涉及通信過程的信號處理等。信息工程專業(yè)就是這些專業(yè)的集合。所以需要注意,各個高校根據自己學校的特色,在信息工程專業(yè)這一類別的情況下,還分了很多其他的方向,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國礦業(yè)大學側重通信工程、華東理工大學覆蓋了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廣東工業(yè)大學側重應用電子技術、上海交通大學側重電子信息工程、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等郵電類高校側重通信技術、深圳大學側重光電信息等。因此,把信息工程比作信息時代的“排頭兵”絕不為過。
學習的難度與樂趣
高中老師常對我們說,大家現在好好學,考上了大學就輕松了,愛怎么玩怎么玩。但是,對于信息工程專業(yè)來說,想要輕松那是不可能的。專業(yè)課上講的東西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是云里霧里,從來都是一知半解,需要你課下花大量時間精力來消化。有些東西甚至需要你若干年后在工作中遇著時才回過味:“哦,原來以前學的那東西是干這使的。”你要能想得起,并知道怎么回頭去補,就算是上學時專業(yè)課學得較扎實了。
因為信息工程專業(yè)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龐雜。信息工程專業(yè)的課程可以分為基礎學科和專業(yè)課程。基礎學科主要分為三大塊:高等數學、物理和計算機。這幾門基礎學科學下來后,并不比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差多少。我們總是能夠在數學建模比賽中和數學系同學平分秋色;也可以在智能體大賽中和計算機系同學同臺競技;更擁有完全屬于自己專業(yè)特長的電子設計大賽、硬件設計大賽等課外活動平臺。專業(yè)基礎課最重要的就是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這些技術每一門展開來都是復雜的一套知識,可以說,你只要精通其中一門,就可以到外邊找個不錯的工作了。所以一般搞硬件的公司都有較多的員工,一個研發(fā)項目是多人細致分工、共同完成的,比如一些人專門負責搞驅動,一些人專門從事邏輯設計,一些人專門搞高頻無線,一些人專門搞測試,一些人專門設計外殼,一些人專門設計電路板等,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團隊意識這個名詞。
學習中最有趣的還是自己動手實踐。剛開始接觸信息工程專業(yè)時,我除了電阻、電容等一些常見元件外,很多元件我都不認識,芯片更是沒用過。所以第一步要學習認元件,弄清什么是什么,有什么用,用在什么電路上,一些基本的元件問師兄或老師很快就會掌握。第二步焊電路板,學習電烙鐵的使用,這一點可能有些人會不以為然,拿起烙鐵就焊電路板,結果一個疙瘩一個疙瘩的很難看。焊電路板需要經驗和技藝的,布局和走線都要美觀,而且不要出現短路或虛焊的情況,這些都要經過鍛煉才能做到。好的布局和走線讓人看起來閱心悅目,儼然就是一件藝術品,這是基本功的考驗。接下來就可以做一些基礎的數字電路或模擬電路制作。這時的制作屬半驗證半學習型,這里很重要的就是對所制作的電路原理要充分的理解吃透,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獲。如果只追求制作成品而不管其原理,即使制作成功了也沒什么太大意義。經過前面的鍛煉,在掌握一定量的專業(yè)知識后,便可以嘗試進行設計作品。當然電子設計并不是憑空想象,可以參考別人的電路,改造其他電路,或使用已有的電路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新點都可以。記得那時候我們學校宿舍晚上都要定時熄燈,于是我們就自己組裝逆變器(逆變器可以讓12伏的電壓變成220伏的電壓)。一到關了燈,同學們都跑到我們宿舍來聊天(別的宿舍都一片黑),也是其樂融融。還有為了半夜三更看球賽,我們組裝了CD、VCD、錄像機,宿舍簡直成為了娛樂中心。不過,我們也通過這些組裝,學習了很多關于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方面的知識。
當然,建議同學們積極與各類電子競賽賽事,比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兩年一次),挑戰(zhàn)杯比賽(兩年一次),學院電子科技節(jié)等,參加一場比賽一個項目做下來,電子設計的每一個流程和各環(huán)節(jié)的基礎知識就能串起來了,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及今后走向工作崗位都有莫大裨益。
就業(yè)需要精通一門技術
前面我們說了,信息工程專業(yè)是寬口徑專業(yè),也就是什么都能干,但必須要精通一門,如果這些你都學了,雖然考試分數很高,但都學了個皮毛,那你的工作還是個問題。所以從現在開始選擇自己的方向是至關重要的。
一般來說,信息工程專業(yè)的就業(yè)主要有三個方向:第一做研發(fā)。可以做硬件方面,例如電源設計以及電路設計布線等等;可以偏軟件方面,例如編程邏輯以及單片機和嵌入式等匯編方面。第二做技術支持。這項工作除了涉及一定技術以外主要還需要學會怎么與人打交道,要看你性格適不適合,當然即使這方面不是很強也可以慢慢練習。第三做品質管理以及質量檢測等。這項工作相比前兩者可能不會那么辛苦,生活比較穩(wěn)定。當然,還有的同學進一些電子廠做一些生產管理和銷售,因為電子專業(yè)具有工科相關專業(yè)背景,比學管理和銷售的有一定的優(yōu)勢。
該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工作地點一般在珠三角長三角這些地區(qū)。畢業(yè)后有去外企的,比如西門子、朗訊;有去國企的,比如國家無線電測量中心、航天五院;有去大公司的,比如華為、聯想、中興,還有去小公司做研發(fā)的。當然,你還可以在積累幾年的工作經驗后,主持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開發(fā),如中國聯通打造的CDMA網絡,就是一個響當當的名牌電子信息工程。不過,真正的學習是工作或讀研后,如果選擇了這個作為未來的職業(yè),就意味著要終生學習,管理崗位也成為許多職業(yè)人努力的方向。不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研發(fā)工作要比其他重復性動的更有新鮮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