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246:B區黨代會剛剛閉幕,新一屆區委便召開常委會議,研究發展第三產業的具體措施,新班子中新成員占77.7%。
主持會議的C書記首先發言:根據我區地處城郊結合部的地理優勢,黨代會已確立了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工作思路。今天,我們研究一下落實這一思路的具體措施。書記辦公會上醞釀過,我和D區長交換過意見,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充分利用區機關地處黃金地段的優勢,拆除臨街辦公樓和東、西兩樓的一部分,投資6000萬元建一座集商貿、娛樂、辦公為一體的大廈,搞規模經營,在第三產業中起龍頭作用。為了增強我區的知名度,就以區名為商廈之名。現在請大家就這個問題談談各自的意見。
常委們發表了三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區機關雖處全市的黃金地段,但目前大型商廈已有十幾座,距區機關200米以內就有三座,如果再建此類設施,勢必兩敗俱傷。發展第三產業只能因勢利導,因市設場,不能設場引市,況且區財政年收入僅有2500萬元左右,除人頭費和事業費外,機動財力很有限,錢從何而來?
另一種意見認為: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招商就能引資,筑巢便可引鳳,只要有場,何愁無市?既是大廈,就要一大、二高、三新穎,二十年不落后。要建就應盡快上馬。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以龍頭帶第三產業,以第三產業促經濟的思路可行,更要廣泛聽取意見,組織有關部門負責人討論,聘請專家論證,召開四大班子聯席會議研究。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在資金缺口極大的現階段,是否可以按長遠規劃設計,深埋地基,先建地下商場和二三層商用房和四五層臨時辦公房,盡快投入營運,取得效益,待財力寬松后,再進行第二期、第三期工程。
激烈爭論之后,C書記請大家表決,以“5票贊成,3票反對,1票棄權”形成決議。C書記要求大家進一步溝通思想,統一認識,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全力以赴建好大廈。
開工奠基儀式后,限期承建單位交付使用。至于資金來源,一是讓承建施工單位墊付;二是讓有關單位預付地下商場工程款;三是吃財政老本;四是靠借貸支付;五是動用干部職工調資款。設想不等于現實,地下工程款用完,財政老本吃光,貸款被政策所阻,施工單位在框架建到第九層時停工催款,原計劃××××年x月竣工使用的十一層大廈成了幻影。正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出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好轉機。據項目組了解,一外商愿出全部造價將大廈建成并獨家經營。這一信息樂壞了B區領導,一方面給廣大干部群眾報喜寬心,另一方面又給施工單位鼓勁加油,增建商廈高度至十五層。但建第十二層時未見外商分文投入,經再度拜訪,才知該外商中途改變了初衷。意欲狀告,卻又無意向書為憑,無奈只好孤注一擲,在十三層封頂而草草收兵。
目前,一座長期停工的大廈框架猶如龐然大物擺放在A市的主干道旁,被群眾譏諷為“三氣”商廈:市領導看著生氣,指責其有損市容;B區干群看著生氣,他們因此而三次延緩了調資時間;路人看著生氣,紛紛議論這是官僚主義的產物,是盲目追求洋、大、空的標志。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
(1)B區建商廈失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參考答案](1)以C書記為代表的新一屆區委常委決定關于建大商廈的決策之所以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主要是因為不顧條件允許與否,盲目貪大求洋,盡管他們想興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但結果與初衷相違,造成了嚴重后果。
B區建商廈失誤的主要原因是:
①認識上有片面性。一是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豐富內涵簡單化為“建市場”;二是只注重了地理優勢,忽視了A市偏僻地理的制約;三是只看到了眾多的消費者,忽略了其有限的購買力;四是只想到了商廈建成后的美好前景,忘記了財政的實際承受能力。②決策上有盲目性。一是在未經科學論證的情況下盲目決策;二是在資金缺口5000萬的情況下盲目開工。③操作上有隨意性。一是僅憑道聽途說而隨意變更設計方案,增加商廈高度(由11層更改為15層),而不管地基承受能力;二是在外資無望時被迫在13層草率封頂。這是上下左右稱這座半拉子工程為“三氣”商廈的主要原因。在這樣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的權威勢必受到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勢必受到損害。
(2)這個案例給人們的反思和啟示是多方面的:
①新班子缺乏對區情的真正了解,而又不善于調查研究。這屆班子77.7%是新成員,剛剛上任便進行決策難免盲目,但不善于調查研究卻是導致決策不當的開端。②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只憑一時的熱情,是決策不當的繼續。③C書記不善于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既不注重集思廣益,也不傾聽行家的意見,更不進行科學論證,集中有余,民主不足,是導致決策不當的根源。④B區將相當于該區兩年半的財政收入用于建商廈這類大事,僅僅由黨委幾個人勉強同意后就作決策,違背了決策的原則和程序。應該像葛洲壩水利工程那樣,“由政府提議,經專家論證,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聯席會議研究,最后由政府提出議案報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準”,按這樣的程序決策才是科學的。(摘自《主觀題精煉題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