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前的11月11日,千里之外的多哈一聲槌響,標志著歷經10多年艱苦談判,中國終于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英文簡稱WTO)。
入世對中國而言,絕不是簡單地加入一個國際組織,而是一種國家戰略的選擇。中國在出口導向型的國家經濟戰略下,通過入世不斷擴大開放程度,為經濟發展增加強大動力。
10年間,中國消費者買到了越來越便宜的汽車,享受到越來越多國際品牌的服務;而在世界各地,人們也看到了更多的“中國制造”;中國的綜合經濟實力由全球排名第七躍升至第二位;但同時,中國企業也承受和經歷了市場開放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如何評說這10年,不僅關乎過去,更關乎未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之路。為此,環球人物雜志記者于2011年11月24日采訪了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
實惠:老百姓圓了汽車夢 出境旅游直線上升
環球人物雜志:入世使中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都明顯提高,您認為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龍永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提高了國際地位;第二是改善了發展的外部環境;第三是以開放促進了國內的改革。入世帶來的新觀念被舉一反三,運用到其他國內改革之中。比如民營企業要求國民待遇,政府被要求有“透明度”,“雙贏、共贏、多贏”等理念,對國際規則的認同,和諧世界的外交戰略等。
環球人物雜志:今天的結果,與10年前入世之初的期望和目標一致嗎?
龍永圖:當時,我們希望中國經濟更緊密地與世界發達國家聯系在一起,得到更多的外來投資,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更快地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讓中國老百姓過上更富裕的生活。可以說,這些目標基本上實現了。
環球人物雜志:哪個行業拿到的“入世紅利”最多?
龍永圖:服裝、家電、汽車等行業都獲利頗多。10年間,中國的汽車工業總產值增長近10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及銷售市場。這很有代表性,因為汽車是我們談判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市場的開放激活了整個中國汽車業。外資汽車企業的進入對中國汽車業的崛起功不可沒。
環球人物雜志: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外資汽車企業的進入嚴重影響了國有自主汽車品牌的成長。您怎么理解?
龍永圖:盡管外資企業占據了乘用車2/3以上的市場份額,但也帶動了中國汽車技術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現在很多汽車企業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80%左右,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由此可見。奇瑞和吉利等民族汽車企業崛起,吉利收購沃爾沃等行業標志性事件的發生,都與入世進程有著緊密關聯。
環球人物雜志:入世談判時您曾說過“入世會給百姓生活帶來很多實惠”,現在看來,這些實惠都落地了嗎?
龍永圖:最直觀的體現是,10年間內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800美元增至4000多美元。過去在國外旅游的亞洲人大都是日本人、韓國人,現在更多的是中國人。我們的老百姓出境旅游數量逐年直線上升。10年前,普通老百姓理財,無非是存款、買國債、炒股票,而且銀行提供給個人的業務基本以定期存款為主。如今,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極其豐富,短則幾天、長則數年的各種理財產品應有盡有,甚至還有與海外資本市場直接掛鉤的理財產品。金融機構的服務網點也多了很多。這些對我們談判者來講確實是很大的欣慰。
環球人物雜志:入世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幫助,有人說是人才,有人說是技術,有人說是管理經驗,有人說是資金。您覺得入世對中國哪一部分人影響最大?
龍永圖:入世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幫助是推進中國企業和產業成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成為全球產業鏈中的一個網絡。這個網絡形成,自然會吸引資金、人才,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會隨之而來。
入世意味著在更嚴格、更細致的規則下進行貿易,所以需要更多熟悉規則的人,因此我覺得入世對做外貿的人影響最大。入世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迎接挑戰中,他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自己,在物質財富上也有了更多的收獲。
挑戰:貿易訴訟增多 金融開放過于謹慎
環球人物雜志:當初對幾個“不利條款”的妥協曾讓您備受爭議,今天您如何看待這些條款和當時的妥協?
龍永圖:談判是斗爭和妥協的過程,只斗爭而不妥協,就不會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當初大家對“中國入世議定書”的第十五條非議最大。在反傾銷調查中,如果企業不能證明自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產品的,那么判斷是否構成傾銷,就依照一種特殊的規則,即議定書里講的第二種規則,但這只適用于中國企業,顯然這是有歧視性的。當時我們都不同意。
后來內部討論這個問題時,大家都覺得這個條款也可以接受。因為中國確實
0ec7e930ddcb39b70b697681be95a426有不少企業在對外出口的時候,采取了相互殺價、削價、傾銷的做法,自己打內戰。所以再次討論此條款時,朱镕基總理笑著對在場的李嵐清和吳儀同志講,你們幾任外貿部長沒有解決的問題,我看讓世貿組織的規則來管一管,也許能解決掉。
美國人對這個條款特別重視,認為有了這樣一個條款,一旦中國對他們的企業進行傾銷,就可以拿出這個板子來打中國企業。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和美國談判的好籌碼,所以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談判焦點。最后,朱镕基總理同意了美方這個反傾銷調查的標準可以存在15年。但借此,我們拿到了中國所需要的一些東西,比如當時美國一直逼我們允許其在中國銷售、制造、發行音像制品和其他文化產品。后來美國得到了“15年”,就把這一條放掉了。另外,美國人說一定要取消中國的化肥專營,讓外國公司也來經營化肥零售,我們一直不同意。美方拿到了“15年”后,把這一條也放了。實際上,我們是用一條不太重要的內容,換取了實際上更重要的一些條件。
環球人物雜志:但是10年間,中國作為爭端方參與了WTO的30起案子,且大多作為被訴方。2005年至 2009年間,國外對中國提起的反傾銷訴訟約為 338起,占全球總量的1/3以上。有批評認為這與當時我們入世談判的條款內容有關。您怎么看?
龍永圖:對新事物我們有個適應過程。中國在WTO爭端的維權,也經歷了從不熟悉到熟悉,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2002年,中國主動與歐盟等成員國一起,起訴美國鋼鐵保障措施,這是第一次主動出擊。還有浙江通領科技集團海外維權事件,長達5年的訴訟,最后完勝美國,都說明了我們正在學會或者已經學會用游戲規則來保護自己。另外,中國現在的貿易量是全球第二大,從邏輯上講中國是產生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正常的。
環球人物雜志:入世以來,中國很多曾經輝煌的民族品牌逐漸消亡。有批評認為我們的入世條款中沒有充分考慮保護民族產業的問題。您怎么看?
龍永圖:加入WTO后,競爭環境更加激烈,其結果必然是優勝劣汰、強強聯合。一方面,我們需要利用外貿規則,制定政策積極保護民族品牌。2008年,我國出臺了反壟斷法,在對待外資并購問題上已經日漸成熟。另一方面,面臨WTO的純市場化環境,企業也要從自身找問題,提升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否則只能處于被動地位。
環球人物雜志:很多人至今仍質疑我國的農業開放,認為加入WTO對農業承諾過大,農產品開放水平過高、過快等,導致很多外資進入并試圖壟斷我國農產品市場。您怎么看?
龍永圖:入世之初,中國承諾將農產品關稅由之前的23.2%降至15.35%,這遠低于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62%的水平。當時不但農民擔心,很多中國學者、官員也很憂慮。10年過去了,擔心的事情并沒有發生。相反,農產品出口規模和進口規模分別增長了1.7倍和4.8倍,中國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的農業出口也位列世界第五,特別是以水產、畜牧業為代表的深加工農產品出口額占到總額的50%。我們現在已經成為農產品的第三大貿易國,有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增加了333%。這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大的驚喜。
環球人物雜志:當時有人預言金融業將成為受WTO沖擊最大的行業。現在看來,外資銀行并沒有形成大的沖擊。您覺得原因是什么?
龍永圖:入世前,最讓國內金融機構擔心的是外資銀行的進入會擠壓市場份額。10年前,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上的資產規模接近萬億元,市場份額最多時占到5%;10年后,外資銀行在華資產規模增長到3萬億元,而市場份額卻降至2%。這說明我們受益于外資銀行帶來的“鯰魚效應”,國內銀行在開放競爭中得到激活和優化。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由10年前的17萬億元,增加到現在的超過百萬億元。
環球人物雜志:如果可以穿越回10年前,重新進行中國入世談判。您可能會改變哪些談判策略?爭取哪些條款內容?
龍永圖:會傾向于使開放的步伐邁得再大一些。比如當時對資本市場開放的承諾過于謹慎,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在中國10年,市場份額還不到2%,遠低于當時預估的15%—20%,基本上對國內銀行、保險形不成任何競爭。再加上對民營企業也不怎么開放,所以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的日子好過得很,也就等于沒有動力去深入改革。
我們發展到現在,最主要的軟肋,可能還是現有的體制以及人的素質不能適應中國當前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地位。
未來:充分落實WTO精神 公平對待中小企業
環球人物雜志:有人說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國際化、全球化的跨國公司。您認為未來中國政府在幫助企業轉型方面應該做些什么?
龍永圖:毫無疑問,中國有。比如海爾集團,世人皆知。海信集團也已分別在意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英國、美國等國家開設自己的分公司。
對于幫助中國企業轉型,首先,我認為要解決公平待遇問題。我們當時承諾要對所有中國企業實行國民待遇,但現在對中小企業、對民營企業還有一些不公平的、歧視性待遇。WTO的精神還要進一步表現在我們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承諾不要僅僅滿足在紙面上、數字上,我覺得一些大的承諾、原則性的承諾還有很大的空間去落實。
環球人物雜志:您是說WTO的精神還沒有充分落實到我們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龍永圖:是的。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軟實力的發展,都離不開繼續實施市場經濟。我們還需要繼續做好兩件事情:一是建立一個完整、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規則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法制經濟,規則經濟。入世之后,我們制定了19萬件法律法規,如保護知識產權等。但在執法方面仍存在很大問題。
第二,必須建立真正的市場文化、企業文化。企業要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講誠信,不能損害自己同胞的安全、健康、利益。只有提倡以誠信為基礎的市場文化,市場經濟才可能在扎實的基礎上運行。
環球人物雜志:WTO精神的實質就是公平和規范,對嗎?
龍永圖:WTO有兩個重要的“基石”:一是對內實行國民待遇、對所有企業實行非歧視待遇;二是對外實行最惠國待遇、對所有國家實行非歧視待遇。
環球人物雜志: 您說過,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我們還需要用WTO規則來規范我們政府和企業的一些行為。您認為政府還有哪些工作沒有做到位?
龍永圖:我認為政府要充分利用WTO的非歧視原則,來解決大企業和小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待遇不公平這一深層次問題。
從現在起,我們既要注重財富的創造,更要關注財富分配的公平和社會的穩定。在這個方面,中小企業發揮了關鍵作用,90%以上的工作崗位都是中小企業提供的。所以,到了該給中小企業國民待遇的時候了。
編輯:尹潔 美編:陳思璐 編審:謝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