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導航】
寫作時,我們怎樣才能做到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呢?
一、用詞貼切
用詞貼切,就是從幾個可用的詞語中,選出最恰當、最準確、最生動的那一個詞,把所要表達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寫作時要錘煉詞語,精選那些準確、具體、生動、鮮明和內涵豐富的詞語。
用詞貼切具體包括四種情況:
1.用心錘煉動詞。不同的動作要用相應的動詞來表達。這在寫以記人為主的記敘文或小說時尤為重要。
2.要選好形容詞。如描繪人物神態的形容詞、描摹色彩和形狀的形容詞等。這對記敘文和寫景抒情散文的寫作很重要。
3.用心錘煉疊音詞。如紅彤彤、綠油油、急匆匆、慢悠悠、黃燦燦、黑糊糊等。這些詞可以增強語言的音樂美。
4.用心錘煉色彩詞。
5.用心錘煉成語及其他四字短語。有時可以幾個成語或四字短語連用,能形成語言的和諧美。
6.用心選用些大眾口語。有些大眾口語很生動,也很形象,適當用一點,可以顯示出語言的活潑美。
7.可以少量選用一些文言詞語。所用的文言詞語應該是具有現實生命力的,用得好,可以體現出語言的典雅美。
如作文《感受鄉村》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拾一穗遺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麥子,心底的某一個角落被觸動;摘一顆包裹著陽光的橢圓形的碩果,心底的某個角落被觸動;撥一縷輕籠著湛藍色天空的薄霧,心底的某個角落被觸動。
這一段話中,作者用心錘煉“拾”“摘”“撥”幾個動詞,增強了文章的精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使文章富有文采。
二、句式靈活
現代漢語句式多樣,文言句式典雅,口語潑辣;長句周詳縝密,短句簡潔明快;獨詞句鮮明突出;感嘆句便于抒情;設問句、反問句加重語氣,引人深思;排比句、疊句氣勢磅礴;對偶句鏗鏘凝練;重復句余韻悠長。學生寫作時,如果能夠注意多種句式的綜合運用,語言就會生動活潑,抑揚頓挫,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句式靈活常有三種情況:
1.長短交錯。長句結構復雜,層次較多,表意嚴謹,精確細致,適合表達較為復雜的思想內容;短句的特點是簡潔,明快,靈活,易懂。長短句結合,錯落有致,便于抒情,使文章顯示出豐富的內涵。
2.整散結合。一篇文章中,全用整句便會呆板;全用散句就會缺少氣勢。如果整散句交錯運用,在整齊中求變化,在對稱中顯錯落,就能使語言具有流動感和節奏感。
3.多種句式綜合運用。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倒裝句等句式交錯使用,能以恰當的語氣表達豐富的內容。總之,不要一種句式用到底,要有變化。
這樣,只有做到用詞貼切與句式靈活,文章才能富有文采。
【范文精評】
24雙繡花鞋
□張悅
手拿一根鋼針,一枚頂針,在心靈不設防的一瞬間(“一瞬間”突出每時每刻都在想念著姥姥的心理),不小心讓思念主宰了我。我不由得想起我愛得最多也欠得最多的那個人——姥姥。往事不愿回首卻難以忘記。
姥姥有一雙巧手,小時候經常用五彩的線為我縫制繡花鞋。剛開始學走路時,我就穿著姥姥親手做的小豬鞋。我喜歡玩鞋上那兩只大大的耳朵,并且樂此不疲地走著,讓那兩只耳朵左右搖晃。那時,小豬鞋成了我的最愛。姥姥把我視為掌中寶,看著我高興的樣子,姥姥也樂呵呵的。姥姥常常對我說:“好孩子,姥姥會給你做最漂亮的鞋。”后來,按照我的喜好,姥姥會在鞋子上繡上小鴨子、小星星什么的。那時,我常引以為傲,在同伴面前炫耀(表明“我”對鞋子的喜愛)我的鞋子,稱贊姥姥那雙巧手。
上小學后,姥姥每隔一個月就會為我做一雙繡花鞋,并繡上精美的圖案:牡丹花、茉莉花,還有“平安”“一路順風”等字樣。冬天,姥姥做鞋時會放很多很多的棉花。姥姥說:“天涼了,這樣才不會把腳凍壞。”(語言描寫,突出姥姥對“我”的關愛。)
漸漸地,我長大了。我發現同伴們都穿上了運動鞋、皮鞋,各式各樣,漂亮極了,只有我一個人穿著布鞋,丑極了。(“漂亮極了”與“丑極了”形成對比,意在表明“我”對繡花鞋的厭惡,再也不喜歡姥姥為“我”精心做的繡花鞋了)因此,我不敢在人多的地方駐足,害怕別人注意到那老土的布鞋。
姥姥又給我送鞋了,看著那雙鞋,我不情愿(“不情愿”用詞準確,恰當地表明了“我”看到布鞋時的心情)地說:“姥姥,我有這么多雙鞋,就不用再做了。做這么多有什么用!”姥姥急忙答道:“當然有用。只要看到我外孫女穿著我親手做的布鞋,我心里就別提多高興了。”姥姥顯然沒有弄懂我的意思,我生氣地嚷道(厭煩情緒的再現):“我再也不穿繡花鞋了。它太丑了,太土了。我再也不穿土里土氣的鞋子了,丟死人了。人家現在講究新潮,誰還穿這玩意兒。”姥姥愣住了,也沒有說什么。在姥姥轉身的一剎那,我分明看到了姥姥在流淚。看著姥姥遠去的背影,我心里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但自那以后,我穿上了心儀已久的運動鞋,我體會到了所謂的“新潮”。
后來,姥姥搬走了,我總覺得身邊缺些什么,心里空空的。(沒有姥姥在身邊,沒有姥姥做的繡花鞋了,“心里空空的”。“我”雖然不喜歡布鞋,但心里還是希望姥姥能在身邊關心自己)兩年后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姥姥從我的生命中永遠地離開了。父母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個箱子。聽舅舅說那是姥姥的百寶箱,生前不允許任何人打開它。懷著好奇心,我打開了箱子。我驚呆了,里面竟然是一雙雙嶄新的布鞋,共24雙。(定語放在后面,意在突出兩年中姥姥還在給外孫女做繡花鞋,姥姥的關愛時時都在)原來,姥姥離開我家后,每隔一個月依舊(姥姥對外孫女的愛沒有停止)做一雙繡花鞋。姥姥仍希望看到外孫女穿著繡花鞋放風箏,跳繩……淚水頓時溢出了我的眼眶,我欠下了一份今生今世無法還清的債,它會讓我內疚一輩子。
我帶走了姥姥的百寶箱,每當閑暇時,我就會打開它。每每看到這24雙繡花鞋,眼前就會出現姥姥戴著老花眼鏡,手持繡花針,一針一線地做繡花鞋的情景。
24雙繡花鞋,讓我內疚,讓我懷念……
總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作者通過24雙繡花鞋,突出了姥姥對外孫女的關愛,讀來令人感嘆欷歔,熱淚盈眶。在語言上,本文不事張揚,不玩深沉,極為樸實地記敘了姥姥對作者的疼愛,而且本文綜合運用多種句式,使文章搖曳多姿。姥姥的語言很少,但形象卻很完整,對外孫女的關愛洋溢在字里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