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平谷區大桃產業雖然遭遇了50年一遇的冷冬,生產仍取得了歷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富民效果十分顯著。大桃總產2.8億千克,總收入9.447億元,比上一年分別增長2.84%、26.56%。
30年的發展,平谷的大桃生產在北京市乃至全國獨領風騷;20年來,平谷人篳路藍縷。從沒放松追求的腳步;10年來,大桃精品、營銷、綜合開發三大戰略的實施為果農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平谷自確立為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后,近10萬果農通過培訓提高素質,朝著“建設生態果業、科技果業、人文果業。努力打造都市型現代果業”和把平谷區打造成北京市生態第一區的目標邁進,為平谷區成為中國著名的大桃之鄉和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區作出貢獻。
1 平谷大桃“富豪\"榜
2010年,平谷大桃畝效益是其他區縣大桃畝效益的3.2倍。全市大桃面積3.13萬公頃,平谷區大桃面積1.47萬公頃,占全市的46.8%:全市大桃收入12.77億元,平谷區9.447億元,占全市大桃總收入的74%。
2010年,平谷區山區半山區15萬農業人口人均果品年收入是全市果農人均果品年收入的近2.3倍,人均果品年收入8004元,全市果區105萬農業人口人均果品年收入3486元。
2010年,峪口鎮實現9100多農民人均果品收入14410元:大華山鎮實現農民人均果品年收入11300元:南獨樂河鎮新立村連續3年大桃667平方米收入和果農人均年收入雙超萬元:峪口鎮興隆莊村全村實現大桃總收入2820萬元,全村大桃年收入達20萬元的有50戶。大桃收入5萬元以上的達90%:峪口鎮興隆莊村張寶志0.93公頃桃樹年收入31萬元……
2 大桃產業成為富民生態產業
平谷區借助獨特的區域優勢,從區域、品種、品質、反季節栽培等全面打造唯一性果品產品,生產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果品,大力發展“大桃一品帶動”生態富民果品產業,大桃產業已成為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特色代表,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生態產業。平谷成為世界最大的桃園、中國最大的桃鄉。
平谷區大桃種植面積為1.47萬公頃,占北京市的46.8%。品種格局上,建成了3個大桃優新品種中試基地和示范園,有白桃、蟠桃、油桃、黃桃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培育、篩選出了40多個優新品種。
3 花映綠谷果香天下
全區有10萬多農民從事果品生產,有15萬農村人口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果品生產,成為農民生產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對平谷區農民就業、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大桃產業與工業、旅游、文化等相關產業的緊密結合,產生的綜合經濟效益更加突出。
隨著國際桃花節、金秋采摘節等活動的舉辦,來平谷區賞花、采摘、休閑、度假的人越來越多,這種生態效益正在轉變為現實的經濟效益。
由于平谷大桃產業成績突出,富民效果明顯,被國家有關部委授予諸多榮譽稱號。農業部先后授予平谷“中國優質桃基地縣”、“全國綠色食品大桃基地”、“中國名牌農產品”等稱號:原林業部先后授予平谷“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一桃之鄉”、“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先進縣”等稱號。國家質檢總局先后授予平谷“全國大桃標準化生產先進區”、“首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京郊首個地方農產品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等稱號。國家工商總局為平谷區注冊了京郊首個“平谷+圖形”證明商標。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授予平谷“世界栽培桃樹面積最大區(縣)”稱號。平谷大桃不僅銷往國內30多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而且還銷往新、馬、泰、日、韓等十幾個亞洲國家以及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十幾個歐美國家。
4 人文果業獨領風騷
近些年來,平谷區努力發掘大桃產業的精神文化功能,建設了一批高標準觀光果園:“北京平谷國際桃花節”已成為平谷區固定的節日:桃花被定為平谷的區花;聘請區內外藝術家創作了京劇《大桃熟了》、大型評劇《桃花盛開的地方》等一系列話劇、詩歌、散文作品,舉辦了攝影、書畫、對聯等多種以桃文化為主題的比賽,豐富了平谷桃文化的內涵;依托大桃資源,開發了桃木梳、桃木劍、桃符、桃木生肖等200多個旅游產品;開發成功了“壽星”、“福娃”、“十二生肖”、“情侶”等系列桃果藝術品;開發了桃酒、桃花茶、桃花油、桃保健品、調味品等近百種產品。
“十五”時期,平谷區將根據市民對特色果品和唯一性果品的需求,加大名、特、優、新、奇品種的調整:實施果園景觀化建設,注入文化內涵;采取現代化的栽培模式;應用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把果園建成集旅游、觀光、休閑、采摘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人性化的果樹園區,通過人文果業建設,實現平谷果業經濟最大化,加快農民增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