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郊區藍莓產業“從無到有”對上海郊區而言,藍莓一直是不適合種植的品種,市面上銷售的少量藍莓鮮果多為進口產品,但筆者日前從上海農業部門了解到,通過品種篩選、土壤改良等辦法,一批優質藍莓品種已在滬郊“安家落戶”,目前整個滬郊種植面積已達66.7公頃,并且還在快速發展之中。今后,上海市民有望在家門口吃到更新鮮、更便宜的“黃金漿果”。
在金山呂巷鎮白漾村,有著20多公頃的藍莓基地。筆者在基地看到,每個大棚里種了幾十棵灌木樹,每棵矮樹上都結滿了一粒粒小小的藍色漿果。據了解,這里的藍莓目前已上市,將從7月一直持續到9月上旬,雖然賣到每500克200元,但仍供不應求。專家介紹,藍莓中所含的花青素是世界上常見41種水果蔬菜中含量最高的,食用藍莓可起到抗氧化、保護視力等效果。
該合作社負責人陸敏透露,這里是上海最早投產的藍莓基地,過程中得到了中國林科院、上海市林業站、上海交大等科研單位的大力支持,現在上市的藍莓品種主要有4種,667平方米產量都達到了300千克。可以說,不僅在口味還是產量上,都已獲得了成功。與北方藍莓相比,滬郊產的藍莓水分更多,口感也更具彈性:與進口藍莓相比,滬郊及時采摘的藍莓更加新鮮,而前者至少要在路上耽擱半個月。
為了讓藍莓適應上海氣候,合作社和農科專家經過了多年試驗。首先,藍莓對溫度十分敏感,一般要求冷積溫時間達到200~1200小時,而上海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于是他們引進40個左右的藍莓品種進行試種,最終篩選出了第一批適合上海氣溫條件的品種。其次,藍莓喜好酸性土壤,科技人員就進行了土壤改良,使土壤DH值保持在3.5~6。合作社還與市園林科研所合作開發了“藍莓種植專用介質”,種植戶可直接添加在土壤里,操作簡單。
作為“國家級藍莓種植示范基地”,合作社還為滬郊農民提供種苗和成套的種植技術。近幾年來,合作社產出的藍莓大多供應五星級酒店,每667平方米產值相當驚人,周邊農民看了紛紛要求引種藍莓。為此,合作社精心培育了5萬多株優質種苗,并為農民舉辦幾十場培訓課,農戶一旦購買了種苗,科研人員就會把一整套技術傳授給他們,遇到問題還可隨時請教。
迄今為止,合作社已在金山、閔行、奉賢、崇明等地發展了17個基地面積達到66.7公頃。接下來,合作社還將引進100個多新品種,以篩選出更多適合滬郊的藍莓品種,推動滬郊藍莓產業逐步壯大起來。
滬上最大“獼猴桃基地”落戶航頭
總面積達53.3公頃的獼猴桃產業基地日前落戶浦東航頭鎮。該基地建成后將成為申城最大的獼猴桃培育中心,航頭也將成為上海的“獼猴桃之鄉”。
習慣了微酸、砂質土壤的獼猴桃在上海地區一度“水土不服”。2000年起,上海農夫果園公司在航頭鎮豐橋村建起了6.7公頃的獼猴桃種植基地,與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優良品種進行試種。10年來,他們采用高境栽培技術,克服了上海土壤鹽堿度較高、地下水位高的問題,以較低的成本解決了土質問題,培育出上海本土獼猴桃品牌“真一”,并形成上海最大的獼猴桃示范園。據介紹,航頭獼猴桃價格略高于超市賣場,但因口味好在市場上頗為搶手。去年上海農夫果園的30萬千克獼猴桃僅通過電話訂購、直銷的方式就被搶購一空。
據悉,目前上海超市里國外進口獼猴桃“霸占”了高端市場,而普通獼猴桃多來自陜西、四川等地,本土培育的獼猴挑尚在少數,更沒形成品牌效應。
上海農夫果園副總經理李本松說,新的獼猴桃產業基地預計5年內輻射推廣3333公頃,帶動周邊農民共同種植、統一銷售,建立新型果業生產模式基地,預計進入豐產期后,該基地年產值將達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