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位于黃淮平原的中南部,是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光照適中,雨量充沛,積溫高,熱量足,無霜期長,很適合巨峰系葡萄的生長。我縣自20世紀80年代末引入巨峰系葡萄以來,通過精細管理,高標準栽培,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將其早豐,優質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技術指標
1年壯條,2年豐產,667平方米產850-1000千克,3年高產,667平方米產1500-2000千克,4年后保持667平方米產2000-2500千克。
2、技術要求
(1)高標準建園。挖深0,8米,寬l米的定植溝,有機肥和表土混合后放入溝內,同時施入適量尿素,過磷酸鈣等復合肥。選壯苗栽植,株行距1米×2米或1.5米×2米,栽后澆足水,定植溝上覆蓋地膜。(2)及早追肥與澆水,實現一年壯條。幼樹栽培后,從5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月中旬1次,連續追肥4次,施后澆水。前2次追尿素,每次每株0.1千克,后2次追同樣量的尿素,混合過磷酸鈣0.25千克,或追復合肥0.15千克。每次噴藥時混入O.3%的尿素8—9月混入0.2%的磷酸二氫鉀。
3、綜合管川技術
3.1整形修剪
3.1.1
整形采用籬架栽培,多主枝水平扇形整枝。其整形方法是:在1-15米株距情況下,一般3個左右主蔓,在架面呈水平扇形分布,主蔓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采用長、中、短梢結合修剪。每年對結果母枝和主蔓(4~5年后)進行更新。主蔓上不留側枝,每隔30-40厘米留一個結果枝組,水平引縛到第1或第2道鐵絲上。
3.1.2修剪
(1)冬剪。在12月底至次年元月中下旬完成。結果母枝剪留數量:每平方米有效架面留4-5個。剪留強度:中、長、短梢相結合。
剪口指標:主梢大部分采用長梢修剪,留6-8芽,副梢留2-4芽,主梢剪口粗度在0.67-0.7厘米,副梢剪口粗度應在0.4-0.5厘米。
結果枝組的更新:采用雙枝更新和單枝更新。對結果枝組有兩個以上結果枝的,一個枝中長梢修剪,一個枝短梢修剪。單枝更新是對有一個結果母蔓的剪法,一般行中梢剪。
(2)夏季修剪(生長季修剪)。
①引縛、綁蔓:包括綁老蔓和定枝后的新蔓,綁蔓做到水平或傾斜引縛。
②抹芽、定枝:抹芽時去掉弱芽,多生芽,老蔓上萌發的無用隱芽。定枝是在新梢長到15N20厘米,能看清花序發育狀況時進行,每平方米有效架面留9個左右新梢,每667平方米留6000個左右新梢。如植株長勢好,肥水充足時可多留20%的結果新梢,不留發育枝:如植株生長勢弱,除留足結果枝外,還應視架面疏密,多留發育枝。以增強樹勢,提高產量。
③新梢摘心和副梢處理:當發育枝長到8-10片葉時摘心,結果枝果穗上方新梢長到5片葉時,及時對新梢進行摘心。副梢萌發后,結合摘心,將花序以下副梢全部從莖部去掉,果穗以上的副梢留頂端2個,1-2片葉時反復摘心。摘心、除副梢要反復進行。
④去卷須、疏花序、掐穗尖、摘心:及早摘除卷須,花序采用“壯二中一弱不留”的方法進行疏除,在開花前一周左右掐去花序先端1/4-1/5,并去掉多余小穗和穗尖,后期去掉遮蓋在果穗上的老葉,以提高果實品質。
⑤果實套袋:花后10天,及時疏除小果粒,噴藥后進行果實套袋工作。
3.2合理施肥
(1)追肥。第1次,萌芽前,每株施0,1千克尿素:第2次,終花期至果實膨大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糞2500千克,尿素25-3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也可施入專用三元肥100-150千克:第3次。在果實硬核期(7月中旬),以磷、鉀為主,每株施磷0,25千克,鉀0,20千克。(2)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10月上旬施人,并混入過磷酸鈣每株0,5千克。此時有利根系恢復和吸收。
3.3灌溉與排水
發芽前,開花前,幼果膨大期是大量需水期,所以應澆好催芽水,催花水、催果水、封凍水,其他時期結合追肥靈活掌握。葡萄怕澇,降雨過多,易引起裂果,滋生病蟲害,影響品質,必須及時排水,以防澇災。
3.4病蟲害綜合防治
葡萄害蟲主要有紅蜘蛛、透翅蛾、虎天牛、二星葉蟬等,病害主要有葡萄白腐病、黑痘病,霜霉病等,應采取以下綜合措施進行防治。
(1)農業防治措施。搞好冬季清園工作,減少越冬病蟲源。剪除病蟲枝,刮除老翹皮,清理出園并燒毀。生長期隨時剪除病蟲蔓,病蟲果,集中深埋或燒毀。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控制氮肥用量,合理修剪,適量負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樹體抗病能力。(2)化學防治措施。萌芽前樹體噴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地面用2波美度石硫合劑加3%五氯酚鈉混合液噴灑,鏟除越冬病菌。生長期,根據病蟲發生情況,適時噴藥進行保護或防治,一般用藥5-6次,應選擇果園允許使用的藥劑種類,如吡蟲啉、阿維菌素、蛾螨靈、菊酯類、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乙磷鋁錳鋅、粉銹寧等。噴藥要均勻細致,不重不漏,提高藥效,防止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