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蘋果樹腐爛病的發生癥狀
(1)潰瘍型。冬春季發病后,以結果樹主枝與枝干分權處最多。被害樹皮黃褐色,病斑初呈圓形或橢圓形,稍降起,病斑木質部組織松軟,水漬狀,逐漸質地松軟,手壓凹陷,易撕裂,有時流出黃褐色汁液,皮層濕腐,有酒糟味。干后,同現瘤狀小突起,邊緣有裂縫,突破表皮后露出黑色小斑點,嚴重時,涌出金黃色卷曲的絲狀物,后期受害部位上的枝干干枯死亡。
(2)枯枝型。枯枝型春季多發生在2-4年生的小枝條、果臺、干樁等部位上的病斑,春季發病后小枝病斑形狀不規則,病疤紅褐色既不降起,也不呈濕腐狀,后期病部菌絲迅速蔓延環溢枝條,也出現黑色小粒點。癥狀尤為明顯,導致生長衰弱,主枝或整株失水發病枯死。
(3)病果型。果實受害后,產生暗紅色的病斑,呈圓形或不規則病斑,邊緣清晰。病部較軟,略帶酒糟味,黃褐色或紅褐色交替輪紋狀向果心發展,后期病斑中部可形成突起的黑色顆粒,散生、聚生或輪紋狀排列,遇雨水可擠出孢子角。
2、致病的原因
(1)氣候因素。倒春寒使早春果樹受低溫、霜凍等襲擊,使果樹韌皮部形成層嚴重受凍,甚至變黑枯死,為侵染提供方便。
(2)管理粗放,大小年嚴重。部分管理粗放蘋果園進入盛果期,隨著樹齡增大和產量提高,樹體抗病力逐漸減弱,加之,普遍存在施肥單一,時期單一,果園有機肥投入少,重施氮肥輕施磷鉀肥,土壤肥力極度匱乏,不疏花疏果,留果過量,干旱缺水、枝條紊亂和病蟲危害等多種因素,大年后蘋果樹勢衰弱,腐爛病發生嚴重。另外,大部分果農在防病時不嚴格按照規范操作,造成腐爛病的流行。
(3)果園存在大量病原菌。大多數果農在采摘完蘋果后,不及時清園。待次年萌芽期,病原菌就感染樹叉,剪鋸口等部位。
(4)修剪不合理,機械損傷。修剪時剪鋸口未涂保護劑。剪口鋸口不做處理,發病率達3%。
(5)其他病蟲傷害。蘋果樹紫紋羽病,紅蜘蛛,落葉病和爛根病危害使樹勢衰弱,抗病力大大降低。
(6)蘋果品種和土壤類型發病率不同。老紅星發病率最高,其次是元帥、紅富士、新紅星。紅褐土果園發病率最高,其次是黑壚土、黃沙土、黃綿土。
(7)其他因素。不良的環境因素也可誘發腐爛病的發生,如:夏末秋初的連續降雨,冬季的雪凍,初春的干旱等:另外,工具操作時不認真消毒和刮治技術不規范都可引起腐爛病。
3、防治措施
蘋果腐爛病防治必須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及時刮治病斑等措施,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1)深翻土壤,增施有機肥。在初冬或早春,深翻改土,增施基肥,做到氮、鉀、磷配合施用,特別是鉀肥,對防治蘋果樹腐爛病很重要。
(2)適時追肥和灌水。每年2次追肥,第1次在開花后,第2次在蘋果膨大期。葉面肥,1年1次,在生長后期果實著色前,葉面噴0,3%的磷酸二氫鉀。并且設立澆灌系統。
(3)嚴格疏花疏果,控制結果量。及時疏花,間隔25厘米,選留1個粗壯花序,然后將其他多余花序全部疏除,坐果后再行定果,依樹勢強弱程度定產,以葉果比50-100:1留果。
(4)清除病枝病皮,減少病源污染。結合冬剪,清除枯死樹、病枝、殘樁、病果臺,剪下的病枝條、病死樹,及時清除集中燒毀。剪鋸口及其他傷口用煤焦油或油漆封閉,減少病菌侵染途徑。在5--7月份樹體營養充足愈傷能力強時重刮皮,露出新鮮組織,切不可刮到木質部,促進愈合。
(5)刮除病斑,要常年堅持,隨發現隨治療。每年2—5月份,樹液開始流動,腐爛病菌也趁機侵染,此期要徹底將黑色的老死皮全部刮除,并刮掉病斑邊緣0,5厘米的健皮,不要刮成菱形,不留死角,不拐急彎,不留毛茬。然后涂抹殺菌劑,如:50倍液菌立滅、45%施納寧100倍等。在涂藥的病斑上涂抹黃泥,約1厘米厚,用握料帶包扎,寬約10-15厘米,2個月后病斑脫落,周圍產生愈合組織。
(6)防治其他病蟲害。要及時防治果樹病蟲害,加強對透翅蛾、蚜蟲、吉丁蟲、褐斑病等枝干病蟲害的防治:6月下旬葉螨發生期,交替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或1,8%齊螨素4000倍或卡死克1500倍進行防治。
(7)橋接復壯。對已感染腐爛病菌衰弱的樹體,若還有生產價值,就及時橋接補救,一般在清明前后進行。橋接時,先將傷口壞死處刮凈消毒,將枝條上端與傷口上面皮層接合,或另外取一健壯枝條,將其下端接在傷口下面的皮層內,將其上端接在傷口上面的皮層內,然后,固定接口,蠟封,用塑料布綁扎處理,并在病樹根莖部位埋50厘米土堆。對于清理下來的病枯枝和刮下來的病樹皮要收集起來,集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