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施葡萄促早栽培中,葡萄進入深休眠后,只有休眠解除即滿足品種的需冷量才能開始加溫,否則過早加溫會引起不萌芽,或萌芽延遲且不整齊,而且新梢生長不一致,花序退化,漿果產量和品質下降等問題。因此,在促早栽培中,我們常采取一定措施,使葡萄休眠提前解除,以便提早扣棚升溫進行促早生產,在生產中常采用人工集中預冷等物理措施和化學破眠等人工破眠技術措施達到這一目的。
1、設施葡萄常用品種的需冷量
葡萄解除內休眠(又稱生理休眠,自然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溫時數或單位數稱為葡萄的需冷量。即有效低溫累積起始之日至生理休眠解除之日時間段內的有效低溫累積。
1.1常用估算模型
1.1.1 低于7.20c模型(1)低溫累積起始日期的確定:以深秋初冬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7.2℃的日期為有效低溫累積的起始日期,常用5日滑動平均值法確定。
(2)統計計算標準:以打破生理休眠所需的≤7,2℃低溫累積小時數作為品種的需冷量,≤7,2℃低溫累積1小時記為1小時。單位為小時。
1.1.2 0-7.20C模型
(1)低溫累積起始日期的確定:以深秋初冬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70.2℃的日期為有效低溫累積的起始日期,常用5日滑動平均值法確定。
(2)統計計算標準:以打破生理休眠所需的0-7,2\"C低溫累積小時數作為品種的需冷量,0-7.2℃低溫累積1小時記為1小時,單位為小時。
1.1.3猶他模型
(1)低溫累積起始日期的確定:以深秋初冬負累積低溫單位絕對值達到最大值時的日期即日低溫單位累積為零左右時的日期為有效低溫累積的起點。
(2)統計計算標準:不同溫度的加權效應值不同,規定對破眠效率最高的最適冷溫1個小時為1個冷溫單位,而偏離適期適溫的對破眠效率下降甚至具有負作用的溫度其冷溫單位小于1或為負值,單位為C·U。換算關系如下:2.5-9.1℃打破休眠最有效,該溫度范圍內1小時為1個冷溫單位(1C·U);1.5-2.4~及9.2-12.4℃只有半效作用,該溫度范圍內1小時相當于0.5個冷溫單位:低于1.4℃或12.5-15.9℃則無效,該溫度范圍內1小時相當于0個冷溫單位:16-18℃低溫效應被部分抵消,該溫度范圍內1小時相當于0.5個冷溫單位:18.1-21~C低溫效應被完全抵消,該溫度范圍內1小時相當于-1個冷溫單位;21.1~23℃溫度范圍內1小時相當于2個冷溫單位。
上述需冷量估算模型均為物候學模型,因此其準確性受限于特定的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究竟以何種估算模型作為我國設施葡萄品種需冷量的最佳估算模型有待深入研究。
1.2設施葡萄常用品種的需冷量
表1不同需冷量估算模型估算
的不同品種群品種的需冷量2促進休眠解除的技術措施
2.1物理措施
2.1.1三段式溫度管理人工集中預冷技術
利用夜間自然低溫進行集中降溫的預冷技術是目前生產上最常用的人工破眠措施,即當深秋初冬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7-10℃時,進行扣棚并覆蓋草苫。在傳統人工集中預冷的基礎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葡萄課題組創新性的提出三段式溫度管理人工集中預冷技術,使休眠解除效率顯著提高,休眠解除時間顯著提前,具體操作如下:人工集中預冷前期(從覆蓋草苫始到最低氣溫低于0℃止):夜間揭開草苫并開啟通風口,讓冷空氣進入,白天蓋上草苫并關閉通風口,保持棚室內的低溫:人工集中預冷中期(從最低氣溫低于O℃始至白天大多數時間低于0℃止):晝夜覆蓋草苫,防止夜間溫度過低:人工集中預冷后期(從白天大多數時間低于0℃始至開始升溫止):夜晚覆蓋草苫,白天適當開啟草苫,讓設施內氣溫略有回升,升至7-10℃后覆蓋草苫。
人工集中預冷的調控標準:使設施內絕大部分時間氣溫維持在2。9℃,一方面使溫室內溫度保持在利于解除休眠的溫度范圍內,另一方面避免地溫過低,以利于升溫時氣溫與地溫協調一致。
2.1.2帶葉休眠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葡萄課題組多年研究結果表明:在人工集中預冷過程中,與傳統去葉休眠相比,采取帶葉休眠的葡萄植株提前解除休眠,而且葡萄花芽質量顯著改善。因此,在人工集中預冷過程中,一定要采取帶葉休眠的措施,不應采取人工摘葉或化學去葉的方法,即在葉片未受霜凍傷害時扣棚,開始進行帶葉休眠人工集中預冷處理。
2 2化學措施
2.2.1常用破眠劑
(1)石灰氮Ca(CN)2。在使用時,一般是調成糊狀進行涂芽或者經過清水浸泡后取高濃度的上清液進行噴施。石灰氮水溶液的一般配制方法是將粉末狀藥劑置于非鐵容器中,加入4-10倍的溫水(40℃左右),充分攪拌后靜置4-6小時,然后取上清液備用。為提高石灰氮溶液的穩定性及其破眠效果,減少藥害的發生,適當調整溶液的pH值是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在pH值為8時,藥劑表現出穩定的破眠效果,而且貯存時間也可以相應延長,調整石灰氮的PH值可用無機酸(如硫酸、鹽酸和硝酸等),也可用有機酸(如醋酸等)。石灰氮打破葡萄休眠的有效濃度因處理時期和品種而異,一般情況下是1份石灰氮對4-10份水。
(2)單氰胺(H2CN2)。一般認為單氰胺對葡萄的破眠效果比石灰氮更好。目前在葡萄生產中,主要采用經特殊工藝處理后含有50%有效成分(H2CN2)的穩定單氰胺水溶液一Dormex(多美滋),在室溫下貯藏有效期很短,如在1.5-5℃條件下冷藏,有效期至少可以保持1年以上。單氰胺打破葡萄休眠的有效濃度因處理時期和品種而異,一般情況下是0.5%-3.0%。配制H2CN2或Dormex水溶液時需要加入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一般按O.2%,0.4%的比例)。一般情況下,H2CN2或Dormex不與其它農用藥劑混用。
2.2.2專用破眠劑在葡萄休眠解除機制研究的基礎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葡萄課題組(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綜合研究室設施栽培團隊)研制出破眠綜合效果優于石灰氮和單氰胺的葡萄專用破眠劑(已申請專利)。
2.2.3注意事項
(1)使用時期。①促進休眠解除:溫帶地區葡萄的冬促早或春促早栽培使休眠提前解除,促芽提前萌發,需有效低溫累積達到葡萄需冷量的2/3-3/4時使用1次。亞熱帶和熱帶地區葡萄的露地栽培,為使芽正常整齊萌發,需于萌芽前20-30天使用1次。施用時期過早,需要破眠劑濃度大而且效果不好:施用時期過晚。容易出現藥害。
②逆轉休眠:葡萄的避眠栽培或兩季生產(秋促早栽培),促使冬芽當年萌發,需于花芽分化完成后至達到深度自然休眠前結合剪梢、去葉等措施使用1次。
(2)使用效果。破眠劑解除葡萄芽內休眠使芽萌發后,新梢的延長生長取決于處理時植株所處的生理階段,處理時期不能過早,過早葡萄芽萌發后新梢延長生長受限。
(3)使用時的天氣情況。為降低使用危險性,且提高使用效果。石灰氮或單氰胺等破眠劑處理一般應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氣溫以10-20℃最佳,氣溫低于5℃時應取消處理。
(4)使用方法。直接噴施休眠枝條(務必噴施均勻周到)或直接涂抹休眠芽:如用刀片或鋸條將休眠芽上方枝條刻傷后再使用破眠劑破眠效果將更佳。
(5)安全事項。石灰氮或單氰胺均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在處理或貯藏時應注意安全防護,要避免藥液同皮膚直接接觸,由于其具有較強的醇溶性,所以操作人員應注意在使用前后l天內不可飲酒,
(6)貯藏保存。放在兒童觸摸不到的地方:于避光干燥處保存,不能與酸或堿放在一起。
3、科學升溫
3.1冬促早栽培
根據各品種需冷量確定升溫時間,待需冷量滿足后方可升溫。葡萄的自然休眠期較長,一般自然休眠結束多在12月初至1月中下旬。如果過早升溫,葡萄需冷量得不到滿足,造成發芽遲緩且不整齊、卷須多,新梢生長不一致,花序退化,漿果產量降低,品質變劣。
3.2春促早栽培
春促早栽培升溫時間主要根據設施保溫能力確定,一般情況下扣棚升溫時間為在當地露地栽培葡萄萌芽時間的基礎上提前2個月左右的時間。
3.3秋促早栽培
于早霜來臨前升溫,防止葉片受霜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