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回放
黃女士,48歲,我們的家庭卡會員。既往身體狀況良好,沒有器質性疾病,只是近幾年來,天氣一變冷就會出現皮膚瘙癢,開始是雙側小腿皮膚難以忍受的發癢,不能撓,越撓越癢。不癢的時候,皮膚跟正常一樣,白天還好,到了晚上就發作,睡著了還會被“癢”醒,閉著眼睛要“撓”舒服了才能再次入睡。曾到醫院看過幾次,醫生說是皮膚瘙癢癥,用點兒藥當時輕些,一停用還會反復。這種狀況逐年加重,大腿、腰腹、胳膊皮膚都加入瘙癢隊列,撓過的地方傷痕累累,有的部位還出現了皮疹,干脆不下去了,天氣轉暖時自動痊愈。不是“毛病”的毛病弄得她身心疲憊,想起來就渾身發癢,現在,最懼怕的事情就是過冬。
指標分析
1 48歲,中年人;
2 皮膚瘙癢,初起時無固定型皮疹;
3 白天輕晚上重;
4 寒冷季節出現,天氣轉暖時自動痊愈;
5 藥物治療能暫時緩解癥狀;
6 身心疲憊。
以上表現為冬季皮膚瘙癢癥的特有癥狀,在癥狀出現之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能將瘙癢減輕到最低程度。
健康加油站
皮膚瘙癢是一種自覺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損害的皮膚病。屬于神經精神性皮膚病,是一種皮膚神經官能癥疾患。臨床上將只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者稱之為瘙癢癥,屬中醫“癢風”的范疇。可全身發生,尤以面、背和四肢為多。普通型皮膚瘙癢一般是皮膚干燥造成的。
皮膚瘙癢分普通型和過敏型:根據范圍可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后者多局限在肛門和外陰部。全身性皮膚瘙癢常見原因為內分泌失調和冬季瘙癢,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精神性因素以及過度清潔皮膚造成皮膚脫脂干燥也可引起瘙癢。常見癥狀有劇烈瘙癢,可見于全身或局限于肛門、陰囊或女陰部,為陣發性、癢感劇烈,多在夜間加重,影響睡眠。患者常用手抓撓不止,抓撓過度可發生抓痕、血瘀導致繼發性皮損,日久可出現濕疹化、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
冬季皮膚瘙癢主要是由皮膚干燥引起,常見原因有:
1 年紀增長:隨著年紀增長,中老年人的皮膚因為生理性退化皮膚保存水分的能力下降,皮脂分泌減少,皮膚表面缺乏足夠的皮脂保護,造成皮膚中的水分減少。
2 皮脂分泌不足:皮膚的表面是由皮脂膜形成,可幫助肌膚維持適當的水份,一旦皮脂的分泌減少,就無法滿足制造皮脂膜的需要,皮膚鎖水能力下降,從而出現干燥缺水。
3 氣溫下降:冷冽的寒冬里,皮脂和汗水的分泌都會急速減少,再加上空氣干燥,使得皮膚的水份逐漸蒸發,皮膚的表面變得粗糙、起屑,緊繃,條紋,過敏、搔癢。
4 睡眠不足、疲勞:肌膚沒有得到正常的休養,會影響到自身的鎖水機能,使皮膚嚴重缺水,同時,因無法保證氧分的供應,皮膚會營養不良,導致干燥、脫屑等狀況出現。
5 減肥及偏食:極端的減肥及偏食也會使皮膚變得干燥,當皮膚無法得到充分的營養素時就會失去彈性及水份,使皮膚變得干燥而脆弱。
6 其它原因:室內的暖氣溫度過高,使用過熱的水洗澡,使用具刺激性的香皂或清潔劑,內分泌改變,如婦女在絕經后雌激素分泌減少等。
很多皮膚疾病都是因為皮膚干燥導致的,什么樣的皮膚算干燥?做個小測試,看看自己的皮膚是否進入了“干燥危險期”。
◆整張臉感到緊繃;
◆用手掌輕觸時沒有濕潤感;
◆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呈現出干巴巴的狀態;
◆有的部位有干燥脫皮現象;
◆洗澡過后有發癢的感覺。
如果你有上面5項中的3項,說明你的皮膚已經在給你敲警鐘,要盡早采取措施應對了。
健康處方
1 科學洗澡:減少洗澡次數。每周1~2次為宜,一般不要超過15分鐘,水溫不宜過高,洗澡時不要過度搓洗皮膚,使用深層保濕沐浴露潔膚。
2 增強潤膚:浴后在皮膚尚未完全干的情況下,在身體各部位涂上潤膚乳液,瘙癢部位稍加些量,既可以鎖住皮膚水分又不會污染衣被。
3 保暖保濕:冬季著衣冷暖要適度,穿著過于厚重會導致體內汗液蒸發過多而使皮膚含水量減少:室內使用加濕器保濕。
4 小心穿著:內衣以棉織品為宜,應寬松舒適,避免摩擦;冬季的內衣褲洗凈后盡量在太陽下曝曬,不要陰干。
5 注意飲食:不要等渴了再飲水,每天至少8杯水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膚的水分供給。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黃色和深綠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西蘭花、西紅柿、橙子、紅薯等,避免辛辣食物。
6 適當鍛煉:鍛煉時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冷熱刺激。
7 內在調理:生活規律,早睡早起,保證7~8小時的有效睡眠;注意心理壓力的自我調節。
8 合理用藥:瘙癢嚴重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薄荷、冰片的止癢藥膏(水)來止癢,不要隨意使用含激素的外用藥,避免皮膚萎縮、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等副作用。
自療效果
去年12月份起,黃女士開始按照我們的指導一步一步地去做,搔癢發作次數減少,程度減輕,有時疏忽搔癢再來時,馬上注意潤膚、保濕、多飲水后也能減輕癥狀;原有的皮疹和抓痕均已消失,沒有留下色素沉著。今年剛入秋,全套預防措施均已啟用,都進入12月份了,往年的“悲劇”還沒上演,今后的冬天,不再瞑怕皮膚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