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是很好的養生保健食品。關于養生食品的營養價值,現在流行這么一句話:四條腿的(營養價值)不如三條腿的,三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一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意思是說魚的營養價值相比雞鴨牛羊等動物的營養價值更高。
民間吃魚養生法有道理嗎?
關于吃魚養生的民間說法,那也不少。比如鯽魚催乳、吃花魚助身體康復等。甚至一位健康書籍的作者馬悅凌宣稱生吃泥鰍可以治病。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說法一:鯽魚催乳
民間說法:鯽魚可以催乳,尤其是孕婦產后要多吃鯽魚煮的湯。
專家觀點:對于鯽魚催乳的說法,營養專家馬力平教授認為是民間的說法,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如果吃鯽魚真的能催乳,那么有可能是鯽魚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質在作用。而大多的魚類都含大量蛋白質,并非只有鯽魚。而吃魚催乳是否有用,則要根據個人身體調養,才能奏效。
對此,老中醫閔范忠則認為有一定中醫原理,鯽魚有益氣健脾、清熱解毒、通脈下乳、利水消腫等功效。中醫的食療中,用鮮活鯽魚與豬蹄同煨,連湯食用,可以治療產婦少乳。鯽魚油有利于心血管功效,還可降低血液黏度,促進血液循環。
◎說法二:吃甲魚,助體力
民間說法:甲魚是魚類動物中的極品,如果是野生的甲魚,其價格每公斤200元以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更是有我國長跑運動員隊伍“馬家軍”在每次緊張訓練之后都會喝上甲魚湯以便快速恢復體力。
專家觀點:甲魚滋陰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治療盜汗、潮熱、困倦等,是快速恢復體力的好食品。通常在喝完甲魚湯之后,再睡上一覺,體力便得到大大的恢復,是運動員們常喝的珍品。女性朋友若可一月吃一次還可調節內分泌,改善膚色。
◎說法三:骨折受傷吃花魚
民間說法:大病康復時,或骨折受傷時吃花魚能補身體。據老人說,吃花魚能讓身體恢復得更快。
專家觀點:這種民間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中醫學里,受外傷之后最好的生肌斂口、活血化瘀的食補就是花魚。此外,花魚還有很好的補鈣作用可促進鈣質的吸收。傳統做法中,花魚腥味很重,但是在煮花魚時盡量不要放生姜除腥,應該放血除腥。因為放姜煮花魚容易導致傷口腫大。
◎說法四:泥鰍能生吃
民間說法:在很多老人的觀念中,泥鰍也是受傷后的補品之一。有人甚至建議市民生吃泥鰍治病養生。
專家觀點:到底泥鰍能不能治病呢?泥鰍是魚類動物中,活血化瘀,生肌斂口能力較好的品種之一,泥鰍有補中益氣、祛毒除痔、消腫護肝等功能。但是,泥鰍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不宜生吃,因為當前環境污染嚴重,生吃泥鰍易患肝吸蟲。
◎說法五:鯉魚是發物
民間說法:民間認為,鯉魚和老公雞一樣,一些患有頑疾的患者不宜吃,易導致病情復發。
專家觀點:老中醫閔范忠認為,這個說法目前還沒有依據,但也不是對民間說法的全盤否定。閔范忠介紹,傳統上,南方人不大喜歡吃鯉魚,可能是其性溫的緣故,而相對來說北方人更喜歡吃鯉魚,因為鯉魚有滋陽補肝腎的效果。鯉魚還有補血的功效。民間認為有外傷的人也不宜吃。同時加入當歸、紅棗蒸煮,可治療女性月經不調及痛經。
患有感冒咳嗽的人不宜吃鯉魚。鯉魚的肚腩兩邊有一根筋,里邊有很強的毒素。因此在吃鯉魚前要把那根筋抽掉。鯉魚是溫補性的,又因其體內有一定的毒性,清蒸時其肉質不夠嫩滑,因此傳統做法中以做湯和紅燒為主。在秋天和冬天吃,更能起到補身子的功效。
◎說法六:塘角魚很補但很臟
民間說法:老人們都說塘角魚是很補的一種魚,可也有人認為,塘角魚生活在水溝淤泥中,魚肉其實很臟。
專家觀點:其實塘角魚很補,對手術過后或者受外傷的患者的身體有很好的修補作用。很多人認為,小的塘角魚,肉質更嫩滑,更有營養價值,實際上大個的塘角魚比小個還更有營養價值,因為大個的塘角魚的肌肉更加成熟,蛋白質含量更高。小孩子面黃肌瘦,不愿進食、挑食、營養不良時,中醫稱其為“疳疾”,通常情況下,塘角魚是疳疾的最好食療,配上一些中藥一起蒸煮后,其味道鮮美,孩子一天一餐對治療疳疾很有用處。
塘角魚的皮就是一個很好的保護膜,很多細菌很難滲透魚體,只要將魚鰓完整取出,并洗凈煮熟塘角魚就可放心食用。
常常有人會把塘角魚和鯰魚混淆在一起,很難分辨。其實鯰魚的頭稍平,魚身顏色較為花哨,有如“迷彩服”。塘角魚的頭是偏三角形,而且有兩根大刺骨,純色。
延伸閱讀:男人吃魚更長壽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男人吃魚長壽,女人吃魚美容。”日本民族繁衍后代的能力強盛,民間認為就是因為日本男人喜歡吃魚生(即吃生魚片)的緣故。營養專家認為,魚類蛋白確實對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以及保養有很好的作用,而魚類的鮮嫩肉質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女性的肌膚有緊致、祛痘的功效。
吃魚養生不是美其名是確有其實。今年101歲的羅鼎華是一名畫家,他是廣西上林人,雖已上了年紀但卻仍然耳聰目明,吐字清晰,作畫、寫字十分漂亮工整,每天神清氣爽,身體仍是硬邦邦的。廣西壯醫醫院藥劑科主任藍日春介紹,這位長壽老人在年輕時特別喜歡吃魚生,有時甚至每日一餐,至今已堅持七十多年了。當前,羅鼎華仍是堅持每個星期必吃一次魚生,他習慣爆炒黃豆,將其磨成粉狀,其次粘上花生油,與魚生一起吃,味道鮮嫩可口、香美無比。
藍日春介紹,據《禮記·王制》載:“南方日蠻,有不火食者矣”。指的是南蠻有生食食物的習俗。生魚片,壯族地區俗稱魚生,《本草綱目》曰“味甘性溫,開胃口,利大小腸,補腰腳,補陽道”。魚生為環大明地區至今仍保留的傳統食俗,多用于接待貴客,對養生大有裨益。藍日春提醒,只有清水河里天然野生的魚做出來的魚生,才是養生的,而由于當前生活環境污染嚴重,很多荷塘里的魚的生長環境受到污染,吃了容易患上肝吸蟲,因此建議魚生也是少吃為好,除非可以保證魚的來源是在不受污染的清水河。
如何選魚有講究
都說吃魚養生,可要怎么吃?吃哪種魚?這也是有一定講究的。看專家們怎么建議。
◎吃魚比吃肉更養生
有一種說法說,吃魚比吃肉更養生,為甚么呢?因為魚是水生動物,它含有豐富的卵磷脂,以及其所含的蛋白質比陸地肉類動物的蛋白質質量要高一些,因此,相對于吃肉,吃魚更養生。
營養專家馬力平教授說,魚肉的化學成分與人體肌肉很接近,因此特別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一般魚肉中含有豐富的鈣、磷,有助于人體骨骼和大腦的發育,對于防治佝僂病、骨質疏松或脆弱性骨硬化有著良好的效果。其次,魚肉中脂肪含量較少,而且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人體吸收率可達95%,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第三,魚肉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鐵、磷、鈣等;魚的肝臟中則含有大量維生素A和維生素D。
◎野生魚適合孩子
由于生長環境的不同,魚類通??煞譃橐吧~、河魚、海魚和塘魚。由于生產環境有所不同,這些魚類所含的營養物質、保健功效也有較大區別。
其中野生溪魚最為珍貴,因為強調野生,所以一般生長于山澗中的小溪里,水質受污染較少,也沒有人工喂養的痕跡,因此是最干凈無污染的魚類,且野生溪魚長期接觸各種礦物質,因此含鐵量最高,最適合嬰幼兒與貧血者食用,
◎海魚適合老年人
“海魚的營養成分與河魚差不多,但并不等于二者的營養價值完全一樣?!瘪R力平認為,海魚在營養成分的含量上比河魚多,營養價值略勝一籌。
馬力平說,海里的營養極其豐富,尤其含有大量營養鹽,使海魚中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更高。此外,海魚的肝油和體油中含有一種陸地上的動植物所不具備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含有被稱為DHA(俗稱腦黃金)的成分,是大腦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對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DHA還可以提高嬰幼兒的大腦生長發育,是年輕人充滿活力,老年人避免老年癡呆的重要物質。
◎魚從里到外的養生
俗話說“吃眼補眼”,這個說法有道理嗎?廣西名老中醫閔范忠介紹,魚的精華就是魚眼睛。吃魚眼睛,對小孩子眼睛發育、明亮程度有很好的作用,因此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而吃魚泡,可以潤肺、止燥咳、還可以治療聲音嘶啞,止癢等功效。魚卵,含有十分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民間很多人喜歡用魚膽泡米酒,還稱其為補品,閔范忠介紹,魚膽很苦、性涼。可潤腸,吃了容易拉肚子,故一般不推薦食用。
◎想要魚補 清蒸為主
雖然魚類動物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是如果不能采用正確的烹飪方式,也將不能得到補充營養的良好效果。做魚湯時應該在快起鍋的時候再放鹽,過快放鹽,魚蛋白、魚的美味等營養物質容易被鹽鎖住。要想魚補,就采用清蒸的方式,盡量保持魚的原汁原味。如果高溫煎炒,魚蛋白等營養物質很容易被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