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致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動作反應(yīng),就勢必會顯示出這一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處世態(tài)度、思想品質(zhì)。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過程,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名著中人物動作描寫的技法很多,主要講述以下幾種:
一、特寫法。運用細致的筆調(diào),使行為動作如影視中的特寫鏡頭一樣凸顯于讀者面前。
老頭兒放下了釣絲,把它踩在腳底下,然后把魚叉高高地舉起來,舉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時使出全身的力氣,比他剛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氣,把魚叉扎進正好在那大胸鰭后面的魚腰里。那個胸鰭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齊著一個人的胸膛。他覺得魚叉已經(jīng)扎進魚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魚叉扎得更深一點,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作者把筆墨集中在處于特定時空的魚叉上,“舉”“扎”“靠”“推”等動作構(gòu)成精彩的特寫鏡頭,使人從驚心動魄的搏斗中形象地體會到人的力量、氣魄和智慧。
二、對比法。把不同人物的行為動作進行對比,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變化。
書記官站起來,開始宣讀起訴書。……結(jié)果他的聲調(diào)就混合成不間斷的嗡嗡聲,聽得人昏昏欲睡。法官們一忽兒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這邊扶手上,一忽兒倚在那邊扶手上,一忽兒倚在桌上,一忽兒把身子靠在椅背上,一忽兒閉上眼睛,一忽兒又睜開,彼此交頭接耳。有一個憲兵好幾次把剛要開口打呵欠的那種痙攣動作壓下去……瑪絲洛娃聽著書記官朗讀,眼睛盯住他,時而呆呆不動地坐著,時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駁似的,漲紅了臉,后來卻沉重地嘆了口氣,把手換一個放處,往四下里看一眼,隨后又凝神瞧著宣讀的人。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復(fù)活》
法官們“一忽兒”中變換動作所表現(xiàn)出的漫不經(jīng)心、草菅人命,與瑪絲洛娃“震”“漲”“嘆”等動作所表現(xiàn)出的全神貫注、抗爭無門形成對比,讀者從中讀出了沙皇統(tǒng)治下俄國法律制度的虛偽和下層人民的苦難冤情。
三、特征法。精選富有特征性、個性化的詞語,簡潔傳神地進行描寫。
在那山坡前,戰(zhàn)經(jīng)八九個回合,八戒漸漸不濟將來,釘耙難舉,氣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斗著,讓老豬出恭來。”他就顧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蘿荊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頓鉆進;哪管刮破頭皮,搠傷嘴臉,一轂轆睡倒,再也不敢出來。但留半邊耳朵,聽著梆聲。
——吳承恩《西游記》
“溜住”“不分好歹,一頓鉆進”“一轂轆睡倒”等動作描寫只能屬于豬八戒,這些動作描寫將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
忽然,當劊子手的助手正要執(zhí)行夏赫莫呂的漠然的命令的時候,他(卡西莫多)跨過花樓的欄桿,用雙腳、兩膝和兩手抓住繩子,接著人家看著他滑到了教堂正面,好像沿著玻璃窗滑去的一滴雨水,用一只從屋頂跳下來的貓兒的迅速姿勢,跑向那兩個行刑助手,用他巨大的拳頭把他們打倒,一手抱起吉卜賽女郎,就像一個孩子抱起他的洋囡囡似的,一閃便跳進了教堂……
——[法國]雨果《巴黎圣母院》
作者連用滑下玻璃窗的“一滴雨水”、跳下屋頂?shù)摹柏垉骸薄⒈鹧筻镟锏摹昂⒆印钡热齻€富有個性的喻體表現(xiàn)了卡西莫多搶救愛斯梅拉達時動作的敏捷、利索和果敢,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