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看“彭定康”這個名字就會以為他是一個中國人,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彭定康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而且他的真名并不是這個,而是叫“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彭定康在大英帝國從政40年,先后有太多讓人目眩的頭銜:英國科學教育大臣、環境大臣、英國保守黨主席、第二十八任港督、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后又去牛津大學當了終身校長。
在擔任末代港督之前,彭定康在英國政壇上幾乎可以呼風喚雨。由于他的文思十分敏捷,表達能力也很強,所以,才剛滿30歲就擔任了英國保守黨研究部的主管這樣重要的職位。而后,他親自主筆撰寫了保守黨大選的不少競選宣言,因為他寫的宣言文筆過硬,思維縝密,具有極強的宣傳性和鼓動性,所以對保守黨的成功競選產生了極大的作用。1992年英國大選,在他的籌劃下,保守黨再一次意外勝出。可以說,他是首相梅杰競選成功的一號功勛人物。也因此,梅杰就曾許諾,只要自己當選首相,將推薦他出任外交大臣或財政大臣。
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幫別人做事可以手到擒來、易如反掌的彭定康,在自己的政治道路上卻極為不順。先是在競選中他被自由民主黨人擊敗,徹底喪失了參選外交或財政大臣的資格。后來,梅杰為了感激他的辛苦付出,讓他來香港做港督,卻又因為強行推行所謂的“政治改革”,妄圖擾亂香港的平穩過渡,而被所有中國人看做是干擾香港回歸的罪魁禍首。從政府到民間,無數的人都罵他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而且就算如此,他也沒能阻止中國政府成功收回香港。彭定康在做了短短5年的港督之后,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終于回歸了中國。他只得又灰溜溜地回到英國,從而也“光榮”地背上了“末代港督”的“美稱”。
這先后兩次重大的打擊,讓彭定康備受傷害。試想,他為別人的競選鋪平了一切道路,自己卻最終一無所獲,他能不傷心嗎?而來香港也是希望能有所作為,好帶點政績風風光光地回去,可如今卻要這么灰溜溜地走掉,他能不難過嗎?再有,丟了香港,定要被英國國內政敵譏諷為大英帝國的歷史罪人,他能不郁悶嗎?更何況,以前的二十七屆港督都干得好好的,為何到了自己這一屆就干不下去了呢?
雖然,人們都說英國人比較紳士,但一連串的打擊卻讓彭定康好長一段時間都紳士不起來。直到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前,當記者采訪他時,他都還難以掩飾心中的郁悶:我覺得很傷感。這句話含意很豐富啊,但到底包含了多少種復雜的情感,恐怕也只有彭定康自己才知道。后來,彭定康還缺席了這年6月5日在倫敦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午餐會,當時到場的有82歲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以及一個前港督、三個前英國外相,唯獨不見“末代港督”彭定康。
彭定康不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末代港督”,香港已然成了他心靈上一道永遠也無法抹平的創傷!
【本版由張守華、甘義峰、鄒仕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