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是利用電視形式關注國內外重要事件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專題節目,曾被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譽為“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這檔節目不僅選材精、制作精,而且語言美,讀一讀這檔節目近幾年的標題,就能發現它是值得中學生學習、借鑒的語文資源。
一、注重音韻美。有時做到押韻,例如《地下私彩,坑人騙財》《汛情當頭,隱患當憂》;有時運用同字,例如《真情幫扶,真味飄香》(句首同字)、《防汛關頭,禁采當頭》(句尾同字)、《以心換心得民心》(詞尾同字);有時運用疊詞,例如《香香臭臭辨善惡》。上述方法的運用,可以使標題音韻和諧,節奏諧美,重心顯豁,也可使標題語調優化,吸引讀者(觀眾)。
二、講究結構美。音韻美訴諸聽覺,標題內詞語安排所顯示的結構美主要訴諸視覺。其主要的形式有:運用回環,例如《洋貨市場看“洋貨”》(單回環)、《人找崗位,崗位等人》(雙回環);運用頂真,例如《病人求仙,仙姑求錢》;運用拆詞,例如《科技頂天,市場立地》;運用對偶,例如《景區建別墅,青山出“瘡痍”》;有的標題屬兼用,例如《面對面,心連心》就是單回環和對偶的兼用。上述精心推敲的標題,從視覺上給人連貫流暢、首尾相合、來往反復、節奏鮮明、平衡均勻的美感。
三、錘煉內涵美。這表現在五個方面:
1.含蓄之美。例如《洗不掉的惡行》《沉重的辦公樓》,前者揭露的是將過期藥品洗掉原日期后進行翻新再出售的惡行,后者抨擊的是亂收費、挪用專項基金大建鎮辦公樓的違規行為。“洗不掉”“沉重”都一語雙關,耐人尋味。
2.鮮明之美。節目制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錘煉標題,使節目主題鮮明、強烈地體現于標題中。有時運用對比手法,例如《自詡真善忍,實為真殘忍》;有的運用反復手法,例如《創新無限,聯想無限》,標題用兩個“無限”凸現聯想集團敢于創新和事業發展之間的必然聯系;有的運用比喻手法,例如《執法如山,清廉如水》。
3.精練之美。言簡意賅、語短情深的妙題時有所見,例如《黑心紅娘》這一標題中的一“紅”一“黑”概括出節目的題材和主旨;《不該凋謝的花季》這一標題則用形象的比喻濃縮了一個令人痛心的話題。
4.幽默之美。并不輕松的話題以詼諧風趣的標題出現,能激發觀眾收看和思考的興趣。例如《商函“寄”到廢品站》揭露的是內外勾結盜賣客戶商業信函的案件,一個“寄”字運用粘連法,道出了犯罪分子的荒唐可笑、財迷心竅;《給孩子的書包減肥》運用擬人手法,讓觀眾在一笑中陷入深深的思索。
5.通俗之美。“焦點訪談”收視率高,標題必須適應不同文化層次觀眾的需要,既要有《車禍猛于虎》這類仿擬名句的標題,也要有《上有土地法,下有土辦法》《變味的課間餐》《化肥“肥”幾家》《關卡“卡”住了什么》等簡明易懂、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標題。這些標題有的取自百姓口語,有的在群眾俗語的基礎上稍作加工,“通俗”而不媚俗,“易懂”而不淺薄。
精心制作的標題使“焦點訪談”節目更鮮亮。我們看“焦點訪談”,在擴大視野和豐富感知的同時,不妨也學習一下它高超的擬題藝術,這對于我們提高“自擬題目”的水平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