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鳥都能飛越太平洋,而有一種小鳥,卻能飛越。它需要的僅是一小截樹枝。它把樹枝銜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樹枝上休息;餓了,它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困了,它就站在樹枝上睡覺。就這樣,小鳥越過了太平洋。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樹枝”。那么,什么是我們心底的“那截樹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責任?是習慣?是信任?還是……
請以“那截樹枝”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寫作引路】
這則文題前面有一段材料,講述的是一種小鳥憑借一小截樹枝飛越太平洋的故事,由此引出生活中我們心底的“那截樹枝”。這讓同學們清楚了“那截樹枝”的含意,它就是生活中我們走向成功所依靠的信念,所遵循的習慣,所擁有的自信,所肩負的責任;或者是生活中為人處事所遵循的思想,所堅持的原則;或者是心中的追求,等等。
以“自信”為例。若寫成記敘文,可以具體、詳盡地敘述一件事,但這件事應該富有波折,要通過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變化,在各個時期、不同層面都貫串著你的“自信”,表現你的“自信”;也可以寫幾件事,平均使用筆墨,或有詳有略,但都要把與“自信”相關聯的內容突出地表現出來。若寫成議論文,首先,文章要有一個明確的論點,然后圍繞中心論點,擺事實,講道理,切忌單純敘事,還要注意敘事的簡潔性。
【佳作展示一】
成功的秘密
□王雪純
有人問我: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是什么?我在腦海中思索著……我笑而不答。還是讓我先說說閃現在我腦海中的幾個精彩片段,然后再予以解答吧。
片段一:“嗯,不錯,就這樣!”我梳了梳額前的劉海,站在鏡子前對自己說。“好了,出發!”一路上,陽光明媚,我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空氣。我的車技是那樣的嫻熟,左一個拐彎,右一個拐彎。看到前面的姐姐,緊握車把,不敢快行,我猛踏幾下,很快和她并排了,按了幾下車鈴,搞得旁邊的她一臉窘迫。對于自己的騎車技術,我從來沒懷疑過。剛學車那會兒,不到半天,我就不再讓爸爸扶了,一周時間,就上下自如了。
片段二:“媽,這次我的語文答得特棒!您得給我獎勵。”“這么自信,萬一……”老媽話沒說完,就被我打斷了:“有什么萬一,還一萬呢,自信是我的本錢,本姑娘的自信不輕易說出口。再說了,我都跟老師做過交流了,不信,咱們就騎驢看賬本——走著瞧!”“瞧你樂得屁顛屁顛的,等卷子發下來,讓你的屁股開花。”“不,是讓您的臉上開花,您一笑,不就給獎勵了嘛!”“嗨,這孩子,一天到晚……”“媽,我回屋復習功課了,您跟空氣聊吧!”
片段三:“×××,這次演講的難度挺大的,要將這個故事背下來,并且還要加表情動作。下周一比賽,這已經周三了,要不……”“老師,沒關系,我相信自己。我有這個能力,我肯定會做得很好,您放心吧!”“好,有你這份自信就夠了,老師對你當然很有信心。好好努力!一路自信到底。”“是,老師。”我向老師扮了個鬼臉,跑出了辦公室。
小鳥有一截樹枝,所以它最終飛越了太平洋。我生就是自信的人,我自信,我怕啥?我心底的“那截樹枝”就是自信。
我想,我現在能夠回答他的問題了:成功的秘密就是擁有自信。
點評
文章以問開頭,以答結束,前后呼應,首尾圓合。主體部分由三個生活片段構成,每個片段都緊緊圍繞著“自信”展開,敘事簡潔明快,語言不失幽默。
【佳作展示二】
我心底的“那截樹枝”
□任洋洋
小鳥憑借一截樹枝飛越了太平洋,在我短短的人生履歷中,深藏在我心中的“那截樹枝”又是什么呢?
小時的我,一時興起,想學電子琴,可是,沒學兩天,我就堅持不下去了。住在金昌的姑姑從媽媽那兒得知了我的事,給我寄了一封很特殊的信。信的主要內容是兩張不知從哪兒剪下的文章,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句話:“想成功,只有堅持下去!”我一知半解,拿起那兩張剪報——原來上面講的是一個故事。懷著好奇心,我讀了下去:
“父子倆徒步去了內蒙古大草原旅行,沒想到途中竟迷失了方向。父子倆走了幾天幾夜,不僅消耗了大量的體力,還吃光了所有能吃的東西。勞累、饑渴終于使兒子堅持不下去了。他絕望了,哭著對父親說:‘爸爸,難道我們要死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嗎?’父親聽了兒子話,掏出五枚硬幣,對兒子說:‘聽著,這五枚硬幣就代表了你的一生,它們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現在你的童年已經過去了,我們把第一枚硬幣埋在這里,這意味著它再也不屬于你了,你現在能把握的就是剩下的四枚硬幣。如果你現在堅持不了,就等于你把這四枚硬幣都埋在這里了,但你的少年才剛剛開始,你還有很多事要做。你現在能做的,就是拿上剩余的四枚硬幣,堅持下去,不要輕言放棄!’這以后,兒子每天都牢牢地捏著那四枚硬幣,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終于,在第八天,他們走出了那個令他們快走到生命盡頭的大草原……”
看到這,我不禁感到臉發燙。是啊,他們父子倆在身臨絕境時,竟然堅持著不輕言放棄,可我練琴還不到一星期,就想放棄,這多丟人啊!
這時,爸爸走過來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丫頭,你看看那些名人,之所以成名,就是因為他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呀!李白有‘鐵杵磨針’的精神,才成為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王羲之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池水盡墨,成了“墨池”,才成就了流芳百世的《蘭亭序》;李時珍跋山涉水,嘗遍了百草,才有《本草綱目》的問世……他們正是憑借著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有所成就啊!丫頭,你懂嗎?”
聽到這,我終于完全明白了姑姑信中說的那句話的意思。我點點頭,對爸爸說:“我明白了,我一定會學習他們吃苦的精神的,看著吧!”
幾年來,我一直堅持,努力練琴。別人出去跳繩,我不去;別人去公園劃船,我不去;別人去朋友家玩耍,我不去……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心中的那枚硬幣一直激勵著我。
2001年暑假,在全市舉辦的電子琴大賽中,我以優異的成績奪得了少年組第一名。望著手上這張燙金的獲獎證書,我激動不已。
堅持——就是蘊藏在我心底的,促使我成功、讓我茁壯成長的“那截樹枝”。
點評
文章談“我”練琴的事:姑姑的來信,所讀故事的啟發,爸爸的教導,都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堅持。文中所引故事自然貼切,與全文一脈相承,相得益彰,既擴展了文章的容量,又突出了文章中心,可謂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