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剛回到家,女兒便迫不及待地從書包里拿出一封信,遞給我說:“爸爸,您看,有同學給我來信了。”我一看信封,上面赫然寫著“湖北省孝感市航天第一小學五年級二班王敏之”幾個大字,便問:“你怎么會有湖北的同學呀?”女兒很神秘地說:“您自己看看吧!”我拆開信,仔細讀了讀,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王敏之在信中說:“你還記得《讓我們在閱讀中成長》這篇作文嗎?正是通過你的這篇文章我才認識你的……希望你能回信,和我成為好朋友。”
于是,我對女兒說:“你看,王敏之從湖北給你來信,這說明人家是想跟你交朋友的,你一定要給人家回信啊!”
女兒聽了,顯得異常激動,說:“我早就寫好回信了!”
我真是吃驚,平時做事總是慢慢騰騰、有時連吃飯都要叫十次才不急不躁坐下的女兒,今天這件事她怎么做得如此痛快,干脆,利索?
“真的嗎?快拿來讓爸爸看看!”
“好!”女兒飛身跑進自己的房間,快速把信拿出來遞給了我。
我仔細地讀著女兒的回信:“很高興認識你!……你說湖北是富饒的魚米之鄉,那一定很美吧!我有空一定會去哪里玩兒的……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王敏之,你一定很漂亮吧!呵呵!”很顯然,這封回信溢滿了女兒的喜悅之情。
這時,妻子走到我身邊,悄悄告訴我說:“今天下午放學后,她就給我打電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在電話里,我就聽出了咱閨女特別高興,語調都有些變了。”
……
事后,我靜心想了想,女兒為什么做別的事拖拖拉拉,而做這件事效率卻如此之高呢?這是因為在女兒看來,這件事情是從心底里愿意做的,是值得去做的,更是能夠做好的。不僅如此,這樣的事情也是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身心愉悅的。如此之好事,為何不去做?——興趣使然!
反復讀著這兩封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自己也是為人師者,總是煩惱于學生為何不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總是在埋怨學生太懶惰,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現在看來,家長或者教師是否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學策略呢?是否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順應孩子的思維、分析孩子的思想、關注孩子的情感、考慮孩子的需要呢?教育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結于家長或教師總是把自己成人化的意志強加于孩子的身上,而沒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特點,沒有認識到孩子的接受程度。
看來,興趣真的是孩子學習的最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