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們在對某縣供銷社原任主要領導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中,延伸審計了下屬某棉業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偷逃稅收的問題其手法“頗有創意”,應當重視。值得在今后檢查此類問題,審計此類賬目時借鑒。
一、基本情況
某棉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在工商局以360萬元資金注冊登記。經營范圍:棉花收購、加工、銷售以及原料銷售、農副產品收購等,公司從業人員24人,其中入股人員22人(每人入股5萬元,共計110萬元)。機構設置由經理、副經理、辦公室、財務股、業務股等組成。該公司2006年注冊成立時共計籌措資金:17 591 084.76元,具體是:從棉紡廠轉來:11 377 352.02元(其中:360萬元作注冊資本,7 777 352.02作為注入流動資金);縣供銷社資產股轉入流動資金371 218.90元;縣良種軋花廠借入流動資金1 880 000.00元(農發行貸款);職工集資1 182 000.00元;縣供銷社劃撥固定資產1 322 766.47元,合計:16 133 337.39元,2007年常州大成集團轉來貨款:957 747.37元,2008年常州大成集團轉來貨款500 000.00元,運營資金總額為17 591 084.76元。其中:國有資產金額為:12 835 099.39元。2006~2011年8月經營結果為賬面虧損:319 748.28元。截止2011年8月30日止資產負債表顯示總資產16 086 779.75元。
二、違紀行為
該公司其違紀違規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多種手法,增大成本,減少收入,偷逃企業所得稅。采用這一手法使得違紀違規行為具有隱蔽性、分散性和化整為零的特點。使其偷逃行為雖有虛列之實,卻難以被監管部門發覺。其具體做法是分散列支化整為零,即通過“預提費用”科目預提利息支出;通過“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科目列支鄉、鎮集資款、外單位招待費等與生產經營無關的費用,偷逃企業所得稅。
(一)采取多提利息、收入掛賬手段,偷逃所得稅。2007年漏交企業所得稅422 518.41元。2007年由于經營效益較好,多提工資及福利539 000.00元;2007~2010年多提利息1 151 073.66元,共計多提1 690 073.66元,漏交25%的企業所得稅422 518.41元。漏交國家稅金。2009至2010年收取下屬扎花廠的租金收入600 565.70元,未作收入,掛在往來賬上,漏交營業稅金及附加32 430.55元。2007年至2010年共計漏交所得稅稅金454 948.96元。
(二)違反成本管理條例,超范圍列支費用,偷逃所得稅。2008年在“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中列支農發行費用25 023.00元、鄉鎮集資款20 000.00元、外單位招待費19 431.00元。這些費用均與生產經營無關,合計金額為64 454.00元,共計漏交所得稅稅金16 113.5元。
三、檢查思路與方法
1.慎重準備,突擊檢查。檢查人員在進點前,對該公司基本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后,決定實施突擊檢查并做好嚴格保密。使該公司措手不及。檢查人員在翻閱了大量的會計資料后,并查看了企業的保險柜內的資料,已預感到這是一起偷稅大案。
2.全面檢查,重點突破。檢查組按照規定調取了該公司近幾年所有的賬冊和有關財務資料,實施全面檢查。隨著檢查的步步深入,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種種情況表明,該公司虛列成本的違紀行為是由企業負責人授意、財務負責人具體操作的。檢查人員根據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對該公司為何在年度終了時,采用預提利息的方法虛列財務費用”等有關問題,向企業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作了調查。
3.調查取證,落實問題。為了進一步查清該公司的違紀事實,檢查組經研究決定,除對該公司財務會計資料繼續檢查、復印相關憑證外,檢查人員分頭深入到該公司開戶銀行調查,落實所謂的“利息支出”,所有證據均印證了該公司的違紀事實。之后,檢查組再次與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交談,并出示了相關證據后,兩人不得不承認在2007~2010年期間偷逃稅金的違紀事實。
四、處理結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二章第六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之規定,對于該棉業在經營過程中,漏交的稅金454 948.96元(企業所得稅422 518.41元,營業稅金及附加32 430.55元),決定予以計征入庫。
五、違紀動機與原因
1.通過因虛列成本、減少收入而少繳的稅款,用作企業流動資金周轉。企業需要儲備更多的原材料,而流動資金相對緊張。該公司在籌集資金方面理應通過正常渠道解決,但卻動起了歪腦筋,玩弄多種手法,不惜隱匿利潤,偷逃稅款,侵占國家利益,以占用國家稅款來達到目的。用企業的話說,待企業發展了、上了規模以后再慢慢地“還”給國家。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2.公司管理層只圖經營發展,法規意識淡薄,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企業經營和產品開發上,只顧去抓業務發展、去開拓市場和擴大銷售,很少學習稅收法律、法規。企業要發展,不僅要開拓市場、開發產品,而且必須有正確的經營指導思想,必須有依法納稅意識,必須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六、審計建議
1.加強對企業的監管,防止偷稅行為發生。當前一些企業管理人員法律意識,特別是納稅意識較為淡薄,財務會計管理存在較大漏洞,且在會計事項處理上隨意性較大。應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加大稅務稽查力度,從嚴查處偷稅行為,杜絕偷漏稅款行為。
2.端正指導思想,嚴格守法經營。該公司經營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繳納的稅收也顯示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但公司負責人沒能正確處理好國家利益與公司發展的關系,在錯誤的經營思想指導下,授意財務人員虛列虛支,偷逃國家巨額稅款,其結果是,既給國家造成了稅收損失,又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公司經營與發展,必須以守法經營為前提,正確核算收支,加強財務管理,如實申報納稅數額;同時,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和內部監控機制,切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場要效益,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企業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湖口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