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有這么一個常識:摔傷之后要將傷口消毒,再用紗布將傷口包好。但是現在倡導一種新的處理方法。在受傷之后,用自來水仔細地將傷口洗凈,不用讓傷口干燥,讓傷口保持潮濕狀態,將傷口遮住即可。
如果將傷口用紗布包扎,那么傷口分泌出來的液體就會被紗布吸收,傷口變得干燥,紗布也會貼住傷口。每次將紗布揭下的時候,傷口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增加。而且,原先的治療方法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操作,可能會耽誤最佳治療時間,使傷口留下疤痕。
另外,消毒液對于身體細胞來說也是有危害的,可能會破壞受傷部位的部分細胞。在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中也發現,盲目地對傷口進行消毒其實是沒有什么好處的。弄濕傷口也不會加速傷口的惡化,有研究表明,在腹部手術進行72小時之后洗澡的話,反而有利于減輕炎癥。
如果受傷,先用自來水將傷口沖洗干凈,再在傷口上貼上創可貼進行止血。不再出血之后就可以把創可貼撕下了。當需要干活時,你可以在傷口處敷上一層保鮮膜(保鮮膜大小比傷口稍大即可),在保鮮膜上再用紗布及繃帶將其固定即可。
幼兒誤吸異物別喝水
蘇立眾
3歲以下兒童的咀嚼功能發育尚未完善,很難將食物嚼碎,加上吞咽功能還不健全,很容易發生氣管異物。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玩耍時嘴里含著東西,不小心摔一跤,東西就吸進了氣管。
一些孩子剛吞入異物時會咳嗽,過了一會兒就不咳了。此時家長認為異物已經咳出來了,其實這種“僥幸”的概率只有2%。如果聽到孩子喉嚨里還有呼嚕嚕的聲音,或者偶然還會咳嗽幾聲,就說明異物仍卡在原處,還是可能會發生危險。
需要提醒的是,誤吸異物后一定不要給孩子喝水,這樣非但不會把異物沖下去,還可能引起再次嗆咳;而且如果孩子需要進行手術取異物,喝下去的水可能會使孩子在麻醉時發生嘔吐,造成窒息。
寶寶觸電該如何急救
黃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的電器也越來越多,這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對于有寶寶的家庭來說,也帶來了一定的危險。寶寶年齡小,好奇心很強,常會因玩弄電源而發生觸電事故。那么,家長們又該如何處理觸電意外呢?
當發現寶寶觸電時,首先勿驚慌,應采取最快的方式切斷電源開關,使其脫離電源。若暫時無法關閉電源,可用干木棍將電線撥開,或者站在干紙堆或木板上,拉住寶寶的干衣角,將其拖走。然后立即將寶寶送往醫院急救,若寶寶觸電后昏迷不醒,電擊傷較嚴重,則不要輕易搬動,立即呼叫“120”救護車。
在救護車未到之前,可先行家庭急救。如果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觸電的時間短,脫離電源以后寶寶只感到心慌、頭暈、四肢發麻。這時候,要讓他休息1~2小時,并觀察呼吸、心跳情況,一般不至于發生生命危險,但如果讓寶寶立即走動,也有可能引起死亡;如果觸電時間較長,通過人體的電流較大,或者是電流從右手到左腳,此時電流通過人體的重要器官,損害就很嚴重,寶寶表現為面色蒼白或青紫,昏迷不醒,甚至心臟、呼吸停止,這時就應該分秒必爭地進行現場搶救,要立即以手掌根部拍擊或握拳錘擊心前區,力爭在心跳驟停的1分鐘內進行,擊力中等,不可太猛,可連擊3~5次。注意幼小嬰兒不宜錘擊,以免心臟受損,若呼吸停止者,同時要進行人工呼吸。
不同險情的正確自救法
地震發生時:應先躲避后逃生,等搖晃停止后再出門。躲避時不要站在房間中央,應及時尋找有支撐物的地方躲避。撤離時應走樓梯,不要乘電梯。
車輛著火時:車輛著火要及時報警,隨后要充分利用隨車滅火器材積極自救,沒有滅火器材或者滅火器材數量不夠的,可以用衣服、棉被等物撲火。
乘船落水時:應迅速穿上救生衣,發出求救信號。除非別無他法,否則不要棄船。一旦棄船,應迎著風向,雙臂交疊在胸前,壓住救生衣,雙手捂住口鼻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