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家務,除了要幫助他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還要幫助他面對一個永遠存在的事實——人人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不能因為用功讀書,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也會減損體會快樂的能力。
晚餐結束后,孩子們和家惠(我們請來的幫手)開始清理餐桌,我回書房繼續黃昏前進行到一半的期刊整理工作。沒過幾分鐘,樂旂走進房里,用商量的語氣問我:“媽媽,我明天要交的功課還有一項沒做完,今天可不可以不洗碗?”
我從滿地的書里站起來,扶著她的雙肩對她說:“不差這一二十分鐘,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完再去完成你的功課吧!”
也許是因為我的態度很堅決,她爽快地答了一句:“噢!好!”就轉身往廚房走去。我坐下來繼續工作,腦中不斷浮現有關孩子做家務的教育問題。
這個學期樂旃的功課的確很重,加上她的自我期許很高,因此時間總是不夠用。我看到她預習功課、復習功課、準備口頭演講、準備一篇又一篇的報告,甚至連周末也不放松。每天,她不再像五年級一樣,5點多就無事一身輕地下樓去打籃球或游泳,而是把時間花在討論報告的內容、檢查語法上。看得出來,她對課業全力以赴,并樂在其中。
然而,當她開口要求我能不能免去她的洗碗工作時,我還是斷然拒絕了。我一邊整理書,一邊細想餐后的整理工作。通常是一個人負責擦桌子、整理餐墊和檢查地板的清潔,一個專司洗碗,另一個負責把碗盤上架的人則同時擦拭爐臺和整理柜。一切就如我跟樂旃所說,工作是在一二十分鐘內就能完成的。
洗碗很重要嗎?我想,任何照顧自己的生活技能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這些一起分工完成的家務代表家人同心協力、相互體貼的情感。
我心里衡量,樂旃可以晚些上床,也可以節省其他的時間來補足這一二十分鐘的學習。這個堅持除了要幫助她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還要幫助她面對一個永遠存在的事實——人人都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不能因為用功讀書,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也會影響體會快樂的能力。
在我求學的年代,母親執意要給我們最好的家庭教育,即使是聯考的前一天我們也照常洗碗、拖地。教育與日常生活是緊緊相連的,知識也不是只存在于書本課業中。這些學習與磨煉在進入社會后,使我受益無窮。
如今在我的小家庭中,我因為有時得出門遠行而不得不雇請幫手。我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一個有幫手的家里,仍能好好教養女兒,教會她們關心家務以及用心整理自己的生活環境。
做家務和帶孩子長大一樣,如果完全假他人之手,便不容易產生深厚的情感,我喜歡自己熟悉家中的所有事務,所以每個星期會刻意挪出一兩天留在家里做家務。有時候,我用一整個上午重新布置家里的擺設,有時候,我流一身大汗拖地洗衣、給櫥柜換香紙、檢查孩子們的衣柜,看哪些衣物該送人,哪些該汰舊換新。因為一星期中有那樣的一兩天,雖然家里有幫手,我仍然與居家生活保持緊密的聯系。孩子漸漸長大的這幾年,我更積極地教導她們做家務。
我常常擔心家惠為孩子們做太多事,所以得花很多時間跟她溝通,比如八歲的書旃不應該一邊看書、一邊讓她吹干頭發,或者洗衣籃里的換洗衣服如果沒有翻面,應該請她們再做一次。所有對大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的事,要用來教導孩子往往最難。不過,堅持是處理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這除了讓孩子學習做家務,也是讓孩子懂得正確對待人的好機會。
曾有朋友晚餐后來訪,看到我帶著女兒和家惠在清理廚房而大惑不解。我想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的成長經歷。母親曾花費許多時間,教會我逐漸加深的生活功課,她的心血成就了我的生活能力和創造力。我愛我的孩子,希望她們也能了解我曾體驗的快樂,學會我所擁有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