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決定在杭州開間藥店。第一難題是請一位懂行的賬房先生。經(jīng)友人推薦,胡雪巖前后接待過四位老先生,每來一位,他總是恭敬地靜聽他們對開店的高見。這幾位賬房先生,個個精明能干,算盤珠拔得噼啪響,方案說了一個又一個,全說開張后,一年能為店里獲利多少。胡雪巖只是笑著點點頭,不露聲色。然后,客客氣氣地送給他們豐厚的酬金,婉言辭謝。
胡雪巖連請四次賬房先生都沒有成功,引得人們議論紛紛,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一天,來了個余姚人,自稱姓余,愿應聘為賬房。胡雪巖照樣在客廳接待他,還向他詳細介紹前四位先生的打算。余先生吸著煙,半天也不吭聲。待到吸足煙、喝夠荼他才站起來,拱拱手說告辭。胡雪巖詫異地問道:“余先生,我還沒有請教您的高見呢?”余先生冷冷地說:“您想在短期內(nèi)就賺錢翻本,我辦不到,另請高明吧。”胡雪巖從這幾句話中聽出點兒味道來了,連忙挽留。但他還是故意說:“常言道:千做萬做,蝕本生意不做。做買賣嘛,能不為了賺錢嗎?”
余先生正色道:“急于賺錢和正當賺錢是兩碼事,急于賺錢的,見錢眼開,只知道拼命撈錢;正當賺錢的,就要重視信譽,細水長流。您看,每家藥店門口幾乎都寫有‘道地藥材’四個字,這難道容易辦到嗎?”接著,他滔滔不絕地講出道理:驢皮要囤三年,才能熬成上好的膏;紅花要隔年采擷于西藏;茯苓要來自云南的洱海、蒼山;麝香要當門子等。余先生說:“藥是治病救人的,貴到犀角、虎骨,賤到通草、馬勃,都必須精選精挑,不能含糊。不在質(zhì)量上勝過別家,怎么能打響牌子?開藥店得圖百年大計,歸根結底一句話,您要我做賬房,就要準備先蝕三年本,才能慢慢贏利。這叫周瑜打黃蓋一雙方自愿,不然,另請高賢。”
胡雪巖聽得心服口服,他深深一揖道:“余先生,今后一切全仰仗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