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是一件令職場中人感到興奮的事。但是,申請加薪卻成了一個十分敏感、難以把握的事情,需要考慮該說什么、怎么說、怎么做才能很好地實現(xiàn)加薪這個美好愿望。現(xiàn)代職場中存在加薪的問題,其實民國時期也有。民國舊刊《越國春秋》上就有一則講述老舍申請加薪的小文。
大家都知道老舍是幽默大師,不僅文章幽默,諷刺味十足,而且談吐也很風趣。想當年,老舍作為一個有志青年,放棄在北京一個月可以拿200塊現(xiàn)大洋的督學不做,跑到南開大學高中部當一名國文教師,確實令人佩服。雖僅是一段很短的時間,但這樣一位風趣幽默的青年和這樣一個朝氣蓬勃、人才薈萃的大學相遇時,還是發(fā)生了一件妙趣橫生的事。
那時候,南開大學剛剛建成,雖然朝氣蓬勃,但作為私立大學,學校老師的工資也實在不會有多高,每個月50塊大洋。在當時,這個數目比起其他學校老師的薪資來說,確實很低。當時,李大釗在北大一個月的薪資是150塊現(xiàn)大洋,陳獨秀的月薪是300塊現(xiàn)大洋。針對此情況,張伯苓校長說:“在年底的時候,大家可以申請加工資,5元到15元不等。”但在年底的時候,老舍并沒有提出申請,卻反其道而行之,懷著“十分”的誠意,大膽地寫了一份辭呈遞了上去。在辭呈中,老舍備述自己自掌教以來,在學校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地工作,而且老母多病,家庭負擔也頗重。寫得很是委婉,情辭兼至,尤其書法也是一絲不茍,頗有李密《陳情表》的態(tài)勢。張伯苓校長起初還頗感驚訝,想不通老舍怎么好端端的要辭職呢?看到最后,忽然發(fā)現(xiàn)下面還有一行小注:“如蒙加薪五圓,前言俱作罷論。”看到這兒,張伯苓校長和教務主任相視而笑,當即決定加薪10元。
老舍此次申請辭職,貌似突然,但畫龍點睛之筆反而是后面的申請加薪。可謂在大膽機智中不失幽默風趣,也正是這種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使對方心領神會,毋庸置疑的是,通過這封信巧妙而幽默地達到了加薪目的,成就了職場上的一則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