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二戰”時曾任盟軍統帥,戰后當選為美國總統。1957年9月,他面臨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到底要不要調兵南下。兵鋒所向,并非歐亞大陸,而是本國阿肯色州州府小石城。軍隊需要完成的任務,不是平叛鎮暴,而是執行最高法院判決。
1954年之前,美國南方各州仍施行種族隔離措施。這類制度強迫黑人接受劣等教育,使用不完善的公共設施,令他們蒙受了無休無止的傷害與侮辱。這年5月17日,最高法院在“布朗訴堪薩斯州托皮卡市教育委員會案”中宣布:“公共教育領域絕不允許‘隔離但平等’原則存在。在教育機構內推行種族隔離,實質上就是一種不平等。”至于南方的種族隔離制度,則違反了憲法關于“不得拒絕給予任何人以法律平等保護”之規定,應盡快廢除。
“布朗案”判決受到民眾歡迎,卻遭遇種族主義者的強烈抵制。此案宣判一年后,南方八州還沒有一所公立學校真正取消種族隔離。與此同時,來自南方的國會議員號召人們以“完全合法的方式”抵制最高法院及“布朗案”判決。
最高法院既無“錢袋子”,也不掌握“槍桿子”,是“三大政府分支里最弱勢的部門”。換句話說,如果最高法院的判決得不到承認與支持,司法權威亦將蕩然無存。
為落實“布朗案”判決,1957年夏天,小石城教育委員會選拔了9名成績優異、智力超群的黑人學生,擬安排他們在這年9月轉入當地之前只招收白人學生的中央中學就讀。然而,就在開學前夜,阿肯色州州長福伯斯突然發表電視講話,嚴重質疑最高法院判決的合法性,并宣布將派遣國民警衛隊趕往中央中學,阻止黑人學生入校。由于他一再煽動、縱容,校園周邊已聚集了大量對黑人充滿敵意的人群,許多暴徒開始鬧事。支持種族融合的小石城市長只好向聯邦政府求助。
其實,艾森豪威爾對最高法院廢除種族隔離的判決,也持保留意見。而且,一旦調聯邦軍隊進入州境,發生肢體沖突,甚至鬧出人命,種族融合計劃又將如何收場?此外,在艾森豪威爾心目中,公共教育是地方事務,各州政府應擔負主要責任。他必須考慮,聯邦軍隊一旦出現,會不會授人以柄。
艾森豪威爾幾經斟酌,最終還是決定出兵。首先,與州法相比,聯邦憲法與法律才是最高法律。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已經用一場內戰解決了的問題,沒必要再令今天的總統猶豫糾結。其次,近些年的歷史已經表明,法院的指令若得不到執行,只會淪為廢紙一張。最后,作為前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曾目睹許多黑人士兵浴血奮戰,實踐已經證明,種族隔離是一種不公正做法。
1957年9月23日,艾森豪威爾決定動用“必要的武力,清除執法障礙,落實聯邦法院的判決”。他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宣布:“根據憲法賦予美國總統的權力,我命令所有妨礙執法者馬上停止或結束抵抗,立刻解散。”為避免激起過多對抗,艾森豪威爾刻意派出在美國人民心目中富有威望的第101空降師。這支部隊參與了諾曼底登陸,經歷了“巴登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是一支打出來的威武之師。
9月24日,52架飛機載著1000名傘兵,趕到了小石城,并迅速部署在中央中學周圍。第二天早晨,騷亂人群再次聚集時,發現校園已被軍隊封鎖。一些人公開辱罵士兵,向他們投擲石塊。為避免造成傷亡,傘兵們盡量將刺刀放低,但還是弄傷了少數人。當天上午9點25分,黑人學生們被軍用吉普車送進中央中學。傘兵們排著整齊的隊列,刺刀朝外,一路護送著9名學生,沿臺階步入校園。
第二天上午,街頭再無人群聚集。黑人學生們正常入學,也沒有什么嚴重意外發生。民意調查顯示,68.4%的美國人支持總統的調兵決定。盡管種族主義者叫囂:就算動用軍隊,總統也不會取勝,因為軍人不會一直駐扎在小石城。但是,聯邦政府執行法院判決的堅強決心,還是起到了效果。
今天的中央中學,已是美國最好的公立學校之一,2000名在校生中,有52%是黑人,42%是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