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人類首次實現環繞地球飛行一周的壯舉。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從太空俯瞰地球全貌的第一人,就是前蘇聯英雄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如今,在前蘇聯許多城市的廣場上都矗立著加加林的各種塑像,城市的街道、學校、工廠等也紛紛以“加加林”命名……
1934年3月9日,加加林出生在前蘇聯斯摩棱斯克州的克盧希諾鎮的一戶農民家庭。一家人簡單地生活在一所樅木屋內。6歲時,加加林第一次在城里看見汽車。不久,德國人侵占了他出生的地區。在母親眼里,他是一個聰明、愛說愛笑的孩子。他在工廠謀到一職位,15歲便開始當學徒。17歲時,他考進了薩拉托夫工業技術學校,3年后加入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業余時間學習飛行,并最終獲得了飛機駕駛員證書。這時,他面臨兩種選擇:一是繼續在工廠當鑄工,二是成為空軍軍官學校的一名學員。最后,他進了航校。1958年,他獲米格(MIG)戰機駕駛證,成為北海艦隊航空軍團的一名殲擊機飛行員。
1959年,一只雌性狗宇宙飛行安全著陸。當這一難以置信的消息傳開的時候,前蘇聯人相信,地球人宇宙飛行指日可待了。1959年10月,前蘇聯首位宇航員的選拔工作在全國展開。加加林從3400多名35歲以下的空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20名人選之一,并于1960年1月被送往莫斯科,3月開始在宇航培訓中心接受培訓。
今天的人們難以相信,加加林和他的伙伴們,只接受了一年多一點兒時間的宇航教育和訓練。這都是為了趕在美國人的前面。在幾個月里,準宇航員們接連上了理論課,進行了離心機訓練、拋物線飛行訓練,以便適應失重狀態和密封艙里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跳傘訓練,因為當時著陸的技術還沒有很好地掌握,宇航員有可能從處于7000公尺高度的“東方1號”飛船艙內被彈出。前蘇聯人對這一切之所以保密,就是為了使這一次飛行得到認可:而國際裁決機構要求宇航員在飛船的密封艙內返回地面。
1961年4月12日凌晨5點30分,一輛大巴把加加林拉到發射場。他換上了宇航服,握手與工作人員告別。在進入通向火箭頂端的電梯之前,加加林轉向深受感動的工程師們,用他慣有的開玩笑的口氣說:“唉!小伙子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然后,他鉆進了“東方1號”飛船,微笑著坐在密封艙的座椅上。
人類第一次宇宙飛行并非像前蘇聯當時聲稱的那樣成功、那樣完美無缺。實際上,這個過程中發生過多次故障。加加林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返回地球。
即將升空時,密封艙艙門遙控按鈕出現問題。這就意味著,密封艙返回地球時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加加林可能無法自行打開艙門逃生。隨后幾分鐘,工作人員以近乎瘋狂的速度維修好了艙門,然后又把它重新安裝上。
開始等待出發。加加林要求放點兒音樂,因為等待令人心煩。一首愛情歌曲使他靜下心來。9點07分,火箭終于起飛了,沒用倒計時。
“‘減速火箭’熄火時,我感到一陣劇烈的震動。透過舷窗,我看到了地球?;鸺D的速度為每秒30度左右。這就是說,我的腦袋、雙腳以相當快的速度旋轉著。我時而看到非洲大陸(正處于非洲上空),時而看到地平線,時而看到天空?!边@樣度過了漫長的10分鐘后,加加林想,也許他永遠也返回不了地球了。
加加林歷史性飛行第二天的報告,封存在前蘇聯秘密檔案館達38年之久。
后來人們得知,帶發動機組件的飛船部分在返回大氣層時,與返回艙的分離晚了10分鐘。即使發生了這樣的意外事故,也沒有動搖加加林——一個前鑄工的信心:“我知道出了事故,我看了看手表,10分鐘過后,什么也沒有改變:仍沒有分離……我決定不拉警報器,我用電話通知他們分離沒有完成……我判斷,情況還沒到十萬火急的程度?!焙髞?,機密被披露,加加林折騰了十幾分鐘后才脫離險境。
最后的驚險:他幾乎因窒息而喪生,因為他打不開宇航服進氣孔的閥門。經過6分多鐘的努力,他終于化險為夷——把它打開了!飛行整整用了108分鐘,他重新回到了地球!他的降落傘落到了一片農田里。
27歲的加加林,成了前蘇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