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50公里、工程造價逾700億港元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大嶼山、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的一座巨大工程,這項工程的施工難度,號稱世界第一。建成后的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2009年10月,香港環保署署長批準了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線段的兩份環評報告。報告批準后,香港段工程進入了緊張的施工階段。
家住香港東涌路的66歲老太朱綺華,退休后在家安度晚年。一天,她從報紙上看到了這份環評報告,仔細閱讀后,發現這份環評報告里面沒有評估所建大橋產生的臭氧、二氧化碳及懸浮微粒對市民的影響。于是她找到了環保署,要求了解這三項環保評估數據對市民身體健康是否有影響。環保署官員聽了朱綺華老太的來意后,臉上露出了揶揄和不屑的神色,對她耍起了官腔,甚至蠻橫起來,三言兩語就想將老太太打發了事。
官員們蠻橫的神態和官僚作風,一下子激起了朱綺華心中的怒火,她決心要弄個水落石出,讓香港民眾了解這三項環保數據的真相。
為了掌握充分證據和相關法律條文,朱綺華老太購買了有關法律書籍和讀本,自學起相關法律知識。隨后,她還上網查資料、走訪有關環保專家、對街坊四鄰進行調研。最后她得出結論,認為這三項環保評估十分重要,在環評報告中是不應該缺失和遺漏的,市民有權知道這三項具體數據,以及對市民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影響;這份通過的環評報告,存在著明顯的工作失誤和漏洞,是一份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環評報告。于是,通過法律援助,朱綺華老太正式就大橋香港段環評報告申請司法復核,要求撤銷這份環評報告,重新起草內容更加詳實、具體、科學的環評報告,否則大橋將不能施工。
香港法院接到朱綺華老太的司法復核申述后,立刻起動了司法程序。經過一系列司法程序的調查和取證,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院裁定香港環保署2009年的環保報告,認定此報告無效。判詞中寫道:環保署長批準的這份環評報告,欠缺關于空氣方面的獨立評估,未能符合港珠澳大橋研究概要及技術備忘錄的要求,要求環保署長撤銷環境評論,重新起草具有科學論證和依據的環評報告。
法律批文生效后,大橋香港段被迫停工。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被66歲的香港老太朱綺華一紙訴狀阻擋,人們在感到震驚之余,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溫暖和感動。
瑞士人的“不靠譜”
李金鵬
瑞士是西歐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去旅游前,我一直以為瑞士人應該溫文爾雅才對,但事實上,瑞士有很多“不靠譜”的人。
國內流行一句話,說三種人不可交:與人坐出租車坐后座者不可交,吃飯付錢時上廁所的不可交,上澡堂子最后出來的不可交。究其原因,皆是這幾種人吝嗇,躲著付錢。可在瑞士,富得流油的人也會這么干。
瑞士人坐出租車愛搶后座。有一次我正在大街上溜達,街邊有幾個穿正裝的男人招停了一輛出租車,幾個人咬牙咧嘴往后座擠,最后的結果就是體格弱的坐在了前面。我想,這么文明的國家怎么會有“弱肉強食”的行為?那些搶后座的人也太不仗義了。
有一回,我坐出租車去購物,與司機聊起來,司機告訴我:“負責的男人都坐后座?!蔽疫@才知道,很多人之所以搶后座,是因為后座更不安全。發生在瑞士市區的交通事故,最容易受傷的是后排座位上的乘客,因為司機都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為躲避迎面而來的車會猛地掉頭,后座就成為容易受撞擊的部分。
如果一家人外出打出租車,小孩一般坐前排。如果沒有小孩,妻子或老人坐前排,而“皮糙肉厚”的男人一直霸占后座。
瑞士人的不靠譜還體現在對父母的稱呼上。成年瑞士人在家一般稱呼父母是喊名字,只有在與外人交流時,才會用到“父親”“母親”。在瑞士人看來,民主平等的社會,稱呼對方名字是尊重個體的體現。
瑞士人送禮物不靠譜。在國內,如遇重大節日,我們都盼著收到貴重禮物,但在瑞士,人們喜歡送一些卡片或鮮花,你休想撬開朋友的錢包。
瑞士人表面的不靠譜,更能體現其骨子里的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