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7月我參加了由教育部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辦的全國高校青年聲樂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學習,期間先后有九位我國聲樂界大名鼎鼎的專家教授登臺授課,聽后感覺頗受啟發,受益匪淺,于是想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加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與讀者共勉,并希望廣大的聲樂愛好者們能從中受益。
【關鍵詞】研修班 心得體會 從中受益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9-0071-02
一 引言
王秉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幾十年來一直耕耘在聲樂教學的第一線,為我國培養了眾多的高級聲樂人才,許多著名的歌唱家都出自于他的門下,如曾經獲得國際聲樂比賽金獎的男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金永哲,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鄭詠,還有我較熟悉的青歌賽金獎獲得者空政文工團的梁召今等都曾跟隨王秉銳教授學習聲樂。我曾有過跟王老師學習深造的想法,無奈路途遙遠,又加上工作繁忙,這一愿望未能實現,甚為遺憾。然而可喜的是,2010年暑假由教育部高教司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辦的全國高校聲樂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的舉辦幫我圓了這一夢想。由于我校的大力支持,我此次學習得以順利成行。此次研修班先后有九位在我國聲樂界頗有建樹的專家教授登臺授課,如有在聲樂界被尊稱為掌門師太的郭淑珍教授、王秉銳教授、馬秋華教授、吳碧霞教授等等,每一位都令我們興奮異常。幾天下來各位專家教授可說是各展其能、各展風采,有的循循善誘,有的深入淺出,有的旁征博引,有的幽默風趣、精彩生動,真的是令我們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其中尤以王秉銳教授的精彩授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現在王老師當時授課時的精彩情景還歷歷在目。
下面本人就從以下方面簡要地介紹王教授講課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為了忠實表達王老師講課的本意,我盡可能使用王老師的原話來敘述。
二 聲樂藝術的現狀
王老師一上來,首先對我國聲樂藝術的現狀和整體水平做了客觀的評價。他說:“我們國家的聲樂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在當今世界處于先進水平,許多選手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得大獎,為國爭了光,而且許多都是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這一點一定要肯定。”隨后王老師講到1986年帕瓦羅蒂到我國舉辦獨唱音樂會和進行講學活動的事情,他當時是活動接待者之一。帕瓦羅蒂的演唱對我國的聲樂界震動很大,讓我們看到了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之后有許多聲樂界的有志之士紛紛出國留學學習美聲唱法,近幾年有大量的海歸學者學成回國,報效祖國,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王老師隨后話鋒一轉,說到了在當前的聲樂界又充滿了浮躁之氣,話語中充滿了老一輩藝術家的憂慮。這一點我也深有感觸。聲樂藝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應該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潛心研究、認真實踐,只有這樣才能進步。可時下物欲橫流,許多人過于追求名利,把聲樂藝術當作成名成家的工具,這怎么不令老一輩藝術家擔憂呢?
三 發聲技術科學性的探討
王老師盡管在聲樂藝術上造詣很高,桃李滿天下,但是卻很謙虛,他并不以長者自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專家架勢來授課,而是以一個聲樂同行的口吻和我們這些聽課的后生小輩來共同探討聲樂。他說:“發聲技術是一種專業能力,要以研究的態度來學習,首先要把基本的知識搞明白了。”
1.氣息——發聲技術的基礎
王老師首先發問,氣是吸在哪里的,有學員說是丹田,有的說是小腹。他說:“這就是我們首先要搞懂得東西,氣息是發聲技術的基礎,古人講氣動而聲發,又講無氣不發聲。但是,氣只能是吸在肺里的,別處存不了氣。有的人講氣吸在小肚子里,還有人講吸在腿肚子里,還真敢講!所以聲樂界有沒有張悟本呀,我看是有的,誤人子弟。所以學聲樂的人要講科學,要勤于鉆研,特別是老師,所謂學博為師,德高為范,沒有愚蠢的學生,只有愚蠢的老師。”講到這里學員們對王老師報以熱烈的掌聲,既是為王老師精辟的講解,也是為他的敢于直言和對聲樂界的不良現象的批評。緊接著他又問人有幾個肺,有的回答說一個,有的說兩個,左肺和右肺。王老師逐一糾正了這些說法,他講人有五個肺,正確的說是有五葉肺,左邊兩葉,右邊三葉。他說:“同學們這些生理的構造要搞清啊,要不怎么去跟學生講。”
2.用氣的方法
他說:“吸氣時應該是口鼻共用,以鼻為主,吸到肺的底部,肺是包在肋骨內的,人有十二對肋骨,七對胸肋和五對腹肋。氣吸入后,這時肋骨張開,腹肋的張開比較明顯,吸進來以后要從容保持,帶著這個狀態可以說話可以唱歌。”他說:“人在歌唱時產生兩個阻氣,一個是聲的阻氣,一個是字的阻氣,聲的阻氣產生振動,聲的阻氣與字的阻氣幾乎同時進行。誰正確控制呼吸的能力強,誰的歌唱能力強,誰正確控制氣息的能力強誰的歌唱壽命就長,誰控制氣息的能力強誰掌握的歌曲的類型廣。人在睡覺時的呼吸是最好的最自然的。”接著王老師又講了幾條練聲曲,如開口哼鳴和閉口哼鳴的轉換,很有效果。隨后有幾位學員上來演唱,王老師逐一做了點評,并糾正了演唱中的缺點。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午的講課感覺很快就結束了。真得感謝王老師毫無保留的講解,真正體現了老一代教育家的大家風范。
四 結束語
以上就是這期研修班上聽王老師講課的主要內容,聽后大家都感覺受益匪淺,很有啟發。講課結束后王老師給我們頒發結業證,大家圍住王老師爭相合影留念,氣氛很熱烈。
我覺得王老師講課的最大特點是嚴肅中帶有幽默,幽默中帶有智慧,說起話來有條不紊,可說是妙語連珠,深入淺出。同時對于學術界的一些不良現象批評起來又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顯示出一位老一輩藝術家心憂天下的責任感,很是令我敬佩。同時謹以此文代表參加這次研修班的老師感謝教育部高教司,感謝高等教育出版社為這次研修班的成功舉辦所做的努力。當時時值盛夏,北京可說是酷暑難當,悶熱異常,幾位年輕的編輯不辭辛苦忙前忙后,把一切安排得井然有條,還特地帶我們觀看了中國武警男聲合唱團慶“八一”的精彩演出,讓我們大飽眼福,真是令人感動。同時大家都衷心希望這一活動能夠長期舉辦下去,爭取讓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師從中受益,以此來推動我國的聲樂教育事業發展!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