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最小的精力投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依據高中政治新教材: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因人而宜進行有效的學案教學。經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完善與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從而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 思想政治教學 有效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9-0078-02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有效教學的問題越來越引起學者和教師們的關注。就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而言,如何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仍存在一些分歧。結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教師對有效教學理念理解不夠深刻,忽視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片面地追求教學成績。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內涵
所謂“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培養任務,滿足社會和個人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的活動。其中“中學”包括初、高中;課堂教學是指師生雙邊的教學活動,進行雙向交流、共同處于教學活動中;有效性就是使思想政治課達到預期的目標與目的,取得受到學校、師生、家庭等方面認可的實際效果,包含教學的效能、效率、效益三個層面。
新課改背景下對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理解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為宗旨;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教學效益,運用較少的時間,獲取較多的收益,得到學生的肯定;三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要求教師品德高尚、學術精湛、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四是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使學生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五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還要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靈活多樣、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和策略。
二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
1.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質把握不準,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和學習水平的差異性,教學中易出現過分夸大自主而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夸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夸大學生作用輕視教師作用而導致教學不得法;過分夸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現實問題。
2.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目標,從而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通過有效教學行為研究,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能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同發展,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3.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
目前,對當前課堂教學環節中的各種現象和存在的問題需要作深入的了解、分析。當前,作為一線的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積極探索和改進現行課堂教學模式;認識和把握學生學習的特點、規律;有效地克服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自覺性、預見性,減少隨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藝術性方面下真工夫。
4.教學有效性研究是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需要
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是最核心的因素,課堂教學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師是關鍵。因此,教師應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學理念,切實消除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最有效的發展。在科學觀的指導下,通過引領教師圍繞課題學習、思考、探索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讓師生在教學改革中獲得最大的“實惠”。我們通過不懈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沖破傳統課堂的“藩籬”,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
三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策略
1.必須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教育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首要任務
如何有效貫徹這一策略?一是要通過知識本身的傳授,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的引導。高中思想政治課簡明扼要地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的基本觀點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常識。這些基本觀點和常識,本身就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時代性。教師向學生傳授這些基本觀點和常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德育過程。二是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印證和理解所學理論,堅定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廣泛聯系實際來印證和理解這些理論,要讓青年學生感受、理解這些觀點,并且內化為他們世界觀、人生觀的一部分。
2.改變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真實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價值建構
只有建立真實的學習環境,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創建真實的學習環境,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自主地進行意義建構。為此,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盡量創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真實的學習環境,環境中應包括進行意義建構所需要的資源,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解、應用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
3.改變只重視結果性評價、定性評價的方式,建立過程與結果、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教學目標的最終達成
這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重視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更加注重在過程中體驗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為此,教師在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時,既要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在發生積極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N].中國教育報,2007.5
[2]司平莉.新課標下我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建議[J].教育藝術,2006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