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一篇文章,可以通過多次“點擊”題目、研究題目關鍵詞的方法來了解題目與內容、結構、寫法、主題、線索、感情基調等的關系,從而提高閱讀的精準度和速度。研究題目,點擊題目,可以提高學生解讀文章的能力,同時閱讀也為寫作提供了養份。
【關鍵詞】閱讀文章 點擊題目 提高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9-0121-01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靈的窗口,所以,作為窗口的文章標題,往往能夠牽引讀者的目光走近多彩的文章內容,進而走近讀者的心靈世界。在閱讀方面,學生往往對文章的題目重視不夠,在題目上停留的時間很短,掃一下就看正文了,其實,多次點擊題目,有效地進行題目研究可以提高閱讀和寫作的精準度和速度,是看懂讀透文章的捷徑。
一 研究題目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如朱自清先生寫的《荷塘月色》,一看題目就知道文章內容主要寫的是荷塘和月色,然后從文中集中找到寫荷塘和月色的內容,從中間分別往上下分走,就了解到前面寫的是作者為什么要去看荷塘,是因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后面寫的是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寧靜的景色讓作者釋然,讓作者想起了江南采蓮的事,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這樣從題目切入很快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理清了作者的情感軌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二 研究題目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感情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
如沈從文先生寫的《邊城》,文章的主旨即使學生聽課后經過老師的費力講解仍然會因為時間和思想的隔膜而似懂非懂。如果能從題目入手,進行有效的題目研究,也許會另辟蹊徑,“邊”城的邊字到底有哪些含義呢?經過理解和分析,學生能夠了解到這個“邊”字既是地邊、俗邊、也是情邊、心邊,代表著明凈、古樸、味濃和孤寂,通過對題目的思考,正吻合了沈從文先生在談及《邊城》時曾說的“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同時也吻合了《邊城》是一個溫暖的懷舊作品,但是后面隱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劇感是這個創作的初衷。
三 研究題目,串聯文章的結構,起到線索作用
魯迅先生的《藥》這個題目也很有研讀的必要,順著題目中的藥的解讀我們可以找到藥是為華小栓治病的人血饅頭,可以體會到藥是革命者夏瑜被劊子手殺害后流下的鮮血,再深入體會還會理解到魯迅先生希望通過本篇小說能夠提醒人們尤其革命者,注意尋找一副良藥,來療救麻木者、愚昧者。所以“藥”這個題目既有實指,又有虛指。同時,“藥”本身又是聯結情節的關鍵,第一部分是買“藥”,第二部分是吃“藥”,第三部分是談“藥”,最后“藥”無效而終結。這樣“藥”就成了串聯全文內容的線索。從題目入手,點擊題目可輕松理解文章內容。
四 研究題目,可以從帶有修辭性質的詞語透視文章的寫作意圖
如孫犁寫的《荷花淀》緊扣“荷花”二字進行研究,就會發現,荷花可以作為意象去分析,作者不以水生嫂、伏擊戰、婦女、成長、戰士等為題,而以荷花為題是有深刻寓意的,荷花狀的美景、荷花樣的氣息、荷花式的戰士、荷花般的心靈正寓含著清新安謐、情味濃重、忠貞堅強和保家衛國的主題,如此美好的荷花圖景以景襯人、以人映景,意在說明人性是美好的、家園是美好的,而以毀滅“美好”為目的的戰爭則是丑惡和不堪一擊的。用“詩化”的語言與畫面,樂觀的心態來描寫戰爭,表現戰爭中人性的美好比選擇硝煙彌漫的戰場去表現戰爭更具心靈的震撼,而這一點卻可從《荷花淀》這個題目的解讀中體會和理解,點擊題目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又如,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通過對題目要素中“套子”的研究,可以理解到主人公別里科夫既在生活中把自己裝在套子中,又在思想中把自己封閉在套子中,而這個套中人就統治了這個小鎮那么多年,這樣一個滑稽可笑的人統治了小鎮那么多年,不得不引發學生更深層的思考,如果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當成頂天立地的人,能互相關心,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打破,而不是在他人身上尋開心(學校里的人極力撮合別里科夫與華連卡的婚姻并非因為他們關心他,那不過是給煩悶無聊的生活尋找點調味劑罷了),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的內心怎么可能被恐懼牢牢地控制住呢?人還有什么必要把自己裝在“套子”里呢? 契訶夫的創作雖然是以俄國生活為背景,以夸張和諷刺的筆觸表現的是俄國人的劣根性,但細細讀來,他的作品對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人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他鼓勵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尊嚴,要消滅精神奴役,追求平等、自由、勇敢和心靈的純潔。
學會解讀文章題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學生意識到題目對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后,在寫作文時能學會擬題目,這樣又對寫作時審題和行文思路的展開方式有了指導作用。
以上對于文章題目的研究只是淺嘗輒止,題目就像一塊磁石深深吸引我們去瀏覽全文。對文章的題目進行研究,反復點擊文章題目就能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勢如破竹,一下子明了清晰。強化學生閱讀文章時研究題目的意識就能拓展學生閱讀思維,提高閱讀散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樊星.孫犁的“另類”作品及其文學史意義[J].名作欣賞#8226;文學鑒賞,2008(10)
[2]龍建興.尋找療救中國的藥——淺談《藥》的象征意義[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10(01)
[3]王洪、昊岳添主編.世界短篇小說名著鑒賞辭典[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馮琰〕